納·賽音朝格圖

15歲這年,納·賽音朝克圖走進了這所國小,從偏僻的牧區來到這裡,他好似進入了一個新世界。 尋找真理尋找光明1937~1941年,納·賽音朝克圖在日本學習之餘,陸續寫了許多詩歌。 1947年,納·賽音朝克圖回國之後,接受黨組織分配到剛成立的內蒙古日報社工作。

簡介

他的主要作品有詩集《幸福和友誼》、《金橋》、《我們雄壯的歌聲》、《正藍旗組詩》、《笛聲與清泉》、《紅色瀑布》,長詩《狂歡之夜》、《南德爾和梭布爾》,中篇小說《春天的太陽來自北京》、《太陽照亮了烏珠穆沁》、《互助組變成公社》以及蒙古族古典文學評著《阿茹魯高娃》、散文集《蒙古藝術團隨行散記》等。

幸運踏上求學路

他是大海,他是火焰,他是追求光明的不倦歌者!這就是對著名蒙古族詩人、蒙古族新詩歌的奠基者納·賽音朝克圖最真實貼切的描述。
1914年2月23日,納·賽音朝克圖出生於錫林郭勒盟正藍旗一個貧苦牧民家庭,他的母親生養了他們兄妹6人。少年時代的納·賽音朝克圖溫和而又細心,他對母親非常體貼,就像女孩兒一樣幫助母親照顧弟妹、分擔家務。舊中國科學、文化十分落後,尤其是在偏僻的牧區,儘管如此,正藍旗公署還是在公署所在地那日圖設立了一所國小。納·賽音朝克圖請求父母,不要讓他去當喇嘛,他想去念書。經過多次商議,父親終於答應了他的請求。15歲這年,納·賽音朝克圖走進了這所國小,從偏僻的牧區來到這裡,他好似進入了一個新世界。4年後,他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了,之後在正藍旗公署做了3年文書。這段時間,他了解了封建官僚的腐朽,後來他在詩集《蒙古興盛之歌》里《書信之五》中,運用通信的手法發出了真實憤慨的評議。
1936年,為了鞏固偽蒙古軍政府的統治,偽蒙古軍政府成立了偽蒙古學院,設立了察哈爾青年學院,學校聘任日本人為教官,側重用日語教學,進行奴隸化教育。納·賽音朝克圖被旗里選送到察哈爾青年學院學習。對於去察哈爾青年學院學習的真實情況,他後來回憶道:旗里指定派我去,一來這是命令,不能不去,二來我也打算趁這個機會學點兒東西。在這期間,納·賽音朝克圖接觸了許多進步書籍,次年他去日本早稻田大學師範系學習,一心一意想通過文化教育挽救民族。從青年時代起,他在為民族的解放和振興而苦苦求索的同時,開始了文學創作,他決心用自己的作品喚起民族的覺醒。

尋找真理尋找光明

1937~1941年,納·賽音朝克圖在日本學習之餘,陸續寫了許多詩歌。1941年回國後,他出版了第一部抒情詩集《心侶集》,這部詩集共收入他的32首詩歌。《心侶集》是蒙古族現代文學史上受外國詩歌影響並且與西方現代詩歌交流、融合產生的第一部蒙古族現代抒情詩集。
此後,納·賽音朝克圖回到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的家政實習女子學校任教,期間創作了關注蒙古族婦女的命運、提倡解放婦女並且為她們的自由和合法權益呼籲的詩集《蒙古興盛之歌》。解放前的納·賽音朝克圖,與其說他是詩人,還不如說他是民族文化心理和民族面貌的積極革新者。
1942~1945年,納·賽音朝克圖在女子學校從事教育工作,在師生中頗有影響,也可能是因為這個原因,他在1945年1月被調到偽蒙疆自治政府當了4個月的秘書,乾一些無關緊要的工作。同年,蘇聯紅軍向日本軍國主義宣戰後進駐察哈爾,納·賽音朝克圖熱情地迎接和協助紅軍工作。同年9月,他經蘇聯紅軍介紹赴蒙古人民共和國蘇赫巴托黨校學習,在那裡他了解了中國共產黨及其所領導的革命,真正找到了內蒙古民族解放和興盛繁榮之路。他也隨著革命的大潮開始了新的航程,走上了尋找真理、尋找光明的征途。
第一位出版全集的蒙古族作家
用詩歌表達對世界的認識,同時改造世界,這一直是納·賽音朝克圖的執著追求。1947年,納·賽音朝克圖回國之後,接受黨組織分配到剛成立的內蒙古日報社工作。1950年,內蒙古自治區政府由烏蘭浩特遷到了呼和浩特,他的工作也從內蒙古日報社調到內蒙古出版社,後又調到內蒙古黨委宣傳部工作,一直到1955年。這個階段,他一邊工作,一邊不間斷地從事詩歌創作。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納·賽音朝克圖的詩歌一掃往日的沉鬱和迷惘,開始熱烈地歌頌“自由” 、“美好”和“黎明”。新中國成立後,納·賽音朝克圖更是詩情澎湃,文思泉湧,寫下了許多廣為傳誦的感人詩篇。從1955年到“文革”前夕,他連續出版了《我們的雄壯呼聲》、《狂歡之歌》、《正藍旗組歌》等多部詩集,同時有小說、散文、文藝評論等大量作品問世,在翻譯和學術研究方面也頗有建樹,對蒙古族文學和內蒙古文學事業做出了多方面的貢獻。 1973年6月,納·賽音朝克圖在上海病逝,終年59歲。1999年8月,他的家鄉錫林郭勒盟正藍旗舉行了隆重的紀念納·賽音朝克圖誕辰85周年活動,內蒙古人民出版社也推出了《納·賽音朝克圖全集》共8卷150萬字,納·賽音朝克圖成為第一位出版全集的蒙古族作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