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雜誌

《紅雜誌》1922年8月創刊於上海,1924年7月18日出至第100期後改組為《紅玫瑰》而停刊。《紅雜誌》構建了一個熙熙攘攘紅色世俗文化世界,為我們了解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市民生活風貌和二三十年代文學狀態提供了文化視角。

基本信息

簡介

紅雜誌1922年8月創刊於上海。周刊。32開本。世界書局發行。1924年7月18日出至第100期後改組為《紅玫瑰》而停刊。每周一期,從不脫期。編輯主任嚴獨鶴,理事編輯施濟群。主要撰稿人有嚴獨鶴、程瞻廬、徐卓呆、陸澹廬、吳覺迷、何海鳴、胡寄塵、范煙橋等。紅者心血,燦爛有光。斯《紅雜誌》,蓋文人心血之結晶體耳,以文人之心血之結晶,貢諸社會,文字有靈,當不為識者所棄也。”

《紅雜誌》及其一脈相承的《紅玫瑰》是《禮拜六》衰落後鴛鴦蝴蝶派在變異改革時期持續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一種刊物。在與茅盾改革後的《小說月報》及同類刊物《紫羅蘭》的同壇競爭中,從1922年持續到1932年,保持了令人驚訝的生命力,然而文學史對此時期的文學狀況描述中,《紅雜誌》及《紅玫瑰》始終處於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位置。以流派的發展歷程為時間軸縱向考量,《紅雜誌》是鴛鴦蝴蝶派文學處以變異階段的代表性刊物,承擔著爭奪讀書市場、延續市民文學的使命。以當時文學場內各種力量交錯的環境為軸橫向考量,在逐漸向新文學傾斜的文學場域中,消閒類商業性讀物和精英文化刊物力量此消彼長,《紅雜誌》在突圍新文學帶來的壓力、市場經濟商業利潤和市民消閒文化需求的共同作用下應運而生。

內容

內容分小品、雜著、短篇小說、長篇小說,後取消小品文,只設短篇和長篇小說兩欄,主要是兩篇。先登海上說夢人(朱瘦菊)的《新歇浦潮》,揭露上海惡社會的新內幕,每回加插圖4幅。

風格

《紅雜誌》適應時代需求調整自身文體,以小品文取勝,具有貼近市民生活為市民代言的散文品格。以平等、親切、幽默的筆觸描寫市民生活內容及其關心的各個方面,給我們呈現了一個包蘊萬象的紅色市井世界。同時雜誌的封面展示了都市發展中生活和審美的趣味,雜誌中的廣告是管窺市民生活的另一角度。趣味性消閒滑稽的藝術特色順應了市民生活的文化需要和趣味特徵,這些文字使人發笑,但不乏笑中有淚、笑中有話的佳作,贏得大量市民讀者從而生存下來並顯示出強勁生命力。《紅雜誌》構建了一個熙熙攘攘紅色世俗文化世界,為我們了解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市民生活風貌和二三十年代文學狀態提供了文化視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