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川南遊擊縱隊

紅軍川南遊擊縱隊

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以舉世無雙的英雄壯舉彪炳史冊,而紅軍在長征中留下的一支部隊——紅軍川南遊擊縱隊,在川滇黔開展的武裝鬥爭卻鮮為人知。游擊縱隊艱苦卓絕的鬥爭歷程是紅軍長征史詩的有機組成部分。

歷史背景

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以舉世無雙的英雄壯舉彪炳史冊,而紅軍在長征中留下的一支部隊——紅軍川南遊擊縱隊,在川滇黔開展的武裝鬥爭卻鮮為人知。游擊縱隊艱苦卓絕的鬥爭歷程是紅軍長征史詩的有機組成部分。1986年,張愛萍將軍為縱隊題詞:“紅軍主力長征北上,川滇黔邊游擊戰場,孤軍奮鬥牽制強敵,壯烈犧牲萬代敬仰。”
1935年2月9日,黨中央召開扎西會議,根據敵情變化,確定了新的戰略部署,決定紅軍回師東進,二渡赤水,對中央紅軍進行整編,同時決定在川滇黔邊區創建新的蘇區根據地。黨中央、中革軍委《告全體紅色指戰員書》中說:“我們現在是在雲貴川三省的廣大地區中,我們就要在這裡創建新的根據地。”“為了求得有把握的勝利,我們必須取得雲貴川廣大民眾的擁護。…….號召他們起來,加入紅軍,擴大紅軍,發展游擊戰爭,建立工農兵的蘇維埃政權,是我們全體同志的神聖任務。”
根據扎西會議創建川滇黔邊區根據地的決定,黨中央和中革軍委抽調幹部成立中共川南特委和紅軍川南遊擊縱隊。在中央直接領導下,川南特委負責領導紅軍游擊縱隊以及長江以南、金沙江以東,包括瀘縣中心縣委工作地區在內的地方工作。2月10日,軍委在扎西總部駐地,召開留下組建游擊縱隊的一百多名幹部的會議。針對一部分人不願離開大部隊到游擊隊工作的思想情緒,周恩來副主席親自到會動員,他指出:我們共產黨人就是要堅持抗戰,不抗戰就沒有出路,我們民族就沒有希望。我們有許多困難,蔣介石還在打內戰,要消滅我們。我們一定要衝出去。因此,中央決定抽調你們在這裡成立一支游擊隊,一要打擊、牽制敵人,配合中央紅軍作戰;二要安置和保護好傷病員;三要建立革命根據地。周恩來最後深情地說道:我們在這裡暫時分開,將來是會見面的,我們川北有了根據地,你們在川南搞起來,革命力量就大了。周恩來的一席話,消除了一些人的想法,表示要服從中央的安排,安下心來,堅持鬥爭。
會上,根據中央的決定,由徐策(紅三軍團六師政委)、餘澤鴻(幹部團上乾隊政委)、戴元懷(紅八軍團民運部長)夏才曦(曾任中共南京市委書記)等5人組成中共川南特委,徐策任書記,特委由中央直接領導。中革軍委抽調國家政治保衛局第五連、一個警衛通訊排、一個運輸排、一個衛生班加強縱隊力量,縱隊共有400多人,600多條槍。2月12日,縱隊跟隨中央主力紅軍後衛部隊轉移到敘永四合山,才與主力紅軍告別。
2月18日,中央紅軍二渡赤水向桐梓、遵義急進。與此同時,縱隊人員在敘永樹坪與敘永特區游擊隊會合,游擊隊人數擴為600餘人。縱隊經黃泥嘴到達五龍山,隨即召開大會,徐策宣布了縱隊的建制和領導人員任命。縱隊設司令部、地方工作團。中央決定的縱隊領導人是:司令員王逸濤、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徐策、副司令員曾春鑒(紅三軍團六師參謀長)、宣傳部長餘澤鴻、政治部長戴元懷、參謀長劉乾臣(紅軍新編師師長),縱隊下設5個大隊。

主要戰役

在敘永境內,紅軍川南遊擊縱隊先後進行了首戰木廠梁子、攻克朱家山寨、巧取敘蓬溪、襲擊敵軍車的戰鬥,使瀘州的川軍惶恐不安,誤認為紅軍主力仍要尋機北渡長江。因此劉湘令郭勛祺率三個旅和保全團固守川南要隘,急令進至黔邊溫水的潘左旅“星夜兼城回守川滇黔的門戶——敘永城”,又令第一路指揮范子英“兼程回古宋縣金鵝池向敘永重鎮兩河口截擊”。又電令獨立第一旅第二旅移駐敘永,急令第二路達鳳崗旅從黔北赤水“兼程赴敘永扼守”。滇軍獲悉紅軍已到敘永黃泥嘴、兩河口鎮等地,“深恐乘隙竄滇”,急令到達敘永縣分水嶺之龔順璧旅回守滇境。這樣縱隊就牽制了一部分圍追截擊中央紅軍的川滇黔敵軍主力,配合紅軍順利回師黔北,取得了二渡赤水、重占遵義的勝利。
游擊縱隊繼續攻占川南的一些重鎮。2月下旬,縱隊派戴元昌、黃子能到田中組織區委,成立赤衛隊,不幸被叛徒出賣,戴、黃被捕犧牲,隱蔽在岩洞內的20多名紅軍傷病員有的犧牲,有的被捕。3月初,縱隊第五大隊在敘永落堡與敵軍遭遇,激戰兩個多小時,斃敵數十名。戰鬥中,川南特委組織部長戴元懷、大隊長梁亞伯和通訊班的戰士壯烈犧牲。不久,劉復初領導的南六游擊隊在興文縣建武與紅軍川南遊擊縱隊會合,並歸屬縱隊指揮,改稱川南遊擊支隊。4月下旬,縱隊在分水嶺擊潰川軍教導師一部,後攻克朱家山兩座敵堡,赴來龍襲擊川軍顧小凡部。5月,縱隊轉戰威信鄧家坪,縱隊司令員王逸濤叛變,兩河區委遭到嚴重破壞。
5月中旬,紅軍黔北游擊隊前來敘永縣分水朱家山,與川南遊擊縱隊會師合隊。會師後,川南特委當即召開特委會議,會議決定:中共川南特委改稱中共川滇黔邊區特委,紅軍川南遊擊縱隊改稱紅軍川滇黔邊區游擊縱隊,徐策任司令員兼政委,張鳳光(原紅軍總部第四局科長)任副政委,餘澤鴻任政治部主任。縱隊作為紅軍後衛部隊,繼續轉戰川滇黔邊區,在川南、滇東北、黔西北20餘縣宣傳和組織民眾摧毀反動政權,開展抗捐、抗丁、抗糧鬥爭,威名震四方。
紅軍游擊縱隊轉戰川滇黔,打亂了敵人的部署,蔣介石驚恐不安,集結了十多萬兵力,加緊川滇黔三省“會剿”。長官司、羅布坳是川滇邊的防共要塞,紅軍游擊縱隊路經此地,遭敵埋伏,傷亡100多人,主要領導徐策、張鳳光犧牲。7月14日,游擊縱隊在威信簸箕壩召開特委擴大會議,由余澤鴻任書記兼縱隊政委,劉乾臣任司令員。會議確定了下一步粉碎敵人“圍剿”的行動方案。隨後縱隊開往大雪山進行休整。8月,游擊縱隊從滇東北取道鎮雄,進占赫章城,又轉入川南門戶筠連境內,打開敵人自認為固若金湯的筠連城,突襲梅花鎮,輕取巡密司,設伏古佛台,相繼攻克敘蓬溪鎮,閃擊蘭田壩,威脅瀘州,迂迴占據大洲驛,徉攻納溪城,進軍南六縣,襲擊長寧附安場、江安紅橋鎮、珙縣洛亥,再轉赤水縣一碗水場等地,擊敗敵軍追擊。這些軍事行動,拖得敵人團團轉,到處撲空,從而完成了牽制敵軍的任務。
游擊縱隊在掩護紅軍戰略轉移中,也付出了重大犧牲,由最初1000餘人減少到200多人。1935年11月下旬,縱隊進入長寧縣梅硐,特委在賈家灣召開會議。會議認為,保存實力,戰勝敵人“圍剿”,是當前最重要的任務。會議決定,化整為零分散行動。由劉乾臣、餘澤鴻、劉復初帶領一隊,由龍厚生、黃虎山、曾廣勝帶領二隊。分開行動後,二隊進至興文壇廠遭川軍襲擊,部隊受挫暴露了行動目標,敵人加緊對第一隊的“清剿”,在突圍中,餘澤鴻不幸犧牲,當隊伍到達連天山時,只剩17人。身受重傷隱蔽在農民家的司令員劉乾臣慘遭敵人殺害。縱隊革命鬥爭陷入低潮。
但游擊縱隊沒有停息戰鬥。1936年2月,特委在興文洛柏林再次召開會議,決定劉復初任書記兼縱隊政委,龍厚生任司令員。隨後縱隊開展擴軍,發展到400多人。3月在金銀山打響阻擊戰,為此時經過畢節的紅二、六軍團西進創造了有利條件。川軍陶樹清、劉少成武裝起義先後加入縱隊。6月,根據黨中央的號召,縱隊合編,改稱“中國工農紅軍川滇黔邊區抗日先遣隊”,部隊人數達八九百人。
面對“先遣隊”不斷擴大的軍事和政治影響,川滇黔敵軍加緊第二次三省“會剿”。由於長期與敵激戰,敵眾我寡,並缺乏後援和補給,部隊處境艱難。11月,在海子壩戰鬥中劉復初被捕。1937年1月,游擊隊在野蠟溪被打散,龍厚生、李青雲、曾春鑒、劉少成在威信水田寨被抓捕殺害。至此,游擊縱隊最後的領導人均已壯烈犧牲,失散的游擊隊員再也沒有組織起來,但仍有部分同志加入到地方游擊隊,繼續堅持鬥爭,直到迎來西南解放。
紅軍游擊縱隊進行的艱苦卓絕的鬥爭雖然失敗了,但卻為主力紅軍長征的勝利創造了有利條件。徐策、餘澤鴻、戴元懷、張鳳光、陳宏、劉乾臣、龍厚生、李青雲、曾春鑒、阮俊臣、歐陽崇廷、金燧等幾乎所有的領導人和許多指戰員,前赴後繼,英勇犧牲,譜寫了一曲悲壯的革命凱歌。
1937年冬,在武漢八路軍辦事處,出生入死、脫離虎口的女游擊縱隊戰士李桂紅含著淚花向周恩來副主席匯報縱隊鬥爭情況,周恩來沉默許久說出這樣一句話:“戰鬥頻繁,扎不下去,拖得太厲害了,這是長征付出的代價啊……烈士們的精神永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