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賽車

紅色賽車

2009年1月20日上映的電影,原名《瘋狂的賽車》,別名《紅色賽車》。由寧浩導演與編劇。主演有黃渤、九孔、戎祥、徐崢等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原名】:紅色賽車
【英文名】:Crazy Racer/Silver medalist
【導演】:寧浩
【編劇】:寧浩
【出品人】:韓三平 張國立
【總製片人】:韓三平 林建岳
【總策劃】:史東明
【出品公司】:中國電影集團公司北京電影製片廠、 中影華納橫店影視有限公司、北京國立常升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上映時間】:2009年1月20日
【地區】:中國大陸
【語言】:國語,青島話,閩南話,陝西話,武漢話,四川話,東北話等
【顏色】:彩色
【類型】:劇情/喜劇

主要演員

黃渤 飾 耿浩
九孔 飾 李法拉
戎祥 飾 東海
徐崢 飾 大成
王雙寶 飾 殺手甲
巴多 飾 殺手乙
高捷 飾 阿傑
馬少驊 飾 耿浩教練
王迅 飾 警察甲
劉剛 飾 警察乙
Worapoj Thuantanon 飾 察猜
趙奔 飾 拖把
李麒麟 飾 阿貓
董麗范 飾 肥婆
大剛 飾 張挺
王鷺 飾 大成秘書

劇情介紹

瘋狂的賽車》是寧浩與中影華納橫店影視有限公司繼去年推出風靡全國《瘋狂的石頭》之後再次合作的作品。新片主人公是一位曾與金牌只差0.01秒的腳踏車車手。寧浩認為銀牌車手這個名字更貼近影片主題。他強調,他的每部作品都是一個新起點,他不想憑藉所謂的“瘋狂”來炒作。寧浩介紹,《瘋狂的賽車》既不是《瘋狂的石頭》續集,也不屬於某個系列。《銀牌車手》講述同一時空中與主人公有關的5個故事,涉及6組人物
這是一個由四條線交織出的荒誕故事。
黃渤飾演的腳踏車車手耿浩,因為0.01秒落敗,成為銀牌車手,這是一條線;第二條線是大賊二賊,他們陰差陽錯成了賊,最後還綁票傷人;第三條線是台灣來的黑幫四人組,他們意圖在內地做筆大買賣;第四條線就是兩位警察,他們立功心切,卻一心認定銀牌車手是賊。
不法商人李法拉(九孔飾),雇凶暗殺老婆,殺手卻被收買;台灣黑社會大哥東海(戎祥飾)帶著三個小弟販賣毒品;車手耿浩(黃渤飾)和張挺(大成飾)在比賽中分獲前兩名,得銀牌的耿浩很失望……幾組人又陰差陽錯地因一個神秘的箱子走到一起。與此同時,兩個警察誤以為耿浩是壞人。在他們緊緊盯住耿浩時,壞人卻從他們眼皮底下溜走。

紅色豪華型老爺車紅色豪華型老爺車

導演介紹

導演寧浩,1977年出生於中國山西,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寧浩的學生電影《星期四,星期三》(2001)獲得了當年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導演獎和中國大學生電影數碼媒體競賽銀獎。寧浩的首部電影處女作《香火》(2003)在瑞士羅卡洛舉行了首映,並獲得東京銀座電影節大獎,之後又獲得香港國際電影節亞洲DV競賽單元金獎。該電影同時被香港藝術中心授予2004年最佳電影,也是聖賽瓦斯蒂安、溫哥華、慕尼黑、馬尼拉、悉尼、加州、台灣南方影展等其他七大國際電影節的評審會入選影片。他的新作《綠草地》入選2004年柏林電影節和香港電影節,並獲得上海電影節亞洲區最受歡迎獎。該片在紐約上映期間獲得了紐約時報的高度評價。

影評

《瘋狂的賽車》對於寧浩的意義在於這說明當年《瘋狂的石頭》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他用了三年的時間將他的多執行緒瘋狂敘事的喜劇風格推向了另一個高峰。100分鐘高潮迭起的電影,沒有給觀眾任何喘息和走神的機會,一旦進入了影片設定的敘事軌道,我就和劇中人一樣被扔進了命運的攪拌機中,幾條故事線索以令人窒息的速度向前發展,層出不窮的笑料幾乎讓人瘋狂,看中國電影,這是我最high的一次。
我想《瘋狂的賽車》更大的意義在於對一直處在亞健康發展狀態的中國電影的啟示性作用,在現有的市場規模和資金運作模式下,《瘋狂的賽車》無疑做出了一次卓有成效的嘗試,而且我分明聽到了這部電影是響在某些人臉上的響亮的耳光——不要再為自己的低劣電影找類似資金、審查、發行渠道等各種藉口,誠意和才華才是最重要的。
對於這樣一部電影的評論,劇透的後果是相當嚴重的,為了避免某些因為看了我的文章而被部分剝奪觀影樂趣的觀眾事後找我算賬,在下面的論述中我儘量做到不劇透影片的具體情節。
一、小成本非山寨不可嗎?
現在山寨一詞到處橫行,並且山寨已經開始擺脫起初的負面屬性,而日益成為一個中性詞語了,似乎這是一個存在即合理的風格了。但是我依舊覺得,在影視創作上,大量的以山寨風格為自己創作理念的作品,只是證明了創作者本身的能力缺失,無論到了什麼時候,山寨都是一個退而求其次的選擇,用這個來為自己低水平的創作開脫是可恥的。
看完《瘋狂的賽車》後,我和寧浩導演聊了一會兒,問到電影的投資規模時,他的原話是“超過1000萬了”,一千多萬的投資在現在看來也只能算做一個中等偏小製作的,但從成片的效果來看,影片製作上的精良和給人的震撼卻遠遠超越了同等投資規模的其他的影片,甚至可以拿它當作一個通常意義的大片來看了。
一個好劇本對一部電影太重要了,《瘋狂的賽車》演職員表里的編劇有七個之多,這樣的編劇陣容我只在《赤壁》和《投名狀》這樣的影片中見過,寧浩說這本子是他們用了10個月的時間一點一點聊出來的,其實很多片子都是有這樣的一個劇本策劃團隊的,但在《瘋狂的賽車》這裡,確實是體現出了集體智慧的力量的。這部電影依舊還是走的蓋伊里奇犯罪電影的情節路線,在一個核心動機的牽引下,幾條線索齊頭並進,事件以不可逆轉地態勢走向瘋狂,寧浩在《瘋狂的石頭》里對這種情節模式的再創造已經很成熟了,到了《瘋狂的賽車》,寧浩終於實現了對於這一敘事風格的全面超越,這裡被追逐的核心道具由一個變成了兩個——現金和毒品,還有兩條命案貫穿其中,圍繞於此,六方力量十幾個人物糾結在一起,這裡不僅僅是圍繞著主線情節的追逐,還有其中任意兩方力量相互推動的支線情節,信息量巨大,這不僅是給觀眾足夠的享受,還對觀眾的智力提出了挑戰,觀眾要對劇中人物長遠和階段性的任務動機以及物品的歸屬做出迅速準確的判斷,於是從中所獲得的樂趣也就成幾何級數地翻倍增長。顯然,那些無視觀眾智商,只知道一味低俗惡搞的山寨電影,與《瘋狂的賽車》是不在一個檔次上的。
此外,在《瘋狂的賽車》中還雜糅了很多昆汀塔倫蒂諾式的cult表達方式,從而讓這部電影有了部分邪典電影的表征,讓我有了一種越墮落越快樂的觀影快感。尤其是在音樂的運用上,走的完全是昆汀式的路子,但可惜的是在這方面做得不是很到位。在昆汀的《低俗小說》和《死亡證據》等影片中,大量借用的是七十年代搖滾音樂,《殺死比爾》中主要借用的是埃尼奧·莫里康內的早期電影原聲,在風格上保持了統一,而在《瘋狂的賽車》中借用的音樂有台語歌、陝北民樂、西洋古典音樂和中國古曲等,稍顯紛亂,不成體系,比較隨意,雖然和情節和情緒有對應,但這種對應顯得過於簡單和直接,這是個遺憾的敗筆。
二、喜劇電影非馮小剛不可嗎?
作為2008-2009年度賀歲檔的收官之作,《瘋狂的賽車》很容易被拿來和同為賀歲喜劇的《非誠勿擾》進行對比。我寫過一篇關於《非誠》的影評 ,雖然有很多和我有同感的,但還是招致了很多馮小剛鐵桿影迷的憤恨和怨毒。這裡我要說的是,如果這些人至今仍然對我關於馮小剛喜劇電影的批判表示不滿和不理解,請看一下《瘋狂的賽車》,你會知道什麼叫真正的喜劇電影。
《瘋狂的賽車》中先後出現的對情節有直接推動作用的主要角色有十幾個,全都個性鮮明,讓人過目不忘,而且每一個人都生活在自己的行為邏輯中中,而這些人的心理動機和外部行為或客觀遭遇產生很大的反差,反諷式的喜劇效果很明顯,比如那四個恪守遊戲規則結果被各種突發事件搞得暈頭轉向狼狽不堪的來自台灣的專業混混,還有那兩個剛出道卻又要處處表現自己專業素養的笨賊,倆人深一腳淺一腳地奉獻了很多的笑料,每個人身上的喜劇因素是隨著劇情推進自然產生的。僅從喜劇效果的營造方式上,《瘋狂的賽車》和《非誠勿擾》是有著天壤之別的。
《非誠勿擾》所謂的“笑果”大部分是來自於葛優扮演的人物的小品式對白,影片中的情節和人物設計基本上都是在生硬地為葛優說話創造機會和情境,值得鄙視的是這些從十多年前的《編輯部的故事》起馮小剛就開始運用的王朔式調侃語言的殺傷力已經很有限了,而馮小剛依然還在一廂情願地樂此不疲著。如果抽離了這些語言,你會發現這根本就不是一部喜劇電影,雖然電影離不開語言,但不單純是語言藝術,否則相聲都可以拍成電影了,電影作為一種娛樂方式的存在必然會有其獨特的手段和技巧,能帶給人不可替代的享受,《非誠勿擾》儘管讓一些觀眾笑了,不管是自發的還是被周圍觀眾裹挾的,不管是因為電影本身的原因還是馮小剛和葛優對觀眾綁架式的心理暗示作用,我只想說如果這就是你要追求的喜劇效果,去德雲社聽一場相聲吧,保準比這物有所值得多。
即使是靠語言搞笑,《瘋狂的賽車》也要比《非誠勿擾》高明得多,這些語言都很簡單,完全不是像馮小剛電影中的人物那樣很刻意地努著說出來的,這些語言和人物本身的設定很搭調,說出來很自然很貼切,而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喜劇語言體系,可以肯定的是這裡有很多將成為新的社會流行語彙。
中國太缺乏高質量的喜劇了,而馮小剛的中國式喜劇領軍人物地位也持續太久了,我無意否定馮小剛此前的十年間在喜劇電影上的探索和貢獻,但也不得不承認,馮小剛已經明顯技窮了,面對受過大量西方優秀商業電影浸淫而成長起來的新一代觀眾,屬於他的喜劇時代將由於他的不思進取而宣告終結。明年的賀歲檔,相信會有更多人和我一樣,將轉而期待寧浩帶來的瘋狂驚喜了。
三、賺眼球非大片不可嗎?
現在的中國電影越來越歇斯底里,越來越像一場豪賭,投資商熱衷於大資本的運作,用金錢堆砌出一部部金玉其表敗絮其中的大片來賺取眼球,如果有人拿一個兩千萬投資規模的電影劇本是很難找到投資的,因為這樣的電影在投資商眼中沒有賣點,他們需要的是大場面、大明星和各種可以炒大的噱頭,於是反而是上億投資規模的電影更容易去找到錢,在他們看來,觀眾一年進電影院也沒有幾次,他們一定會選最大的片來看,其他的都可以在家看盜版。所以能夠製造大片的賣相很重要,往往這樣的電影僅宣傳成本就可以拍兩部《瘋狂的賽車》出來,沒辦法,只要把觀眾忽悠進電影院,把票房拿到手裡,保證我不蝕本,至於這電影的實際狀況是否像之前所說的那么天花亂墜,那就不是我考慮的問題了,反正這是一群記吃不記打的觀眾,即使你這次鬱悶了,下次我換個場子再一吆喝,你還是要乖乖掏錢。既然電影票房是靠忽悠來的,我還費勁去打磨電影本身的品質幹嘛呢?再不然你就去拍三五百萬的小成本,最後不行的話直接賣給電影頻道,再賣點DVD了事。
於是中國本土電影就形成了一個奇怪的格局,每年有那么十來個大片忽忽悠悠撐場面,中間夾雜著一些弱勢的中小成本製作,反正也不指望這些電影衝擊票房,就任其自生自滅了,陳可辛曾經說,中成本電影才是電影裡面最重要的,中成本的戲就是戲劇,沒有中成本的電影,就沒有健康的電影圈。就等於一個社會需要中產階層,中產永遠是最重要的階層。所以中成本的電影永遠是電影業健康的一個指標。其實任何一個國家都是主要靠大片積累票房,但沒有像中國做得這么極端的。
大量的有誠意且有效益的中小成本製作才是一個國家電影事業健康發展的基礎,一個頭重腳輕的行業格局只能製造虛假繁榮,實則危機重重。
對於《瘋狂的賽車》這樣投資規模的電影,我想是沒有多少錢能拿出來作為忽悠成本的,扮演男主角耿浩的黃渤和扮演殯儀館老闆的徐崢是僅有的熟臉,還都是《瘋狂的石頭》中的舊將,四個台灣二三線演員真真的是物美價廉,那種地道的台灣黑幫分子的做派還真是島外演員模仿不來的,這裡的演員片酬加起來也抵不過一個一線明星吧?但是發行方既然敢拿這樣的一部電影放到殘酷的賀歲檔來角逐,就是緣於對影片能產生的口碑效應有著充分的信心,相信看過影片的人也會對這一點深信不疑,至少我是願意把這電影推薦給周圍的朋友來看的,而且還不用擔心朋友看完出來罵我不靠譜。其實我們看到儘管《非誠勿擾》在國內票房一路飄紅,但在香港上映時卻遭到了極大的冷遇,票房十分慘澹,儘管這裡有文化背景差異的因素存在,但是很重要的一點是,如果無視馮小剛和葛優聯手製造的光環效應,這樣的一部劇情薄弱節奏拖沓的電影是很難被人接受的。而《瘋狂的賽車》在這一點上肯定也會全面超越《非誠勿擾》,因為這裡的感染力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觀眾都可以感受到的,我現在只期待著這部影片最終的票房能夠過億。
比起《畫皮》、《梅蘭芳》、《非誠勿擾》、《赤壁》這樣的含著金鑰匙出生的電影來說,《瘋狂的賽車》是十足的草根,對於現在講究門第觀念的中國電影來說,太需要這樣的一場庶民的勝利了。

幕後故事

一部《瘋狂的石頭》,寧浩一舉成名,讓整個內地喜劇變得瘋狂。但成名的代價是他的團隊也出現內訌,沒等他的第二部喜劇正式上馬,編劇張承就已經另立山頭,帶著“石頭”的原班人馬郭濤、岳小軍、劉樺、侯姝等在杭州拍起瘋狂的喜劇《婚禮》。
“石頭”之後,跟風作品雖多,但是敢公然打著瘋狂招牌的電影也就是《瘋狂婚禮》、《瘋狂賽車》兩部,而且都是“石頭”的原班人馬。但是有意思的,兩部作品如今都捨棄“瘋狂”之名,《婚禮》更是先下手為強,把保全隊長郭濤繼續拉來當老郭,岳小軍繼續扮演小軍,道哥變成了光叔,連女主角也被拉來變成勢利新娘,昨天正式在杭州舉行探班活動。尷尬的是,當被記者問到最希望誰能來,道哥就不假思索表示,“寧浩”!而寧浩因為一早要忙自己的影片,確定無法執導該片。
現在執導該片的是寧浩團隊的主力編劇張承,他還參與了寧浩新片《銀牌車手》的編劇工作,因為自己獨立執導《婚禮》才最終和寧浩分道揚鑣。憑藉良好的人緣關係,張承把“石頭”的原班人馬大部分都召集到自己的旗下,繼續瘋狂的風格拍攝這部《婚禮》。接受記者採訪時,他承認自己在和寧浩搶人。本來片中有給“黑皮”黃渤留下的角色,但是他因為要出演寧浩《銀牌車手》的男主角,兩邊發生衝突,才遲遲不能進組,不得不讓《武林外傳》中的“燕小六”替他出場。
出自寧浩的團隊,張承表示自己獨立出來執導影片《婚禮》,並沒有和寧浩溝通,而且還會在風格上刻意避免寧浩的痕跡。甚至不願打著“瘋狂”幌子改片名,其實也就是不想受寧浩的影響,“雖然是原班人馬,但是我希望這是完全的創新,要跟風別人沒有意義,而且觀眾也會有牴觸心理。好玩、好看的喜劇有很多種,我有自己的風格。”
雖然寧浩否認這部新片與“石頭”有關係,但據了解,該片的結構和劇情依然可看出與“石頭”非常親近,兩個賊、兩個警察、四個壞人,再加上黃渤的角色,一共4條線索。本來毫無關係,但是最終這幾撥人都以黃渤為交集。“由於各種原因,我現在無法向外界詳細地公布這部電影的劇情,但肯定比“石頭”精彩,劇情和結構也不一樣。如果大家非要把該片與‘石頭’聯繫起來,那么簡單地說,黃渤就是那塊“石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