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眉松雀

紅眉松雀

紅眉松雀(學名:Pinicola subhimachala):中型鳥類,體長16-21cm。雄鳥前額、眉紋、頦、喉深紅或橙紅色,眼先至眼後灰褐色,頭頂至背包括翅上復羽褐色或暗褐色、具寬的暗紅色或橄欖綠黃色羽緣。腰和尾上復羽橙紅色,兩翅和尾黑褐色或褐色,外翈羽緣紅色或橄欖綠黃色。喉、胸紅色具白色斑點,其餘下體灰褐色。雌鳥額和眉紋金橙黃色,頰、喉、胸亦為金橙黃色,其餘和雄相似。棲息於高山針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及其森林上緣的矮樹叢、杜鵑灌叢、竹叢和草地。常單獨或成對活動,秋冬季節亦喜成群,常成小群在樹枝間或灌木叢中,有時也到地上活動。主要以草子為食,也吃灌木和樹木果實和種子。分布於中國、尼泊爾、錫金、不丹、印度東北部和緬甸北部。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英文名稱:Crimson-browed Finch

PASSERIFORMES > Fringillidae

形態特徵

雄鳥前額、頰和眉紋深紅色,眼先、眼後和耳羽灰褐色或暗褐色,頭頂、枕、後頸、背、肩和翅上復羽暗褐色或褐色、具寬的暗紅色或橄欖綠黃色羽緣。腰和尾上復羽橙紅色,尾羽黑揭色,外翈羽緣紅色或橄欖綠黃色;兩翅褐色或黑褐色,外翈羽緣紅色或橄欖綠黃色。頰、頦深紅色,喉、胸深紅或橙紅色,羽毛中央白色形成白色斑點,其餘下體淡褐灰色,腹中央較淡,尾下復羽淡灰色,羽緣白色。腋羽和翼下復羽褐灰色,羽緣橄欖黃色。雌鳥前額、眉紋金橙黃色,頭頂枕、後頸暗橄欖黃色。背、肩灰褐色,羽緣橄欖綠黃色。腰和尾上復羽橄欖黃色無縱紋,兩翅和尾暗褐色,羽緣橄欖黃色,頰、頦、喉、胸金橙黃色,其餘下體淡褐灰色。虹膜紅褐或淡褐色,嘴肉褐色或角褐色,腳淡褐或肉褐色。

虹膜-深褐;嘴-黑褐,下嘴基較淡;腳-深褐。

叫聲:甚寂聲。鳴聲為多變的顫鳴,也作ter ter tee,偶有似麻雀的吱吱叫。

體型: 體重♂35-50g,♀35-48g;體長♂161-210mm,♀180-197mm;嘴峰♂12-13.5mm,♀12-13mm;翅♂90-100mm,♀91-98mm;尾♂72-84mm,♀70-80mm;跗蹠♂19.0-24.0mm,♀19.5-23mm。

近種區別

相似種松雀雄鳥頭頂紅色無紅色眉紋,喉、胸玫瑰紅色無白色斑點。雌雄鳥翅上均具兩道翅斑。區別明顯,野外不難識別。

松雀 紅眉松雀

棲息環境

棲息於高山針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及其森林上緣的矮樹叢、杜鵑灌叢、竹叢和草地。海拔高度2000-5000m,夏季分布較高、多在林線上緣灌叢草地或有稀疏樹木生長的灌叢草地和林緣地帶,冬季分布較低、多在3000m以下的溝谷與河灘灌叢和林緣地帶。中國西藏南部、雲南西北部及四川海拔3500-4200m的較高針葉林。

生活習性

食性: 主要以草子為食,也吃灌木和樹木果實和種子。

習性: 常單獨或成對活動,秋冬季節亦喜成群,常成小群在樹枝間或灌木叢中,有時也到地上活動。不做長距離飛翔。除繁殖期間外,很少鳴叫,活動時毫無聲響,性較安靜。但繁殖期間也善鳴唱,婉轉悅耳,富有變化。

叫聲:甚寂聲。鳴聲為多變的顫鳴,也作ter ter tee,偶有似麻雀的吱吱叫。

分布範圍

世界:分布於尼泊爾、錫金、不丹、印度東北部和緬甸北部。

中國:分布於四川西部康定、白玉、巴塘、西南部木里、甘洛、南部重慶、中部成都、都江堰、峨眉、寶興、南充,雲南西北部中甸、麗江、怒江與瀾滄江山脈、東北部永善、西部瀘水、新平、中部昆明,西藏南部聶拉木、絨轄、東南部察隅、通麥、林芝、易貢湖、扎曲貢、達格章和昌都地區西南部。

紅眉松雀分布圖紅眉松雀分布圖

種群現狀

在中國分布區域狹窄,種群數量稀少,不常見。由於羽色漂亮,鳴聲悅耳,又易於飼養,多被用作籠養觀賞鳥,應控制獵取。

該物種分布範圍較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