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泡刺藤

紅泡刺藤

紅泡刺藤(學名:Rubus niveus)為薔薇科懸鉤子屬的植物。分布於泰國、克什米爾地區、尼泊爾、菲律賓、馬來西亞、斯里蘭卡、不丹、緬甸、阿富汗、印度、錫金、寮國以及中國的西藏、陝西、雲南、廣西、四川、甘肅、貴州等地,生長於海拔500米至2,800米的地區,多生長於山谷河灘、疏林、山坡灌叢中和溪流旁。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紅泡刺藤 紅泡刺藤

灌木,高1—2.5米;枝常紫紅色,被白粉,疏生鉤狀皮刺,小枝帶紫色或綠色,幼時被 絨毛狀毛。小葉常7一9枚,稀5或11枚,橢圓形、卵狀橢圓形或菱狀橢圓形,頂生小葉卵 形或橢圓形,僅稍長於側生者,長2.5—6(8)厘米,寬1—3(4)厘米,頂端急尖:稀圓鈍,頂 生小葉有時漸尖,基部楔形或圓形,上面無毛或僅沿葉脈有柔毛,下面被灰白色絨毛,邊緣 常具不整齊粗銳鋸齒,稀具稍鈍鋸齒,頂生小葉有時具3裂片;葉柄長1.5—4厘米,頂生 小葉柄長0.5—1.5厘米,,側生小葉近無柄,和葉軸均被絨毛狀柔毛和稀疏鉤狀小皮刺;托 葉線狀披針形,具柔毛。

花序特徵

花成傘房花序或短圓錐狀花序,頂生或腋生;總花梗和花梗被絨. 毛狀柔毛;花梗長0.5-1厘米;苞片披針形或線形,有柔毛;花直徑達1厘萊;花萼外面密 被絨毛,並混生柔毛;萼片三角狀卵形或三角狀披針形,頂端急尖或突尖,在花果期常直立 開展;花瓣近圓形;紅色;基部有短爪,短於萼片;雄蕊幾與花柱等長;花絲基部稍寬;雌蕊 約55一70,花柱紫紅色,子房和花柱基部密被灰白色絨毛。果實半球形;;直徑8-1,2毫 米,深紅色轉為黑色,密被灰白色絨毛;核有淺皺紋。 花期5一7月,果期7一9月。

產地分布

紅泡刺藤 紅泡刺藤

產陝西、甘肅、廣西, 四川、雲南貴州、西藏.生山坡灌叢、疏林或山谷河灘、溪流旁, 海拔。500--2800米。阿富汗、尼泊爾、錫金、不丹印度

克什米爾地區、斯里蘭卡、緬甸、泰 國、寮國、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也有分布。

經濟價值

根皮含鞣質,可浸提栲膠;果供食用及釀酒。

本種提示

本種屬多型種,其小葉數目、形狀、葉緣鋸齒及小葉間隔均有不同程度變化。小葉通常7一9枚,但花枝上有時具5小葉,稀在花序基部有3小葉,營養枝上有時達11枚,形狀自橢圓形、卵狀橢圓形、菱狀橢圓形至卵形,頂生小葉較寬大且有時3裂,葉邊鋸齒不整齊,較粗銳或稀稍圓鈍,小葉的間隔也疏密不等。過去一些植物學家,把中國西南地區的這類群植物,定名為數個不同的種,如R.niceusThunb,R.foliolosusD.Don。經檢閱中國曆年來所采大量標本,觀察到這三者之間形態症狀雖然稍有區別,但仍無法區分開,故均合併為一種。

藥用價值

紅泡刺藤紅泡刺藤

【藥 名】:紅泡刺藤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薔薇科植物紅泡刺藤的根。
【功 效】:祛風除濕、解毒止痢。
【主 治】:可用治風濕痹痛、筋脈拘攣、肌膚麻木不仁諸症;可用於脾胃受寒之瀉痢不止。
【性味歸經】:苦,溫。入肝、大腸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9一15克,水煎服。
【別 名】:鉤絲刺、栽秧苗、鑽地風(雲南)、黑黃袍(泡)(貴州)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於陝西、甘肅、四川、貴州、雲南。
【拉丁名】:Rubus nivens Thunb
【考 證】:始載於《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中藥化學成分】:本品的根皮多含單寧。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