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包場

紅包場是一種台灣的歌廳形式,多分布於台北市西門町徒步區的漢口街、峨嵋街、西寧南路上。

起源

紅包場起源於1960年代,當時針對由中國大陸來台的軍官、軍眷,模仿上海歌廳形式設立,一開始並無「紅包場」的稱呼,因為後來有聽眾為了鼓勵自己喜愛的歌手,會直接將金錢包在紅包袋中,上前獻給演出中的歌手,漸漸的這類型的歌廳,被稱為紅包場。

發展

早期紅包場演唱的曲目多是1920-1950年代上海的流行歌曲,例如天涯歌女、舞衣、蘇州夜曲、秋水伊人等,聽眾也多屬於年紀較長的老兵,歌廳為了招徠客人,會為歌手另外取個「小周璇」、「小白光」等稱號,歌手也會刻意模彷當時歌手的演唱方法。
但隨著時代的演變和聽眾的轉變,曲目也由上海時期,轉為1950-1970年代在台灣、香港等地的流行歌曲,例如神祕女郎、情人的眼淚、意難忘、月亮代表我的心、小城故事、問白雲、甜蜜蜜。歌手的舞台肢體動作也較以往活潑。
紅包場的消費不高,歌手多穿著華麗的禮服,舞台上下交流互動熱絡是紅包場的特色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