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九軍團貓場戰鬥紀念園

紅九軍團貓場戰鬥紀念園

為了紀念貓場戰役,紅軍宿營地一帶被更名為長征村,並於1985年在長征村北面當年紅九軍團阻擊敵人的主陣地上,修建“紅九軍團貓場戰鬥革命烈士紀念碑”,由原紅九軍團政治部主任、時任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黃火青同志題寫碑名。2009年,又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綠化、美化,修建了亭子、大門、廣場等附屬設施,將其擴建為“紅九軍團貓場戰鬥革命烈士紀念園”,成為大方縣西部片區最大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以此緬懷逝去的九軍團英烈。

基本信息

景點介紹

貓場戰役中,紅軍臨危不懼、浴血奮戰、英勇突圍的事跡是不容磨滅的。紅軍長征,轉戰二萬五千里,經歷挫折再所難免,但紅軍克服困難、戰勝挫折的意志和運籌帷幄、克敵致勝的智慧是值得後人繼承和發揚的。
為了紀念此次戰鬥,紅軍宿營地一帶被更名為長征村,並於1985年在長征村北面當年紅九軍團阻擊敵人的主陣地上,修建“紅九軍團貓場戰鬥革命烈士紀念碑”,由原紅九軍團政治部主任、時任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黃火青同志題寫碑名。2009年,又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綠化、美化,修建了亭子、大門、廣場等附屬設施,將其擴建為“紅九軍團貓場戰鬥革命烈士紀念園”,成為大方縣西部片區最大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以此緬懷逝去的九軍團英烈。

貓場戰役

1935年4月15日,掩護主力紅軍北渡烏江之後的紅九軍團到達大定縣以列貓場宿營,於第二天(4月16日)凌晨,16日凌晨4時左右,被黔軍王家烈部劉鶴鳴團夥同當地土匪及地主武裝集團陳志廉、陳全生部偷襲,由於紅軍對地形不熟,且倉促應戰,因此受損較大。但紅軍指戰員及廣大戰士臨危不懼,上下一心、將士用命,終於突破貓場西面的險隘梯子岩,從而轉危為安,化險為夷,把圍攻的國民黨軍和地主、土匪武裝拋到了身後,重新踏上了北上抗日的征程。

紅九軍團簡介

紅九軍團紅九軍團
中國工農紅軍第九軍團,是中央紅軍突圍轉移,進行二萬五千里長征的主力部隊之一。這支部隊,組建於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戰爭處於被動時期的1933年。1933年10月2日,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布組建紅九軍團的命令,10月28日,紅九軍團正式成立,軍團長是羅炳輝。
紅九軍團是從福建長汀出發突圍開始長征的,原轄六個師,1935年遵義會議後,根據中央軍委指示,取消了師的編號,將剩下的3000人縮編成七、八、九三個團(實際上是三個營),無營的編制,團直轄連。軍團長羅炳輝,政委何長工,參謀長郭天明,政治部主任黃火青,中央代表王首道、供給部長趙鎔、政治保衛局局長周興、地方工作部部長(前任部長王有發3月4日調出任中國工農紅軍遵(義)湄〈潭〉綏〈陽〉游擊隊政委)朱明、衛生部長吳清培。
第七團(營)團長洪玉良,政委周生珍;
第八團(營)團長崔國柱,政委幸士修,副團長李松;
第九團(營)團長劉華香,政委姜啟化;
教導營(大隊)營長彭上坤,政委黃勝明;
軍團偵察科科長曹達興,作戰科科長劉雄武,偵察連連長龍雲貴,特務連連長蕭新槐。
中央紅軍四渡赤水之後,意欲北渡長江,與四方面軍匯合,在四川西北部創建新的革命根據地。後來因敵情變化,渡江不成。中央軍委決定主力紅軍南下烏江,命令九軍團留在烏江北岸活動,偽裝主力,牽制敵人,掩護主力紅軍南渡烏江。九軍團採取巧妙的辦法,圓滿地完成了任務,被中央軍委譽為“戰略輕騎”。主力紅軍南渡烏江後,中央紅軍電令九軍團星夜行動,渡過烏江,跟上主力。當紅九軍團趕到烏江時,浮橋已被毀掉,渡口也被敵人占領,黔西之敵又蜂擁東進,企圖夾擊紅九軍團。形勢十分危急,紅九軍團決定向貴州西部進軍,擺脫敵人。1935年4月5日,紅九軍團在黔西縣屬老木孔伏擊黔軍猶國材部魏金鏞師,取得勝利。6日西進,經泮水、岩孔、平壩、石仡佬進入大定縣內。7日輕取長岩。8日智取瓢兒井鹽防軍,在該地休整三日。12日繼續西進宿於八堡。13日入畢節縣境小壩、石關口地域。14日折回大定縣境經響水、雙山宿於野麻閬。15日經楓竹壩、箐篼牛場(現名牛集)於下午4時左右到達以列貓場。

貓場街及其附近地形

貓場處於大方縣西部52公里處,舊時名為“以列”,其領主阿可以列是水西安氏宗親,屬火著則溪,是水西四十八目之一,清代為大定府管轄悅服里六甲,民國時為大定縣西區。街道由東北向西南走向,街道入口東北面是官家大山,舊時是安氏官寨所在地,面南而居,俯瞰整個貓場。官家大山一面向南、一面向西南,形成兩面散開之勢。西南面地勢由高到低是管家梁子、大營上、賴石溝、乾河床,河床東北面是兩座石岩,一名發窩岩、一名尖尖岩。經河床附近的韓家寨及梯子岩下小街,對面(西南面)就是梯子岩。
梯子岩是道光年間當地土目安紹德及其先輩主持修建的,其石級寬約1至1.5米,中懸崖峭壁之間,成之字拐盤旋而上,可以通行馬馱子,是昔日大定通往其屬地大兔場(今納雍縣城)的要道。貓場南面,烏江支流瓜仲河滔滔而去,將貓場向東和向南的路完全阻絕,幸有大自然的傑作天生橋可到瓜仲河對岸,清初時,吳三桂大軍便是經水西宣慰使安坤派人嚮導,從此處繞道畢節七星關,攻永明將白文選糧道的。
這樣的地形,易攻難守,雖然富庶,但歷來都是兵家所忌之地。若敵人占領三面高地,再派少量軍隊堵住梯子岩與天生橋,則縱有千軍萬馬也萬難以突圍。

貓場附近地主、土匪武裝簡況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大定西區是多匪之鄉,40年代後,就是為了便於剿匪,才將大兔場等地置出,建納雍縣。當時貓場周圍的土匪是這樣分布的:
瓜仲河北面以搶劫為生的土匪武裝陳志廉,一向詭計多端,手下有人槍三、四十;坡腳以汪筱恆為首的地主武裝集團聲勢顯赫,有人槍一百多,附近村寨皆對其心存畏懼;貓場韋家寨李超凡,僅有人槍十餘只,但因其父李芳是前清舉人,與縣裡官吏豪紳交往甚密,因此人雖不多,但勢力不小;龍井寨陳全生,手下有人槍百數;小兔場熊甫有七、八百人槍;小兔場附近張三母有七、八百人槍;野麥地龍從新,人稱龍大爺,有人槍數十;化作陳少安有人槍數十。總計,貓場附近地主土匪武裝共有兩千餘,但他們彼此這間矛盾重重。例如坡腳汪姓地主武裝和貓場的袍哥大爺李鴻初,為爭西三區區長一職,就進行了長達四年之久的火線戰鬥,紅軍經過貓場時,汪氏地主武裝剛剛獲勝並用計槍殺李鴻初於大兔場,加上他們對國民黨官兵十分疑懼,因此,不可能完全聯為一氣對付紅軍。所以,當時參加劉鶴鳴部襲擊紅九軍團的地主、土匪武裝,也就是陳志廉陳全生汪筱恆等土匪、地主武裝三四百人。

戰鬥經過

1935年4月15日,紅九軍團由坡腳經廟山、七家橋、白紙田、松林半坡進駐貓場。
來到貓場後,軍團領導勘察了周圍的地形,感到在貓場宿營很不安全,但因為時已黃昏,貓場周圍尚未發現敵人活動,加上連日來的勝利,也有一定的輕敵思想,更由於看到很多戰士都已經開始生活做飯了,於是決定在這裡宿營,第二天凌晨出發,但還是派了後衛八團一個連放哨警戒。
當時的貓場,在街口的財神廟和另一頭街口的以列國小、街上、韋家寨都住滿了部隊,軍團司令部住在當時街上的商會局房屋內。紅軍到來,當地大戶、土豪地主望風逃避,貓場韋家寨有名的大地主李超凡家,也全家逃往乾溝岩洞,只留下長工胡順清一人看家。據胡順清後來回憶說,當天夜裡,駐紮在李超凡家的紅軍,發了一夜的電報,電報聲一直響過不停。其他百姓因不明情況、誤信國民黨當局及當地地主豪紳的傳言,也有出走的。
但紅軍到來,並不擾民,所到之處,不僅秋毫無犯,還幫助當地老百姓挑水、掃地、碓米等,有的百姓就陸續返回。紅軍向他們打聽情況,宣傳革命的有關主張,並沿街書寫、張貼宣傳標語,如“要翻身、當紅軍”、“打土豪、分田地”等等。軍團首長經過了解、察看地形後,感覺在這裡宿營不利,但由於連續行軍,戰士十分疲憊,許多戰士已經開始淘米做飯了,加上接連打了幾個勝仗有輕敵的情緒,因此決定就此紮營。但考慮到安全,在東北面的官家大山派了一個連哨,並決定次日四時左右出發,早些離開險地。
貓場土匪頭子陳志廉陳全生以及坡腳地主武裝汪筱恆等見紅軍聲勢甚大,不敢輕舉妄動,得悉箐篼牛場駐紮有黔軍劉鶴鳴部,於是便連夜與其聯繫,策劃偷襲紅軍路線、出發時間等。開始時劉鶴鳴並不想和紅軍打仗,因為他接到上峰的命令是“送客式”的追擊,只要將紅九軍團追出貴州境內就行了。但汪筱恆、陳志廉、陳全生等人向劉鶴鳴說:“我們是本地人,路熟得很,只要你們願意打,我們就在前面帶路。”劉鶴鳴於是非常感慨地說:“其他地方的民團都沒有配合我們,你們卻這樣熱心,打仗是我們軍人的天職,只要你們肯帶路,我們難道還貪生怕死嗎?”於是,經過精心策劃,劉鶴鳴團與當地地主、土匪武裝會合後,將部隊分為三個部、從三路進攻紅軍:一路由陳全生部帶路經滑石板沿坡腳到貓場的大路側攻;一路部由陳志廉配合帶路,由松林坡上官家大山直壓貓場街口,擔任主攻任務;一路由汪小恆部帶路,下七家橋,抵劉家丫口截斷紅軍向東南方向(天生橋方向)的退路。
當晚,紅軍連哨發現遠處有火光、狗吠不已。連哨當即向後衛團八團團長崔國柱報告,崔麻痹大意,不假思索地說:“貴州地氣潮濕,容易出現鬼火,你們注意觀察就是了。”說完翻身又入夢。火光、狗吠聲愈來愈近,連哨再次報告,崔國柱仍不以為然地說:“貴州很窮,這也許是逃荒的老百姓。”既不找團政委、副團長商量,也不向軍團部報告,個人獨斷命令連哨繼續加強觀察了事。次日凌晨,紅軍已經開始做飯,準備離開貓場,敵人趁紅軍崗哨撤離之機,隨即占領了官家大山及右側高地,並架設好輕重機槍,敵二營及陳志廉隊伍由官家大山及大路上向貓場街口發起衝擊。紅軍臨危不懼,對攻擊之敵發起反衝鋒,但由於高地已先被敵占領,地形不利,紅軍屢次衝鋒,未能搶占高地,傷亡較大。此時,敵三營於東南面搶占白龍廟,對街口、財神廟發起攻擊。紅軍幾面受敵,情況十分危急。此地已不宜久留,軍團長急令後勤、輜重、電台、政工部門、直屬機關及幾十個馬馱子,由腿殘行動不便的軍團政委何長工同志率領,先行向梯子岩方向撤走。同時命令各團交替掩護,邊打邊退,向梯子岩方向撤離。紅軍因不熟地形,以致七團誤退到賴石溝,溝里全是大樹林,行動不便,主攻之敵跟著壓下來,側面敵人也發起攻擊,紅軍形勢不利,傷亡較大。少數部隊誤向天生橋方向撤退,遭敵人抄襲部隊襲擊,七團團長洪玉良同志帶的一個排被打散,洪團長和幾個戰士向槍聲多的地方追進才找到隊伍。七團的一個連在撤退中只剩下二十幾個人,連指導員李世彪右腳掌被打穿,通訊員過去背他,通訊員也犧牲了,最後司號員接過指導員的公文包倉促撤下。
隊伍撤到梯子岩腳時,因馬馱上石級較慢,尾追的三股敵人合為一股,對紅軍跟蹤追擊,十分猖狂。此時九團在韓家寨執行狙擊任務,九團團長負了傷,九團已難支撐。軍團領導及時動用教導隊投入戰鬥,一個猛烈的反衝鋒,很快將敵人壓回去。同時偵察連機槍已占領了梯子岩岩頂,向敵人開火了,教導團和各團才陸續向梯子岩上撤退。敵人鑒於紅軍已在岩頂架設了機槍,不敢直接向梯子岩正面靠近。陳志廉、汪筱恆的隊伍還不死心,就爬側面山坡,妄圖繞道追擊紅軍。到下午兩點左右,紅軍終於全部通過梯子岩,繼續向納雍方向轉移。當地主土匪隊伍爬上山坡時,見紅軍已走,只打了幾槍,便返回貓場。因敵人也有部分傷亡,dan藥藥消耗較大,不敢再追。
這次戰鬥,紅軍因對地形不熟、地勢不利,被敵人偷襲,貓場之戰,損失較大。除損失一些物資和武器外,人員失散、傷亡約四百多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