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三七

紅三七

正文

紅三七
(《陝西中草藥》)

異名

扭子七(《四川中藥志》),九節犁、九節雷、趕山鞭、蜈蚣七、傘墩七、螺絲七(《陝西中草藥》),螺絲三七、血三七(《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來源

為蓼科植物支柱蓼的根莖。

植物形態

支柱蓼,又名:九牛造
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全部無毛。根莖肥厚,具節,紫褐色;鬚根甚多。莖叢生或單生,細長,綠色,不分枝。基生葉有長柄,長15~25厘米;莖生葉互生,下部的具柄,上部的漸至無柄,葉柄基部具膜質托葉鞘2枚,有明顯的脈,無緣毛;葉片卵形或廣卵形,質薄,長3~15厘米,寬1.5~9厘米,先端尖銳,微彎,全緣,基部心臟形,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穗狀花序,頂生或腋生,總軸長3~5厘米;小花白色,徑約3毫米,花梗短小,基部具小苞片;花被5深裂,長橢圓形,長2~3毫米;雄蕊8,花絲線形;子房上位,呈三角狀,花柱3枚,柱頭頭狀。瘦果卵形,有3銳棱,黃褐色,有光澤。花期7月。
生長於中山區的林下或潮濕地方,常見於黃沙泥地中。分布河北、山西、河南、陝西、湖北、四川、貴州、浙江、江西等地。

採集

8~9月採收。

藥材

乾燥根莖近圓柱形,根頭處稍粗壯,外表棕黑色,粗糙凹凸不平、具節,節上有明顯疙瘩突起,鬚根黑色,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