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鄧斯泰布爾

約翰·鄧斯泰布爾

約翰·鄧斯泰布爾(John Dunstable,約1385—1453),英國數學家,音樂家。15世紀重要的作曲家。14世紀後半葉到15世紀初勃艮第樂派(BurgundianSchool)的代表音樂家。

基本信息

概述

約翰·鄧斯泰布爾 約翰·鄧斯泰布爾

約翰·鄧斯泰布爾(John Dunstable,約1390—1453)是15世紀最偉大的英國作曲家,他的才能不僅在同時代的英國作曲家中首屈一指,他的作品和音樂風格在歐洲大陸也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鄧斯泰布爾的姓氏顯示了他可能出生在英國貝特福德郡的Dunstable鎮,他曾經將自己的姓氏拼寫為Dunstaple。他大約出生在1390年,這個年份是根據他最早的能夠確定年的作品——經文歌Veni sante spiritus和Preco preheminencie——的出現時間推測的。這兩部作品是在英王亨利五世慶祝阿金庫特戰役的勝利時產生的,而後又在1416年在坎特伯雷大教堂為英王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西吉斯蒙德再一次演出。這是唯一一組能確定鄧斯泰布爾與坎特伯雷大教堂的聯繫的作品。這也顯示了利奧納爾·鮑爾(Leonel Power,?—1445,他的很多作品都收入了《奧爾德霍爾藏搞》)可能知道鄧斯泰布爾,甚至很可能曾經是鄧斯泰布爾的老師。在同時代的手抄本中,鄧斯泰布爾和鮑爾的作品有很多相似之處。

鄧斯泰布爾的名字隨後就在歷史紀錄中消失了,直到1427年,他出現在法國,服務於亨利五世的年輕的兄弟、貝德福德公爵蘭開斯特的約翰(John of Lancaster),也有一些資料顯示從1428年開始,他也擔任亨利四世的第二任妻子、那瓦拉女公爵瓊(Joan of Navarre)的侍從。英法百年戰爭的最後階段,從1420到1450年,法國版圖中的很多地方,包括巴黎,都在英國的統治之下,1423—1429年貝德福德公爵任巴黎總督,1429—1435年又成為諾曼第的統治者,因此鄧斯泰布爾也在法國生活了多年,這使他有可能結識了歐洲大陸上一些他的最偉大的仰慕者——勃艮第樂派的作曲家紀堯姆·迪費(Guillanme Dufay,約1400—1474)和吉爾·班舒瓦(Gilles Binchois,約1400—1460)。1435年貝德福德伯爵去世,他將諾曼第的一大塊土地賞賜給了鄧斯泰布爾,那瓦拉女公爵瓊1437年去世的時候也給鄧斯泰布爾留下了一筆豐厚的養老金。

鄧斯泰布爾1453年12月24日(英法百年戰爭也在這一年結束)在倫敦去世。“平安夜,一顆星星升入了天堂”,當時的人們這樣評價他的死。在他的墓志銘上寫著,鄧斯泰布爾是“一位天文學家、數學家和音樂家”。他同時代的很多音樂家和音樂學者也都有數學家和天文學家的身份,據信有一些鄧斯泰布爾親手繪製的天文圖表保存下來。

作品

鄧斯泰布爾的所有音樂作品都是以手抄本的形式保留下來的,它們中的絕大部分都不在英國,而是在歐洲大陸,包括摩德納、博羅尼亞、佛洛倫薩、柏林、巴黎、以及塞維亞等地。鄧斯泰布爾保存至今的作品大約有70首,涉及了當時的各種音樂體裁和風格,它們絕大部分是聖樂作品,包括為常規彌撒各部分的譜曲、經文歌和其他一些宗教儀式音樂,世俗歌曲則為數不多。經文歌是鄧斯泰布爾最重要的體裁,他的12首等節奏型經文歌證明在15世紀初這種古老的創作形式仍然具有活力;他為常規彌撒各部分而作的配樂,其結構也是在固定聲部中用等節奏型處理素歌鏇律,有的兩個部分之間還用相同的等節奏型的固定聲部等手法聯繫起來。

鄧斯泰布爾的作品中數量最多且在歷史上最為重要的都是三聲部的宗教音樂作品。與同時代作曲家相比,他對三個聲部的處理更為平等,各聲部的節奏常是一致的,聲部間以三度、六度構成的豐滿的三和弦。在定鏇律的使用方面,有些是在固定聲部中使用定鏇律,有一些定鏇律加以華麗的裝飾後出現在高聲部,還有一些是自由創作的,不用借來的主題素材。他的這些作品超越了14世紀法國經文歌的嚴格而略顯生硬的技巧,鏇律創意和自由裝飾有驚人的創新,和聲效果豐滿而充實,具有很強的表現力和感人的抒情性。

人物評價

文藝復興時代最著名的音樂理論家廷克托里(Johannes Tinctoris)曾經在他的著作中指出,“我們音樂的可能性奇蹟般地增加了,似乎出現了一門新的藝術……它產生於英國,並以鄧斯泰布爾為代表。”(《比例的音樂》,1474)在他之前,勃艮第宮廷詩人馬丹·勒弗朗(Martin Le Franc)就對鄧斯泰布爾的評價很高,認為迪費和班舒瓦都是他的追隨者,而他們是他所稱的新的音樂風格英國外表(contenance angloise)的典型代表,這種英國外表的顯著特點是“在公開的和私人的、高級的和低級的音樂中創作明快的和聲”(《貴婦人的保衛者》,約1440)。這種新音樂中包含了大量的三度、六度音程。英國人對三度音的偏愛早在中世紀後期的音樂中就已經展露無疑。與歐洲大陸的音樂(特別以法國音樂為代表)有明顯的不同,英國音樂傳統中較少理論的約束,與民間音樂保持著自然的聯繫,傾向大調性(與調式體系相反)、主調風格(與法國經文歌的鏇律線條獨立、各聲部歌詞不同、和聲不協和相反),其最為顯著的特徵是習慣於自由地運用三度、六度音程,產生出和諧豐滿的音響。以鄧斯泰布爾為代表的15世紀的英國作曲家依然保持了這種基本的音樂傳統,這對後來文藝復興時期音樂理論和實踐有很大影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