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當產量法

約當產量法

約當產量法是根據月末在產品盤點的數量用技術測定,定額工時消耗或憑藉經驗估計,確定它們的完工程度,再按完工程度,將在產品折合成產品的數量,然後將產品應計算的全部生產費用,按完工產品數量和在產品約當量進行計算,求出單位成本、完工產品成本和在產品成本的計算方法。

基本信息

簡介

約當產量法約當產量法
約當產量法是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分配的一種計算方法。它適用於月末在產品數量較多,各月末在產品數量變化大,產品成本中直接材料和各項加工費用所占的比重相差不大的情況,它在工業企業的成本核算中套用很廣泛。

計算步驟

其中約當產量,是指在產品按其完工程度折合成完工產品的產量。比如,在產品10件,平均完工40%,則約當於完工產品4件。按約當產量比例分配的方法,就是將月末結存的在產品,按其完工程度折合成約當產量,然後再將產品應負擔的全部生產費用,按完工產品產量和在產品約當產量的比例進行分配的一種方法。

計算約當產量可分四步

1:在產品約當產量=在產品數量×完工程度

2:單位成本=(月初在產品成本+本月發生生產費用)/(產成品產量+月末在產品約當產量)

3:產成品成本=單位成本×產成品產量

4:月末在產品成本=單位成本×月末在產品約當產量

〔例〕某產品本月完工26件,在產品10件,平均完工程度為40%,發生生產費用共3000元。分配結果如下:

分配率=3000/(26+10×40%)=100(元/件)

完工產品成本=26×100=2600(元)

在產品成本=10×40%×100=400(元)

採用這種方法,問題在於在產品完工程度的確定比較複雜。一般是根據月末在產品的數量,用技術測定或其他方法,計算在產品的完工程度。例如,在具備產品工時定額的條件下,可按每道工序累計單位工時定額除以單位產品工時定額計算求得。因為存在於各工序內部的在產品加工程度不同,有的正在加工之中,有的已加工完畢,有的還尚未加工,為了簡化核算,所以在計算各工序內在產品完工程度時,按平均完工50%計算。

實例講解

〔例〕丙產品單位工時定額50小時,經兩道工序製成。各工序單位工時定額為:第一道工序20小時,第二道工序30小時。在產品完工程度計算結果如下:

第一道工序:20×50%/50×100%=20%

第二道工序:(20+30×50%)/50×100%=70%

有了各工序在產品完工程度和各工序在產品盤存數量,即可求得在產品的約當產量。各工序產品的完工程度可事先制定,產品工時定額不變時可長期使用。如果各工序在產品數量和單位工時定額都相差不多,在產品的完工程度也可按50%計算。

應當指出,在很多加工生產中,原材料是在生產開始時一次投入的。這時,在產品無論完工程度如何,都應和完工產品同樣負擔材料費用,因而不需計算在產品的約當產量。如果原材料是隨著生產過程陸續投入的,則應按照各工序投入的材料費用在全部材料費用中所占的比例計算在產品的約當產量。

〔例〕假如甲產品本月完工產品產量600件,在產品100件,完工程度按平均50%計算;原材料在開始時一次投入,其他費用按約當產量比例分配。甲產品本月月初在產品和本月耗用直接材料費用總計70700元,直接人工費用38558元,燃料動力費用85475元,製造費用29250元。

甲產品各項費用的分配計算如下:

因為材料是在生產開始時一次投入,所以按完工產品和在產品的數量作比例分配,不必計算約當產量。

(1)直接材料費的計算:

完工產品負擔的直接材料費=70700/(600+100)×600=60600(元)

在產品負擔的直接材料費=70700/(600+100)×100=10100(元)

直接人工費用燃料和動力費、製造費用均按約當產量作比例分配,在產品100件折契約當產量50件(100×50%)。

(2)直接人工費用的計算:

完工產品負擔的直接人工費用=38558/(600+50)×600=35592(元)

在產品負擔的直接人工費用=38558/(600+50)×50=2966(元)

(3)燃料和動力費的計算:

完工產品負擔的燃料和動力費=85475/(600+50)×600=78900(元)

在產品負擔的燃料和動力費=85475/(600+50)×50=6575(元)

(4)製造費用的計算:

完工產品負擔的製造費用=29950/(600+50)×600=27000(元)

在產品負擔的製造費用=29950/(600+50)×50=2250(元)

通過以上按約當產量法分配計算的結果,可以匯總甲產品完工產品成本和在產品成本。

甲產品本月完工產品成本=60600+35592+78900+27000=202092(元)

甲產品本月在產品成本=10100+2966+6575+2250=21891(元)

根據甲產品完工產品總成本編制完工產品入庫的會計分錄如下:

借:產成品 202092

貸: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 202092

注意事項

考題考題
以約當量計算分配費用時,關鍵問題在於在產品分項目的投料和加工程度怎么確定。一般都按50%來計算,這也有一定道理,產品在不同工序加工時,出來的在產品加工程度有的在50%之前,有的接近100%,對一種產品來說既不以前面完工程度來計算,也不以最後面的完工程度來計算,而採用折中的辦法,那就是以50%以後多加工部分去彌補50%以前少加工的部分。因此,一般都按50%作為在產品完工程度來進行計算的道理就在這裡。這樣計算從理論上講是說得通,但在實際工作中情況是千差萬別的,需要具體準確的計算。

投料程度的確定

直接材料的投料程度應根據具體情況分別予以確定。

①原材料在生產開始時一次投入的,在產品的投料程度為100%。即完工產品與在產品在一次投料的情況下,不管後面的加工程度如何,但在劃分材料份額時是平分的;
②原材料在生產過程中是陸續、均衡地投入的,在產品投料程度的計算方法與加工程度的計算方法相同(參考加工程度的計算);
③原材料分次投入,並在各工序開始時一次投入。其計算公式如下:
某道工序上的產品投料程度=到本工序為止的累計材料消耗定額/完工產品材料消耗定額

加工程度的確定

參考生產進度、工序等因素確定。

當企業生產進度比較均衡,各道工序在產品加工數量相差很大時,全部在產品加工程度都可以按50%平均計算,否則,各道工序在產品的加工程度應按工序分別測定。在分別工序測定在產品加工程度時,應根據它所經各工序的累計工時定額與完工產品工時定額的比例進行測算的。在產品加工程度的計算公式如下:

某道工序上的在產品加工程度=(前面各道工序的累計工時定額+本道工序工時定額×50%)/完工產品工時定額×100%

上列公式中“前面各道工序的累計工時定額”由於在產品已經完工,所以前面各道工序的工時定額都以100%計入,對於公式中“本道工序工時定額”,由於對本道工序的加工程度一般不逐一測定,而是以本道工序工時定額的50%計入。

月末要計算出完工產品成本時,必須先根據各道工序的月末在產品數量和確定的加工程度,以便計算各工序月末在產品的約當產量,而後求得加工項目的費用分配率,據以分配加工費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