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瑟夫·亨利

約瑟夫·亨利

約瑟夫·亨利 (Henry Joseph 1797-1878),美國科學家。他是以電感單位“亨利”留名的大物理學家。在電學上有傑出的貢獻。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約瑟夫·亨利約瑟夫·亨利
約瑟夫·亨利 (HenryJoseph 1797-1878),美國科學家。他是以電感單位“亨利”留名的大物理學家。在電學上有傑出的貢獻。他發明了繼電器(電報的雛形),比法拉第更早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但卻沒有及時去申請專利。1830年8月,亨利在實驗中已經觀察到了電磁感應現象,這比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早一年。但是當時亨利正在集中精力製作更大的電磁鐵,沒有及時發表這一實驗成果,失去了發明權。亨利的電磁鐵為電報機的發明做出了貢獻,實用電報的發明者莫爾斯和惠斯通都採用了亨利發明的繼電器。 亨利把電磁鐵改換成使用絕緣導線的強力電磁鐵,用繼電器把每個備有電池的電路串聯起來,把文字信號中繼轉發出去,電路中的一條導線可用地線代替,而不需要兩條往返導線。

人物生平

亨利出生在紐約州奧爾巴尼一個貧窮的工人家庭。13歲失學,後來在鐘錶鋪當學徒。他刻苦自學,掌握了中學應學的各

約瑟夫·亨利約瑟夫·亨利
科知識,22歲才入大學深造。1832年,35歲的亨利受聘為新澤西學院物理學教授,1846年任華盛頓史密森研究院首任院長,1867年被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長。
亨利最大的貢獻是在1832年發現了自感現象。1827年他用紗包銅線在一鐵芯上繞了兩層,然後在銅線中通電,發現僅重3公斤的鐵芯竟然吸起了300公斤重的鐵塊,遠遠超過一般天然磁鐵的吸引力。電轉變為磁產生如此大的力量,立即深深地吸引了享利繼續對這些電磁現象進行探討。1832年,他在研製有更強大吸引力的電磁鐵時發現,繞有鐵芯的通電線圈在斷開電路時有電火花產生,這就是自感現象。他反覆試驗,搞清楚了產生這種現象的規律,於1835年又發表了解釋自感現象的論文。
1837年,亨利在電磁鐵兩極中間,放了一根繞有導線的條形鐵棒,並把導線兩端接到檢流計上。他觀察到,在激勵電磁鐵的磁化電流接通或斷開的瞬間,檢流計指針就發生偏轉。其實這就是電磁感應現象,亨利最早發現了它。但是,當時世界科學的中心在歐洲,享利的這些成果又沒有發表,因此,發現電磁感應現象的功勞就歸屬於及時發表了成果的法拉第。1837年,亨利訪問了歐洲,與法拉第共同愉快地度過了許多日子。法拉第當時想做一個簡單的實驗使溫差電偶產生火花。他把電偶的一端置於熾熱的火爐上,另一端埋在冰塊里,並將兩根引線的線頭相碰,但並未產生預想的結果。這時亨利把一根導線繞成線圈套在一根鐵棒上,並把這個線圈接至到溫差電偶的一根引線上,再使兩根線頭相碰,頓時爆出了耀眼的電火花。法拉第對此實驗大加讚賞,大聲問道:“你到底是怎么成功的?”於是亨利不得不向這位因發表電磁感應規律而聞名於世的科學家解釋自感的道理,顯然當時還沒有一個歐洲人讀過亨利幾年前就發表的那些論文。
1842年,亨利在實驗室里安裝了一個火花隙裝置,在30多英尺遠處放了一個線圈來接收能量,線圈和檢流計相接,形成迴路。當火花隙閃過電火花的時候,和線圈相接的檢流計就發生了偏轉。這個實際上實現了無線電波傳播的實驗雖然比赫茲的實驗早了四十多年,但是當時的人們,包括亨利自己在內,還認識不到這個實驗的重要意義。
亨利的貢獻很大,只是有的沒有立即發表,因而失去了許多發明的專利權和發現的優先權。但人們沒有忘記這些傑出的貢獻,為了紀念亨利,用他的名字命名了自感係數和互感係數的單位,簡稱“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