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松齡

紀松齡

紀松齡,字世勛,蒙古族,蒙古名賽勝阿,1899年出生於察哈爾左翼正黃旗(現烏蘭察布盟察右前旗)。

簡歷

出生於察哈爾右翼前旗三蘇木小淖爾西營子村的一個富裕的蒙古族牧民家庭。少年讀私塾, 1915年入正黃旗國小讀書。1920年,紀松齡在五四運動影響下,參加了馮玉祥的國民軍。後經李大釗趙世炎等人引導,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4年在張家口入西北軍政幹部學校學習。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2年2月14日,紀松齡慘遭國民黨特務暗殺。1989年6月30日,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追認為革命烈士。

從事革命活動

大革命時期

紀松齡同多松年李裕智奎璧等組織了內蒙古地區的工農牧運動。1925年10月,他曾參加內蒙古人民革命黨的組建工作,出席在張家口召開的內蒙古人民革命黨第一次代表大會。為察哈爾地區負責人,並擔任林西軍官學校的校長。1926年初,任內蒙古人民革命軍騎兵團一營營長。1927年4月,他同李裕智、奎璧等與白雲梯郭道甫等叛變革命的行為展開鬥爭。8月,在內蒙古人民革命黨烏蘭巴托特別會議上,被增選為中央執行委員。大革命失敗後,紀松齡遭到反動派的通緝,被迫回到家鄉。

恢復內蒙西部革命活動

1928年春,紀松齡扮成喇嘛,到烏蘭巴托向共產國際駐蒙代表匯報了白雲梯等叛變革命的情況,後經同意入蒙古人民共和國黨務學校學習。學習期間,他多次回國。進行恢復內蒙古西部區革命鬥爭的活動。1930年3月17日,他同寶音巴特爾、孟克吉爾格勒主持召開會議,制定了《揭露日本侵略者和中國反動派對內蒙古的政策》的宣傳檔案。同年9月,紀松齡被黨送到蘇聯莫斯科東方大學深造。

綏東從事地下活動

1933年初,他受黨的派遣回國,在綏東一帶從事地下軍事活動。他打入綏東達密凌蘇龍部,先後任副官、參謀長等職。紀松齡利用職務之便,活動於歸綏集寧北平等地,廣泛收集情報,通過吉雅泰、畢力格巴圖爾轉給黨組織。
1935年秋,為發動蒙古族人民的抗日救亡運動,他由集寧移駐歸綏,以綏境蒙政會參議為掩護,一面從事平綏路上的情報工作,一面與烏蘭夫、奎璧、高鳳英等進行抵制德王投日,組織民族抗日武裝的活動。

從事武裝鬥爭

1937年春,紀松齡參與旗保全隊的組建,任一大隊隊長。
1937年“七七”事變後,蒙旗保全總隊改編為蒙旗混成旅時,任第一團團長,並於10月率部參加阻擊日軍的於小黑河歸綏保衛戰。1938年初,該部隊改稱蒙旗獨立旅,一度任代理旅長。同年6月,中共中央在該旅成立軍政委員會時,任軍事委員。1939年夏,蒙旗獨立旅擴編為新編陸軍第三師,任第七團團長,隨部隊西渡黃河,轉戰伊克昭盟。在陝北120師建立關係,解決部隊給養問題,後奉命率七團駐防桃力民地區。
後升任副師長。
1940年秋,國民黨反動派對新三師進行了各種分化瓦解活動,使部隊黨組織遭到破壞。 紀松齡離開新三師,遭軍統特務的監控。 1941年新三師奉命從伊盟開往甘肅靖遠縣整訓時,受傅作義委任到陝壩,準備出任綏東遊擊司令,到敵後開展游擊戰爭。

被暗殺犧牲

1942年2月14日,紀松齡慘遭國民黨特務暗殺。時年44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