糞鬼傘

糞鬼傘

糞鬼傘(拉丁學名 Coprinus sterqulinus Fr. ),傘菌目鬼傘科鬼傘屬菌類植物。子實體中等。菌蓋直徑2.5-4cm,高5-7cm,初期短圓柱形或橢圓形,純白色,有鱗片,後變為圓錐形,漸平展,灰色,中部淺褐色,邊緣有明顯的棱紋,灰褐色至黑色。菌肉白色,較薄。菌褶白色,後變粉紅色至黑色而自溶為黑汁狀。菌柄白色,受傷後變污,長5-18cm,粗0.5-0.9cm,基部膨大,向上漸細,內部鬆軟變中空。菌環白色,膜質,窄,常留在菌柄基部似菌托。孢子印黑色。孢子黑褐色,光滑,橢圓形,18-24μm×10-13μm。褶緣囊體淡黃色,橢圓形,29-31.5μm×14-15μm。經濟價值:幼嫩時可食用,成熟後菌蓋自溶成墨汁狀。可藥用,能益腸胃,化痰理氣、解毒、消腫。經常食用,有助消化和治療痔瘡。對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均為80%。

基本信息

糞鬼傘

名稱

【別名】糞生鬼傘、堆肥鬼傘、鬼蓋
中文學名 糞鬼傘
拉丁學名 Coprinus sterqulinus Fr.
中文別名 糞生鬼傘
分類地位 傘菌目、鬼傘科、鬼傘屬

來源

真菌擔子菌綱傘菌目傘菌科糞鬼傘Coprinus sterquilinus Fr.,以子實體入藥。

生境分布

春末及夏、秋雨後,產生在糞堆上。分布於河北山西江蘇廣西

性味歸經

甘,寒。

功能主治

益腸胃,化痰理氣,解毒,消腫。經常食用可以助消化,祛痰,並治無名腫毒和其它瘡癰。

用法用量

煮熟後烘乾,研成細末和醋調成糊狀敷用。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形態特徵

形態

菌柄白色,受傷後變污,長5-18cm,粗0.5-0.9cm,基部膨大,向上漸細,內部鬆軟變中空。菌環白色,膜質,窄,常留在菌柄基部似菌托。孢子印黑色。孢子黑褐色,光滑,橢圓形,18-24μm×10-13μm。褶緣囊體淡黃色,橢圓形,29-31.5μm×14-15μm。

經濟價值

幼嫩時可食用,成熟後菌蓋自溶成墨汁狀。可藥用,能益腸胃,化痰理氣、解毒、消腫。經常食用,有助消化和治療痔瘡。對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均為8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