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

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簡稱為DSM)由美國精神醫學會(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簡稱為APA)出版,是一本在美國與其他國家中最常使用來診斷精神疾病的指導手冊。

簡介

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簡稱為DSM)由美國精神醫學會(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簡稱為APA)出版,是一本在美國與其他國家中最常使用來診斷精神疾病的指導手冊。
雖然這本手冊受到心理學家與精神病學家的廣泛接受,但是當中的精神疾病列表卻備受爭議。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手冊第二版(簡稱為DSM-II)中將同性戀列為精神疾病的一種;這個條目在1973年由APA投票通過予以移除(請參看同性戀與心理學條目)。

簡史

第一版(簡稱為DSM-I)於1952年出版,當中列有60種不同的精神疾病。
DSM-II於1968年出版。
以上這兩版大量受到心理動力學方法的影響。所謂正常與非正常之間並沒有一個準確的區別,所有的精神疾病都被視為一種對環境事件的反應。精神疾病存在於一整個行為連續光譜之上。因此,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非正常的部份。那些不正常部份越嚴重的人,在功能運作上就擁有越多的困難。
前面幾版的DSM對精神病(psychosis)與精神官能症(neurosis)作了一個區分。精神病是一種嚴重的精神疾病,其特色為與現實脫離。精神病通常會有幻覺(hallucination)、妄想(delusion)與非邏輯性思考(illogical thinking)。精神官能症是一種比較輕微的精神疾病,其特色為將現實扭曲,但並沒有完全與現實脫離。精神官能症通常會有焦躁(anxiety)與憂鬱(depression)。
第三版(簡稱為DSM-III)於1980年出版,放棄了心理動力學觀點,改而使用一套醫療模式為主要診斷方法,使正常與不正常之間有了一個明確的區分。DSM變成了一個「非理論性」的手冊,因為它不探討精神疾病的成因。
第三版的修訂版(簡稱為DSM-III-R)於1987年出版。
第四版(簡稱為DSM-IV)於1994年出版。
目前最新的版本為DSM-IV的修訂版,簡稱為DSM-IV-TR,於2000年出版。
第五版(簡稱為DSM-V)計畫是要到2010年才會出版。APA的研究部預期要到2005年或之後才會開始組成DSM的編輯工作小組。
然而, 它本身頗受爭議之處, 就是可以用投票方式決定疾病的存在與否(如1973年的同性戀), 並非如正統醫學以檢驗與病菌的方式做確認. 這樣渾沌混淆的診斷, 像憂鬱,躁鬱,過動等, 使精神病的治療更具不穩定性。
根據最新訊息,最新一期《心理疾病與精神療法》雜誌上的調查說, 多數參與編撰手冊的專家與一些藥品製造商有著千絲萬縷的「曖昧」關係。在170名參與編撰1994年版《精神疾病診斷統計手冊》的專家中,有56%的人在1989-2004年間與至少一家製藥商有財務往來。並且這種財務關係花樣繁多,包括演講諮詢費、擁有公司股份、饋贈禮品、資助旅遊和研究。調查說,「這種令人生疑的關係在診斷領域的專家身上更為明顯,因為他們可以直接開出藥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