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葉泥炭蘚

粗葉泥炭蘚

生於林下低洼積水處或塔頭沼澤中。分布於中國東北、西南。

基本信息

概述

中文名:粗葉泥炭蘚
拉丁名:sphagnum squarrosum
屬名:泥炭蘚屬
產地:產於新疆

詳細

生境:生於林下低洼積水處或塔頭沼澤中。分布於中國東北、西南。

粗葉泥炭蘚粗葉泥炭蘚

形態特徵:植物體粗壯,黃綠色或棕綠色。莖皮部2-4層大形無色細胞,表皮帶水孔;中軸黃色,或淡綠色,有時橙黃色。莖葉闊舌狀,長1.5-1.7毫米,基部1-1.4毫米寬,先端圓鈍,邊緣分化成毛狀;中下部無色細胞狹長形,具大形水孔,有時略有螺紋殘痕,中上部無色細胞菱形,有時有分隔,無螺紋及水孔。輪生叢枝4-5條,2-3條強枝,常傾立;枝葉闊卵形,瓢狀內凹,葉尖背仰,具狹的分化邊緣,2-2.3毫米長,中部1-1.2毫米寬,無色細胞具多數螺紋,腹面上部有厚邊圓形邊孔,下部具有大的半橢圓形對孔及角隅對孔,基部無水孔,背面上部具前角孔,中部具多數對孔,近基部大形橢圓厚邊對孔增多;綠色細胞在葉片橫切面上呈梯形,偏於葉片外方,內外方均裸露。

藥用價值

【拼音】
CUYENITANXIAN
【來源】
苔蘚類植物藥牛毛蘚科植物粗葉泥炭蘚的全草。
【功效】
清肝明目、涼血止血。
【主治】
用於目赤紅腫、目生雲翳,用外血熱妄行所致的出血證、衄血、咯血、便血、吐血、尿血等。
【性味歸經】
淡、甘,涼。
肝、肺二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一9克。
【別名】
水蘚、水苔、地毛衣(《雲南》)
【動植物資源分布】
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四川、雲南等省區。
【拉丁名】
粗葉泥炭蘚SphagnumcymbifoliumEhrh.
【考證】
始載於《新華本草綱要》。
【中藥化學成分】
全草含檸檬酸、琥珀酸、草果酸及泥炭蘚醇(Sphagnorubin)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