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葉木

粗葉木

分布於廣東、福建和台灣。生低海拔山谷溪畔或濕潤疏林下。

基本信息

名稱

粗葉木Lasianthus chinensis Benth.
茜草科(Rubiaceae)

特性

灌木,小枝圓柱形,幼嫩部份、葉下面、葉柄和花同被暗黃色短絨毛
對生,薄革質,矩圓形成矩圓狀披針形,長12—18厘米,頂端長漸尖,基部寬楔尖或,上面乾後變黑色成黑褐色;葉柄長6—10毫米,托葉小,三角形,頂端芒尖,長約3毫米。

粗葉木粗葉木

花近無梗,3—5朵成束生葉腋,無苞片,萼筒鍾狀,長3—4毫米,裂片4,小,下彎;花冠白色或帶藍色,長約8毫米,頂部5—6裂,罕有4裂,裂片披針形,與花冠筒同長,頂端內折而厚,雄蕊及子房室與花冠裂片同數。
核果球形,被毛,直徑5—6毫米,藍色,有宿存萼裂片。

分布

分布於廣東、福建和台灣。生低海拔山谷溪畔或濕潤疏林下。

藥用

【藥 名】:粗葉木

【拼 音】:CUYEMU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茜草科植物粗葉木的葉。

【功 效】:清熱除濕。

【主 治】:可用於瘀熱與濕相搏,所致的發熱、目黃、皮膚黃、小便黃等黃疸病。

【性味歸經】:苦,寒。肝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一12克。

【別 名】:白果雞屎樹(台灣·樹木學)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於福建、台灣、廣東、廣西。

【拉丁名】:粗葉木Lasianthus chinensis (Champ) Benth.

【考 證】:始載於《海南植物志》。

【中藥化學成分】:莖:含豆甾醇、B一谷甾醇及虎刺醛、白樺脂醇(betulin)。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葉:民間治濕熱黃疸。

粗葉木屬植物

粗葉木屬屬於茜草科,粗葉木屬植物是亞洲熱帶原始林下優勢地位明顯的一類灌木植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