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開朗基羅傳

米開朗基羅傳

《米開朗琪羅傳》,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於1906年完成,該傳記分上下篇,上篇《搏鬥》,下篇《捨棄》和尾聲《死》。

基本信息

書籍簡介

米開朗基羅傳 米開朗基羅傳

米開朗琪羅的遭遇悲慘,仍然堅持雕塑.他的大量作品顯示了寫實基礎上非同尋常的理想加工,成為整個時代的典型象徵。他的藝術創作受到很深的人文主義思想和宗教改革運動的影響,常常以現實主義的手法和浪漫主義的幻想,表現當時市民階層的愛國主義和為自由而鬥爭的精神面貌。米開朗琪羅的藝術不同於達·芬奇的充滿科學的精神和哲理的思考,而是在藝術作品中傾注了自己滿腔悲劇性的激情。這種悲劇性是以宏偉壯麗的形式表現出來的,他所塑造的英雄既是理想的象徵又是現實的反應。這些都使他的藝術創作成為西方美術史上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峰。

主要經歷

1475年3月6日,米開朗基羅出生於義大利卡森蒂諾的卡普雷賽,父親是法官。母親在他六歲時便去世了,米開朗基羅被寄養在一個石匠的妻子家裡。十三歲時,他進入多梅尼科·吉蘭達約的畫室。據說由於他的成績優秀,他的老師甚至為之嫉妒。一年後他們分手了,米開朗基羅轉入另一所赫赫有名雕塑學校。不久,由於宗教信仰的衝突,他離開了那裡。後來,他又先後到過威尼斯、羅馬等名城,雕塑水平不斷地得到了提高。
1505年3月,米開朗基羅被教皇尤利烏斯二世徵召去替他造陵墓。不久,又讓他去畫西斯廷教堂的天頂畫。此後幾年,他一直受著歷任教皇的差遣,攜帶著痛苦去創作他並不滿意的作品。1527年米開朗基羅捲入了一場革命的漩渦,差一點喪命。革命結束後,能夠理解他的教皇克雷芒又將他從隱避的地方找了出來,米開朗基羅不得不重新為他所抗拒的人勞作。1537年9月克雷芒教皇駕崩,米開朗基羅原以為從此能安安靜靜地做自己的事了。但他剛到羅馬,又被他新主人——保羅三世抓住了。似乎命運注定他只能在無休止的干涉中替別人幹活。不僅如此他的愛情也不太理想。
1564年2月12日,米開朗基羅站了一整天來創作《哀悼基督》。14日他開始發燒,18日下午5時,這位傑出的雕塑家兼畫家永遠地離開了人間。

人物介紹

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

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Michelangelo Bounaroti, 1475-1564),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繪畫家、雕塑家、建築師和詩人,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最高峰的代表。

1475年3月6日生於佛羅倫斯附近的卡普萊斯(卡波熱斯),父親是當地的一名法官,脾氣爆烈,但是懼怕上帝。母親在米開朗基羅六歲的時候就死了。他13 歲進入佛羅倫斯畫家基爾蘭達約(Ghirlandaio)的工作室,後轉入聖馬可修道院的美第奇學院作學徒,在那兒他接觸到了古風藝術的經典作品和一大批哲人學者,並產生了崇古思想。時興的新帕拉圖主義和受到火刑懲處的多明我會教士薩伏那洛拉給了他一生最重要的影響。米開朗基羅最初本無意做一位畫家,他的志向是成為一位雕刻家,並且只在意"雕"而不在意"塑":像人們掙脫自己的肉體束縛一樣,獲得存在的形式。這正是新柏拉圖主義的教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