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悼基督

哀悼基督

哀悼基督,哀悼基督雲石雕像,高175厘米,米開朗基羅創作於公元1498年,現收藏於羅馬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

由來

這件作品是米開朗基羅聖彼得大教堂所作,是他早期最著名的代表作。作品的題材取自聖經故事中基督耶酥被猶太總督抓住並釘死在十字架上之後,聖母瑪麗亞抱著基督的身體痛哭的情景。

雕像中,死去的基督肋下有一道傷痕,臉上沒有任何痛苦的表情,橫躺在聖母瑪麗亞的兩膝之間,右手下垂,頭向後仰,身體如體操運動員一般細長,腰部彎曲,表現出死亡的虛弱和無力;聖母年輕而秀麗,形象溫文爾雅,身著寬大的斗篷和長袍,右手托住基督的身體,左手略向後伸開,表示出無奈的痛苦;頭向下俯視著兒子的身體,陷入深深的悲傷之中;細密的衣褶遮住了她厚實的雙肩,面罩卻襯托出姣美的面容。聖母的表情是靜默而複雜的,不僅傾瀉了無聲的哀痛,也不只是聖母充滿哀思的祈禱,它已經大大超出了基督教信仰所飽含的內容,這是一種洋溢著人類最偉大最崇高的母愛的感情。

米開朗基羅曾經說過:聖母瑪利亞是純潔、崇高的化身和神聖事物的象徵,所以必能永遠保持青春。作者突破了以往蒼白衰老的模式,聖母被刻畫成為一個容貌端莊美麗的少女,卻沒有影響到表現她對基督之死的悲痛,她的美是直觀的,但她的悲哀卻是深沉的。她所體現出的青春、永恆和不朽的美,正是人類對美追求的最高理想。

作品採用了穩重的金字塔式的構圖,聖母寬大的衣袍既顯示出聖母的四肢的形狀,又巧妙地掩蓋了聖母身體的實際比例,解決了構圖美與實際人體比例的矛盾問題。基督的那脆弱而裸露的身體與聖母衣褶的厚重感以及清晰的面孔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統一而富有變化。雕像的製作具有強烈的寫實技巧,作者沒有忽略任何一個細節,並對雕像進行了細緻入微的打磨,甚至還使用了天鵝絨進行摩擦,直到石像表面完全平滑光亮為止。這一切都賦予了石頭以生命力,使作品顯得異常光彩奪目。米開朗基羅還將自己的名字第一次刻在了雕像中聖母胸前的衣帶上。作品一經展出,立即轟動了整個羅馬城,從此便與作者米開朗基羅的名字一起成為了藝術史冊中光輝的一頁。

同名油畫

《哀悼基督》, 約1303-1305年,183X198CM,帕多瓦斯克羅維尼禮拜堂藏

作者:喬托

類型:油畫

喬托的傑作,充滿哀傷之情,是斯克羅情感最著名,情感最澎湃的壁畫。描圍繞著從十字架上解下的基督遺體、哀慟基督死亡的場景。採用自然而又強烈的效果讓聖母的臉靠近基督。藉由灰色岩石上的斜線以及眾人同方向的視線、肢體表情,引導觀者視線落在死亡基督及日夜哀傷母親的頭部。

全作的故事與情感核心,大膽描繪伏在基督身上抱頭凝視已逝基督的瑪利亞,流露濃烈、深摯情感。場景描繪具戲劇性,喬托史無前例地把人類的悲傷與悲劇巧妙地植入作品中。

荒涼郊野的背景,強烈傳達故事性、象徵性及敘事性。露出的岩石突然傾斜向死亡的基督,將畫面斜割為兩個部分,強調死亡的事實,凸顯無法逃避的命運。畫面描繪的眾多人物,呈現各式各樣的情感。尼可戴蒙及阿利馬它亞的約瑟面無表情;新約聖經的瑪利亞溫柔地握著基督的雙腳啜泣不止;女士、天使們絕望地緊握雙手,日夜哀傷放聲大哭。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