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那斯提力斯

米那斯提力斯

米那斯提力斯,舊稱米那斯雅諾,剛鐸首都。第二紀元3320年由安那瑞安(第2任剛鐸國王)修建。在經歷了大瘟疫後,第三紀元1640年塔龍鐸(第28任剛鐸國王)遷都至此。1900年卡力美塔(第31任剛鐸國王)修建了城中著名的淨白塔。2043年爾諾(第34任剛鐸國王)將其更名為米那斯提力斯。2050年爾諾失蹤後,城市由馬迪爾·佛龍威(第3任剛鐸宰相,第1任剛鐸攝政王)及其子孫掌管,3019年伊力薩·泰爾康泰(第35任剛鐸國王,第16任登丹人酋長,剛鐸及亞爾諾最高君王)重聯剛鐸和雅諾王國,米那斯提力斯重新回到人皇掌管。第三紀元3019年3月15日,在此爆發了著名的帕蘭諾平原戰役。同時,第一紀元芬羅德·費拉剛在貝爾蘭西瑞安島上所建的暸望塔亦叫做米那斯提力斯。

簡介

米那斯提力斯米那斯提力斯

在剛鐸的米那斯提力斯,原稱米那斯雅諾,修建於第二紀元末期,繼奧斯吉力亞斯後成為剛鐸現首都,標誌為白樹,魔戒聖戰後更成為剛鐸和亞爾諾重聯王國的實質首都(名義上為阿努米那斯)。

米那斯提力斯的結構為依山而建的梯級城市,背靠白色山脈,著名的白樹就種植在米那斯提力斯的最高一級。米那斯提力斯的城防非常堅固,魔戒聖戰中奧克斯軍隊以重兵攻擊米那斯提力斯,卻無法撼動她的的大門,最後,奧克斯軍隊用攻城利器“葛隆德”才撞開米那斯提力斯大門。但是該城的梯級構造,依然延緩了索倫大軍的進攻。

歷史

第二紀元3320年,伊蘭迪爾之子安那瑞安建造米那斯雅諾(太陽之塔),和當時剛鐸的首都奧斯吉力亞斯(星之城),以及米納斯伊西爾(月亮之塔)同為剛鐸的三大城市。

第二紀元3429年,索倫攻陷米那斯伊希爾並攻擊米那斯雅諾。

第三紀元2年,第二顆白樹在米那斯提力斯被種下。

第三紀元早期,卡蘭納宏的人口減少,奧桑克塔的部隊都調回米那斯提力斯。

第三紀元1640年,因為大瘟疫的侵襲,奧斯吉力亞斯逐漸衰退了。塔龍鐸遷都至米那斯雅諾。

第三紀元1900年,卡力美塔建立了城中著名的白塔。

第三紀元2002年,戒靈攻下了了米納斯伊西爾,將它改名為米納斯魔窟,此後米那斯雅諾徹底成為剛鐸王國的中心。

第三紀元2043年,爾諾將城改名為米那斯提力斯(守護之塔)。

第三紀元3019年,帕蘭諾平原戰役。米那斯提力斯方面由剛鐸攝政王迪耐瑟二世、多爾安羅斯親王印拉希爾等人指揮戰鬥。

外貌

米那斯提力斯米那斯提力斯

剛鐸的人們將在伊西立安淪落入魔王之手後,艱辛建造的這道城廓,稱為拉馬斯安澈。這道城牆從山腳下延伸

三十哩,然後又再度折返,將帕蘭諾平原完全包在裡面,這是安都因河流域中最豐饒富庶的土地。這道城牆在距離王城大門最遠的東北方角落,有一個十二哩寬的開口,俯瞰著大河邊的一大塊平地,人們在那邊建造了極端堅固的防禦工事。在那個區域,人們建造了雄偉的大門,鎮守著奧斯吉力亞斯渡口和跨河的大橋。這道外牆在西南角距離王城不過三哩遠,安都因河在該處繞過南伊西立安的艾明亞南轉往西方,城牆就建在河邊,哈龍德的碼頭和港口也位於該處,專門停泊從南方封地前來的船隻。

這區域的土地非常肥沃,阡陌縱橫、果園遍布。每個私人農場中都有著圍欄、穀倉、燒窯,許多溝渠則是沿著山勢流下,穿越這塊翠綠的大地,進入大河安都因。不過,居住在那邊的牧人和農人並不多,大部分的居民還是住在剛鐸七層城池的內部,還有一部分的人則是居住在山中的羅薩那奇谷中,或是更南邊擁有五條溪流的蘭班寧。在高山和海洋之間還居住著一支刻苦耐勞的民族,他們雖然也屬於剛鐸的子民,但他們的血統已經和其他的民族混雜在一起;這一帶還居住著矮壯的人類,他們的祖先是黑暗的年代中居住在丘陵附近的人類初民。在貝爾法拉斯的繁華港口邊,則是印拉希爾王居住的多爾安羅斯堡壘。他和他的子民都屬於擁有高貴血統、藍灰色眼眸的自傲民族。

米那斯提力斯的城池是以獨特的方式興建的,城中分成七層,每一層都有獨立的城牆和入口,但這些入口並非是一直線的:主城牆的正門位在整座城半圓的東方,下一座門則是建造在城的東南方,第三座則是在城的東北方,所有的入口都是依這樣的規律興建的。因此,進入要塞的道路蜿蜒曲折地繞著山丘鋪設。每當這條道路經過垂直正門的位置時,它都會穿過拱形的隧道,有一座極為龐大的巨岩正好將整座城池分割成兩半,只有第一層例外。這特殊的景觀一部分是天然的山勢,一部分是古代巧匠的鬼斧神工。這座鋒利如同刀刃一般的巨岩就位於正門廣場後方,一路延伸到這座圓形城池的最高層。巨岩的最頂端還興建了另一座堡壘,讓頂端要塞中的守軍可以像是巨艦中的水手一般,俯瞰七百尺之下的正門。通往城中要塞的入口也同樣面對著西方,但卻是鑿穿堅硬的岩石所雕鑿出來的,然後是一道通往第七門的斜坡。人們最後才來到了執政廳,以及淨白塔前的聖泉園。高聳簡潔的淨白塔直入雲霄一百五十尺,攝政王的旗號就在塔頂俯瞰著千尺以下的大平原。

這的確是座固若金湯的城池,只要城內還有一兵一卒,就算千軍萬馬也無法將其奪下。除非有敵人從後方來襲,攀越明多陸安山,來到衛戍之丘和山脈會合的地方。不過,那個區域正好在第五城的高度,迎面而來的就是與懸崖同高的陡峭壁壘;在那附近則是先王們的陵寢,永恆沉寂地戍守著高塔和山脈。

魔戒聖戰

第三紀元3019年3月15日,在此爆發了著名的帕蘭諾平原戰役,亦被稱作米那斯提力斯保衛戰。地點主要在米那斯提力斯城及帕蘭諾平原,也有在佩拉格等地爆發戰鬥。

背景

自剛鐸最後的防線奧斯吉力亞斯陷落以後,米那斯提力斯遭到莫多大軍圍攻,剛鐸攝政王迪耐瑟二世之子、奧斯吉力亞斯守將法拉米爾撤回奧斯吉力亞斯,身受重傷。絕望的迪耐瑟不願意離開法拉米爾,巫師甘道夫遂負責米那斯提力斯的防務。同時,敵軍在城外的帕蘭諾平原準備發動進攻。索倫旗下最可怕的奴僕戒靈馭著飛獸在平原上空飛翔,動搖守軍的士氣。

經過一輪投石車及攻城塔強攻不果後,索倫的軍隊終以巨型攻城錘葛龍得擊破了城門。安格馬巫王則與甘道夫對峙。此時,羅翰人的援軍抵達,並迅速投入戰鬥。

參戰方

索倫的軍隊來自米那斯魔窟,以安格馬巫王(戒靈之首)為首,數量上遠超剛鐸及其盟友的援軍。索倫的軍隊包括哈拉德威治的哈拉德林人,他們帶同猛獁作戰,還有來自侃德的維瑞亞人及來自盧恩的東方人,以及大量的半獸人及食人妖。托爾金以“即使在埃西鐸的全盛時期,這座山谷中也沒有出現過這么強大的兵力。安都因河從來沒有目睹過這么邪惡和浩大的陣容,而且,這只不過是莫多諸多兵力的其中一支罷了”來形容其數量之多。

守軍的兵力則非常單薄。托爾金敘述法拉米爾在奧斯吉力亞斯敗陣予莫多大軍,失去三分之一兵力時,提到敵軍的兵力十倍於法拉米爾。托爾金亦記載剛鐸各省亦有軍隊趕赴米那斯提力斯增援。當中較重要的有來自多爾安羅斯、由迪耐瑟侄子印拉希爾率領的軍隊。由於剛鐸沿岸亦遭受昂巴海盜襲擊,分身不暇,故實際聯軍的兵力較預期為少。

剛鐸盟友洛汗的騎兵於翌日清晨抵達,戰事才正式打響。洛汗來援的兵力僅為哈拉德林人的三分之一。

剛鐸沿岸城鎮的援兵則於稍後才乘著海盜船抵達。他們被具有亞爾諾皇族血統的阿拉貢解救出來,並聯同亞爾諾殘餘的小股北方遊俠參戰。

經過

甘道夫阻擋安格馬巫王入城,戰事隨即爆發。

葛龍得擊破城門後,安格馬巫王“就這么走進了從來沒有敵人踏入的門內,甘道夫騎著影疾,獨自攔著安格馬巫王的去路。兩者正欲交鋒之時,洛汗人抵達戰場。清晨破曉,戰事正式開始。憑督伊頓森林的野人的引路,洛汗騎兵繞開了索倫的視線抵達戰場。

洛汗騎兵的一輪衝鋒擊退了城牆外的敵軍。他們破壞了敵軍的攻城武器及營地,擊敗了哈拉德林人的騎兵。安格馬巫王騎著飛獸襲擊洛汗國王希優頓。國王座騎被殺,並壓倒希優頓。

洛汗國王的侄女伊歐玟(偽裝成士兵並化名作德海姆)悍然挑戰安格馬巫王。安格馬巫王重創伊歐玟,與伊歐玟並肩作戰的霍比特人梅里雅達克·烈酒鹿以寶劍刺傷安格馬巫王,因劍身被施加特殊的魔法,強如安格馬巫王也受了傷。伊歐玟則“將寶劍刺進皇冠和斗篷之間的位置”,殺死安格馬巫王。這實踐了葛羅芬戴爾的預言:安格馬巫王“不會死於男人之手”。兩柄攻擊安格馬巫王的寶劍完全被毀。

希優頓至死也不知道侄女在旁。繼承洛汗國王王位的伊歐墨發現了希優頓的遺體及伊歐玟。憤怒的伊歐墨馭騎向敵人衝殺過去。同時,所有有一戰之力的男子都出城回響,他們由印拉希爾及其他軍官率領。印拉希爾發現伊歐溫仍存活。伊歐玟及梅里被送入城裡救治。戒靈的黑之吹息讓他們重病,就像早前的法拉米爾一樣。伊歐溫及梅里的雙臂失去知覺,身體冰冷。伊歐玟持盾那隻手骨折。

而在洛汗援軍抵達之前,迪耐瑟打算在火柴堆上火焚他自己及法拉米爾,他認為法拉米爾已經無法救治。霍比特人皮瑞格林·圖克、守衛貝瑞貢及甘道夫及時趕到,搶救了法拉米爾,但卻不及阻止迪耐瑟自殺身亡。

縱使太陽升起,戰況對剛鐸仍然非常不利。米那斯魔窟的軍官葛斯摩指揮莫多軍隊在猛瑪的掩護下重整軍勢。伊歐墨則遭到圍堵,準備進行最後的突擊,他看到一隊黑船航行在安都因河上,那些是昂巴海盜的船艦,似乎是索倫的援軍,但操控船隻的是阿拉貢及其他北方遊俠、矮人吉姆利、精靈萊戈拉斯、半精靈伊萊丹及伊羅何兄弟以及南剛鐸的軍隊。許多索倫軍隊都被阿拉貢及伊歐墨的軍隊包圍。剛鐸扳回了優勢。這次勝利贏得了短暫的喘息,直至黑門之戰爆發。

西瑞安島

在貝爾蘭之西瑞安島上的米那斯提力斯,為芬羅德·費拉剛所建的瞭望塔。在班戈拉赫戰役後被當時身為天魔王魔苟斯的大將的索倫所占據,被改稱為堝惑斯島(狼人之島)。後來芬羅德與貝倫前往奪取精靈寶鑽,途中被俘到此地,最後芬羅德死於他自己建立的塔的黑暗地牢,拯救了貝倫一命。不久露西安與神犬胡安前來此地,擊敗索倫,收復此島並救下貝倫。憤怒之戰後與貝爾蘭地區一起沉入海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