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爾頓模式

介紹米爾頓模式這種催眠語言模型的內容。

簡介

米爾頓.艾瑞克森在催眠時,通常都會很系統地使用語言,而且是以一種不尋常的方式為之。這些模式在理查·班得勒和約翰·葛瑞得著的《米爾頓·艾瑞克森催眠技巧的模式》的第一卷中已描述過。
使用“米爾頓模式”(Milton-Model)是讓催眠溝通效率化的必要條件,而且這所有的誘導例子都使用這些語言模式。很多讀者會因為讀了這書里充滿了誘導的例子,在潛意識裡就學會了催眠,這個附錄里,將會更明確地說明這些模式,這樣你就可以一次練習一種,有利於你有系統地將你的行為和這些模式合併。

反向後設模式

通常米爾頓模式都被稱為反向後設模式。反向後設模式在班得勒和葛瑞得所寫的《神氣的結構》(TheStruchureofMagic)一書里已經有很詳細的描寫,而裡面的附錄有十二頁很棒的大綱,是蕾絲麗·卡門朗·班得勒所寫的《他們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TheyLiveHappilyEverAfter)。後設模式是一組可以更完整說明經驗的語言模式。相反的,米爾頓模式則提供使用者“技巧性含糊”的方法。技巧性的含糊讓說話者的陳述聽來很詳盡,而且還普遍到可以用來模擬聽者的經驗,跟神奇的是,無論什麼樣的陳述都可以這樣做。後設模式可以恢復任何句子刪減(deleted)的詳細資訊;米爾頓模式則提供了建構幾乎所有的星系資料被刪減的句子的方法。這需要聽者從他們自己獨立的內在經驗,開始填滿被刪減的部分。米爾頓可分為三大類:A匯集資料,B語義學的三項發展,還有C說話者模式的限制。

催眠與神經程式語言學

催眠是一個神秘的話題,他是科學的嗎?還僅僅是玄學而已?他對我們的生活又有什麼樣的幫助呢?對於我們催眠充滿了撲朔迷離的神秘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