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埔和后海灣國際重要濕地

米埔和后海灣國際重要濕地

米埔和后海灣國際重要濕地位於香港西北部,總面積1,500公頃。濕地區內高等植物約190種、魚類約40種、鳥類約280種。主要保護對象為鳥類及其棲息地。

簡介

米埔和后海灣國際重要濕地米埔和后海灣國際重要濕地

米埔和后海灣國際重要濕地位於香港西北部,總面積1,500公頃。濕地區內主要有魚/蝦池塘、潮間帶灘涂(包括鹹水灘涂)、紅樹林潮間帶灘涂等3種濕地類型。濕地區內高等植物約190種、魚類約40種、鳥類約280種。主要保護對象為鳥類及其棲息地。

位置

位於香港西北部,東經113°59’~114°03’,北緯22°29’~22°31’處香港新界北 部深圳河河口地區,與廣東內伶仃自然保護區共享深圳河口—后海灣濕 地生態系統。

地位

米埔和后海灣國際重要濕地米埔和后海灣國際重要濕地

世界自然基金會管理的米埔保護區培訓中心已成為亞太地區重要的濕地公眾教育基地。1984年香港政府將米埔濕地交予世界自然(香港)基金會管理,並藉此推行環境保護及教育工作。1995年米埔濕地正式根據國際濕地公約列為國際重要濕地。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後,米埔轉列為中國的國際重要濕地

特色

“基圍”是基堤圍繞的池塘,是米埔的一大特色。每年秋天,米埔的漁民們從后海灣將帶有蝦苗的海水引入基圍。基圍的蝦苗以紅樹林落葉等有機物為食,而無需人工投食餵養。初冬,漁民將基圍的水放乾以捕撈魚蝦。此時,露出塘底的基圍,為途徑此地或在后海灣越冬的遷徙涉禽,提供了優質的覓食生境。而漁民們會自覺地保護紅樹林以保證魚蝦有穩定的食物來源。

動植物資源

米埔后海灣米埔后海灣

香港米埔—后海灣濕地是由天然淺水河口三角洲地帶、潮間帶灘涂、紅樹林、基圍和魚塘組成,其中包括380hm2極具生態價值的紅樹林和基圍以及470hm2魚塘。濕地區內有紅樹植物7種;哺乳類動物17種;鳥類360種;爬行類21種;兩棲類7種;魚類40種;昆蟲400種,其中蝴蝶50種;海洋無脊椎動物90種;高等植物190種。300餘種鳥類中有 14 種屬全球瀕危種,特別是東方白鸛、黑臉琵鷺和小青腳鷸 3種為世界瀕危鳥類,在米埔濕地內棲息的數目超過全球總數的 1% 或以上,其中黑臉琵鷺占全球總數的 30%。米埔濕地是越冬水鳥和遷飛候鳥的重要中途站,每年冬季停留在這裡的水鳥約為55 000隻,全年水鳥數目逾10萬隻。

自然狀況

香港米埔—后海灣濕地位於元朗平原,底質主要以大理石為基岩。沉積物早於 3 億年前石炭紀堆積,氣候積壓為岩石,經侏羅紀強烈的地質壓力和氣溫轉變,變質為大理石。濕地的土壤由落馬州岩層沖積物和崩積物組成,分布於米埔、新田和上水區域。土壤的排水度低,因此含有較高的鹽度,不適宜耕作。冬季排乾水的魚塘經太陽曬乾後,塘底的土壤出現由裂縫分隔

米埔后海灣米埔后海灣

的大型六角形土壤塊,表面集結鹽晶。

濕地積水區面積112km2,海灣水深不超過 6m,平均深度為 3m,高潮時 6m,沼澤地水最深處2m, 最大潮差2.8m。 退潮時顯露出大片灘涂,海水積留時間一般為 15 天。后海灣屬珠江河口的一部分, 河口系統的鹽度0.25%~0.3%。

濕地屬亞熱帶氣候,每年有一半的時間接近溫帶氣候。夏季熱、濕,冬季較乾燥、暖和。平均年降水量 1400mm,大多數降雨在 4 ~ 9 月之間。平均最低氣溫 13.2℃(1 月) ;平均最高氣溫31.6℃(7 月) 。

歷史

從出土的石器和瓷器碎片看,人類早在 6000 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已經踏足米埔。然而,有關早年居民生活狀況的記錄資料有限。大約在 10 世紀,中國大陸的移民在米埔引入農業,開始圍墾小面積的濕地種植水稻,部分沼澤因而被圍墾作耕地。1940 年,米埔移民引入圍墾沿岸紅樹林成為潮汐蝦塘的方法,通稱“基圍” 。20世紀 50 年代末至 60 年代初,米埔移民又引入商品蔬菜水果栽培技術,主要種植蔬菜水果和以深水魚塘養殖塘魚。同時,香港政府致力於發展更有效的漁產養殖技術,所以不少剩下的稻田和基圍被紛紛改建成魚塘。20 世紀70 年代中期開始,大批農田被改建成錦綉花園等大型住宅區,造成了濕地和相關價值的永久喪失。

管理與保護

米埔和后海灣國際重要濕地米埔和后海灣國際重要濕地

管理米埔自然保護區,以維持及在可能的情況下,增加華南沿岸濕地的生境種類,以及境內原生野生物種的種類和數目 ,推廣運用保護區作教育用途,教育學生及普羅大眾(當中包括為傷健人士提供特殊設施及參觀團) 發展這片拉姆薩爾濕地的培訓潛力,以推廣濕地保育及善用由東亞─澳大拉西亞飛行航道,特別是位於中國境內的路線 。促進各項有關管理,以及濕地和境內物種的保育的科學研究 。推廣及支持有關減低保護區生境及境內物種面對的外來威脅之措施 。

香港特區政府漁農自然護理署管理,該濕地是中國南方典型的河口紅樹林灘涂濕地生態系統,擁有香港地區最大的紅樹林濕地,也是中國第六大紅樹林保護區。保護範圍內仍然保留著華南地區傳統的基圍蝦塘,既是傳統濱海養殖方式遺存,也是為大量遷徙過境或滯留的候鳥提供了充足食物的地方,是人工濕地與自然生態環境和諧共存,相互補充的典型保護模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