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南卡保人

東南亞印度尼西亞民族。主要分布在蘇門答臘島中部至西海岸一帶,另有少數分布在馬來西亞。屬蒙古人種馬來類型。

米南卡保人

正文

東南亞印度尼西亞民族之一。約562萬人(1978),主要分布在蘇門答臘島中部至西海岸一帶。屬蒙古人種馬來類型。使用米南卡保語,屬南島語系印度尼西亞語族,與印度尼西亞語接近。有文字。原信印度教,14世紀後多改信伊斯蘭教,屬遜尼派,但仍殘存印度教教規習俗、藝術珍品和神話傳說,保留萬物有靈信仰,每年收穫前後舉行祭祀稻靈儀式。7世紀前受印度文化影響,曾建末羅游王國,一度為室利佛逝所並,1275年再度復興。14世紀又建米南卡保王國,與末羅游、巨港兩王國並列,統治蘇門答臘中部地區。17世紀初遭荷蘭殖民統治。19世紀後參加反荷鬥爭,1945年與國內各族人民一起獲得國家獨立。米南卡保人保存濃厚的母權制(見母系氏族制)殘餘,社會最小基層單位為家族公房,由女性首領及其姐妹、 女兒、孫兒女們組成。 幾個公房構成一個稱為“蘇庫”(Suku)的母系氏族,按母系傳代繼承。年長舅父代表家族出席氏族會議。女子婚後居母家,丈夫在妻方住宿。現多改為入贅婚。一般由 4個氏族構成一個村社,成為基層行政單位。不動產歸村社公有。有共同米倉、會議所和清真寺。主要從事農業,修築梯田,種植水稻旱稻玉米甘蔗菸草橡膠咖啡等。部分人擅長經商。有編織、木雕、金屬製品等手工業,兼營狩獵和漁業。
另有少數米南卡保人分布在馬來西亞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