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石

篆石簡介

篆石又稱印石,多用於殉葬印。古代璽印是以實用為主,因而多採用質堅耐久的銅、玉為印材。
元末,著名畫家王冕偶然發現花乳石可制印,這可說是石材躋身藝術之林的開始。到了明代中葉,文彭在南京於意外中得到四筐用來製作婦女首飾的青田凍石,試著自刻印章,效果很好,從此就在文人中興起了篆刻藝術。這時印石的欣賞方位,還側重於篆刻的“印面”(刻印文的一面),後來推及到邊款,至於印石除石質(如凍石)外,其它紋理、色彩等等,都還未特別列為欣賞的方位。
後來隨著青田石、壽山石、昌化石等印石的大量開採,人們在印石的欣賞上視野才漸漸擴大,清代陳克恕在《篆刻針度》里就寫了許多印石的特點,如:青田石,理細膩,溫潤,通體明瑩;魚腦凍,色白如魚腦;寧波大松石,間有灑墨黑斑,文采流動;壽山石,色分五彩,質細為玉;昌化石有五色,純雞血紅為最。像壽山田黃和昌化雞血更被用於宮廷內皇帝的御用之物,而朝野之官吏、雅士、文人也爭相收藏和賞玩,歷史悠遠的書畫藝術造就了一批眾多的篆刻名家:文彭、丁敬、鄧石如、奚岡、趙之謙、徐三庚、黃牧甫、吳昌碩齊白石鄧散木等。
我們國家地大物博,但出產印石的地方卻不多,較為知名的有壽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等。印石的種類細分能分出數百種,但上等的佳石也就十幾種。有以地名而命石名的。也有以質地和色彩而命石名的,還有以開礦者或象形而命名的。
在中國,印章石歷史很是久遠,從古至今,印章石一直為文人術心靈和思緒的寓體,陸游有詩云“花如解語嫌多事,石不能言最可有”,印石以其特有的色、紋、韻、剛、柔、形,無言地傳文達意,以無聲現有聲。
早在戰國到西漢時期,就開始用滑石制印,但石質粗劣,只用於殉葬。後出現了古代璽印,多以質堅耐久的銅玉為材料。元末,浙江的著名畫家王冕,用花乳石自刻印章,這可說是印章石擠身藝術之林的開始。明代中期,文彭在南京於意外中得到四筐用來製作婦女首飾的青田凍石,試著自刻印章,自此在文人中興起了篆刻藝術。經過數代,印章石料日益豐富,載體多樣,形式各異。 這其中以壽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和巴林石最秀。
一、壽山石
壽山石,在中國一併與巴林石、青田石和雞血石被成為中國“四大名石”,在1999年中國的“國石”參評活動中,壽山石和芙蓉石更是被分別評為“石王”和“石後”,在很多藝術家的眼中壽山石就是中國的“國石”。
壽山石產於水碧山青、風景秀麗的福建省福州市壽山鄉,因為此地是天造地設的精靈福地,前人便喚作“壽山”,那傳說中女媧補天的遺石----壽山石便富藏在山中。
壽山石質地純淨者,色澤為潤白。若微含其他成份者則呈五彩。質地好的壽山石表面一般呈現珍珠、凝脂和玻璃光澤,絕大多數都有滑膩感。
壽山石分田坑、水坑、山坑三大類共60多種。
田坑石簡稱“田石”,產於壽山溪旁水田古砂層中,外形殊異,靠深挖田土收集而來,最為稀罕。
水坑石產於坑頭占山麓,位於壽山鄉東南3里處,因礦脈很陡,易生成晶凍類珍品。多透明狀,光澤好,質細膩。
山坑石礦布10多平方公里,產品極多,質地差異較大,變化也複雜。
壽山石中最名貴者為田黃,昂貴之原因大概有三:一是傳說明太祖朱元璋和清乾隆均曾好田黃,因而使其身價倍增,加之黃色一向為王者專用,而田黃又特別晶亮,所以田黃昂貴。二是意境好,所謂“福壽田”也一向為王者所追求,田黃取福壽雙全之意,更顯珍貴。三主要是田黃產於壽山溪旁水田古砂層中,外形特殊,獨石分散,無脈可尋,十分稀有。
--------------------------------------------------------------------------------
二、青田石
青田石產於浙江省青田縣。色彩豐富,花紋奇特。以“葉蠟石”為主,顯蠟狀,油脂、玻璃光澤,無透明、微透明至半透明,質地堅密細緻,是中國篆刻用石最早之石種。
青田石共分10大類108種。以“封門”為上品,微透明而淡青略帶黃者稱封門青。另外,晶瑩如玉,照之璨如燈輝,半透明者稱燈光凍。色如幽蘭,明潤純淨,通靈微透者稱蘭花青。這三“青”于田黃,雞血石並稱為三大佳石,其價值也越來越高。
由於封門青的礦脈細,且扭盤曲折,游延於嚴石之中,量之奇少,色之高雅,質之溫潤,性之“中庸”,是所有印石中最宜受刀之石,大為篆刻家所青睞。其色彩天然,絕無人工或他石能仿造,容易辨認。雞血、田青以色濃質艷見長,象徵富貴;封門青則以清新見長,象徵隱逸淡泊,專家稱之為“石中之君子”,十分貼切。
青田石除燈光凍、蘭花青、封門青外,還有黃金耀、竹葉青、金玉凍、白果青田、紅青田(美人紅)、紫檀、藍花釘、封門三彩(三色)、水藻花、煨冰紋、皮蛋凍、醬油凍等,均於實物名稱相類,易辨。近出龍蛋石,系暗紅雜石包裹體,內往往有圓或橢圓上品封門青獨石,極為珍稀;形成類似田黃,價值亦愈益昂貴。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浙江雲和的小順石,這是近幾年來新開發出的葉蠟石礦。其色彩之豐富,透明度之高,柔潤受刀之特點直逼壽山、青田、昌化,大受雕刻界青睞,身價直線上升。小順石內質外觀於壽山、昌化及小部分青田相似,除似壽山色彩之艷之外且透明度大多高於壽山。
--------------------------------------------------------------------------------
三、昌化石
昌化石產浙江省臨安昌化鎮。昌化石具油脂光澤,微透明至半透明,極少數透明。品種很多,大部色澤沉著,性韌澀,明顯帶有團片狀細白粉點。按色分有白凍(透明,或稱魚腦凍)、田黃凍桃花凍、牛角凍、砂凍、藕粉凍(為主)等,均為優良品種。色純無雜者稀貴,質地纖密,韌而澀刀,少含砂丁及雜質。
如果在上述昌化凍石中有“血”者則為上品“雞血石”。所謂雞血,實是硃砂(辰砂),即一種特殊的汞礦石,鮮紅色。
雞血石大部分是有地子的雞血石。地子越靈透純淨越好。如桃花地雞血紅;遍體艷若桃花,鮮艷奪目。白玉地雞血紅,質地月白如素,無雜色,血色淋漓盡致。“劉、關、張”:紅、白、黑三色相間,極富特色。豆青地雞血紅,地子似碗豆青色,微透明,血色鮮艷。荸薺糕地雞血紅,其透明度相當強,血呈紅斑,片片誘人眼目。牛角地雞血紅,質地烏黑純正,血艷,呈流紋,動感很強。藕粉地雞血紅,質地若沖泡而成的西湖藕粉,呈粉白色,雞血醒目。肉膏地雞血紅,產量較多,質地有透明不透明之分,其紅色似雞血滴入石中為佳者。
值得提醒的是,雞血石較易仿造。仿造者手段之“高妙”足以亂真,若非行家實不易辨認。但識別的手段亦有二:不管採用何種手段,使用何種材質,用打火機火苗燃之即發出特殊氣味,為假,此一種。第二種雞血倒是真的,然是人工“嫁接”的(取雞血石碎小石,摻以化學物合成),確切地說是在真雞血的基礎上,做了假的手腳,其漂亮的程度令人懷疑,這類的分辨只能靠眼睛去仔細辨別。雞血的自然外觀有瑰紅、條紅、片紅、斑紅、星紅、霞紅等,色調濃淡過渡自然。經過人工嫁接的雞血,它的外觀形態一般是不會統一的,分辨的關鍵也即在此(但做假的高手也不管確有使外觀統一的,那是在極偶然,極有心,收集碎料、廢料的前提下,統一地子,統一色調,統一血色,統一紋路,煞費苦心集中比較後使用貼片法合成,此謂以假亂真,看似大瑰面的紅,實質上是由數小塊拼接而成)。
--------------------------------------------------------------------------------
四、巴林石
巴林石屬天然原石,屬鋁矽酸鹽類,是以高嶺石、葉開石為主的多種礦物質組成的黏土岩,因礦床坐落於內蒙古巴林右旗草原而得名。並與福建省的壽山石、浙江省的青田石和昌化石齊名公稱中國四大名石。
巴林石的分類沒有壽山石那樣複雜,按照質地分類,巴林石大體上可分為雞血石、福黃石、凍石、彩石,其他一些叫法則多從壽山石石種稱謂而來。
巴林雞血石,是巴林石中的極品。其石質地溫潤堅實,石上雞血艷如彩霞、光彩耀人。以大小和色韻而論,堪稱中國“雞血石之王”。
巴林福黃石,其石質地柔和瑩潤,堅而不脆,色澤純黃無暇,集細、潔、潤、膩、溫、凝六味於一身。
巴林彩石,其彩色圖案以天然紋理見長,色彩艷麗多姿,惟妙惟肖。巴林彩石上絢麗的色彩,流暢的線條,形式栩栩如生的水草松枝等天然畫面,鬼斧神工地表現了大自然的奧妙。國內唯巴林盛產彩石,實屬獨一無二。
巴林凍石,石質細潤,晶瑩透亮,質地細潔,顏色嫵媚,似嬰兒之肌膚,嬌嫩無比,其彩霞凍石更為珍貴,潔白透明,肌體中所滲之雲霞狀紅色紋理變化無窮,猶如一幅旭日噴薄,紅霞漫天的水彩畫,絕非他石之匹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