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灸

節氣灸

“節氣灸”是在特定的時令節氣,選擇具有強壯作用的腧穴進行艾灸,以溫壯陽激發經氣,調動機體潛能,提高機體抗病與應變能力。“節氣灸”以其簡、便、驗、廉的優勢,為我國歷代醫家及百姓所喜聞樂見並沿用至今,在傳統防病保健領域裡占有特殊的地位。利用艾絨燃燒產生的藥熱之氣,對穴位進行熏灼、溫熨,以激發\n經絡之氣,溫通氣血是“節氣灸”主要的刺激方法。時令節氣是“節氣灸”的時間條件,是反應中醫“天人相應”理論。

概述

節氣灸”是在特定的時令節氣,選擇具有強壯作用的腧穴進行艾灸,以溫壯元陽,激發經氣,調動機體潛能,提高機體抗病與應變能力。“節氣灸”以其簡、便、驗、廉的優勢,為我國歷代醫家及百姓所喜聞樂見並沿用至今,在傳統防病保健領域裡占有特殊的地位。
利用艾絨燃燒產生的藥熱之氣,對穴位進行熏灼溫熨,以激發經絡之氣,溫通氣血是“節氣灸”主要的刺激方法。時令節氣是“節氣灸”的時間條件,是反應中醫“天人相應”理論的關鍵所在。也就是說,一定要在特定的時令節氣進行“節氣灸”,才能發揮最佳效果。
中醫理論認為,自然界之所以出現季節和時序的變化是因為天地陰陽之氣的升降變化。一般而言,每一段時序各有不同的主氣,比如:“春夏陽氣多而陰氣少,秋冬陰氣盛而陽氣衰。”人與自然相應,人體內在的陰陽自然也要受到自然界陰陽消長變化的影響。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自然界天地陰陽之氣升降變化及消長的轉折時期,人與此相應,也會表現出陰陽變動更為明顯甚至劇烈之勢,如果人體內在的自穩功能不能對此作出適當的反應,及時地調整機體的陰陽,使之與自然界的陰陽節律相適應,就會出現陰陽失衡的疾病狀態。

作用

季節交替陰陽變化動盪之時,正是久病年老體弱等人群加重病情、誘發宿疾或易生新病的時期。假若能在這個關鍵的時刻,套用某種簡便的方法調節陰陽,幫助機體順應自然界的變化規律,最大限度調動機體的潛能以應變環境、抵抗疾病,則有助於防病保健。“節氣灸”的目的是培壯元陽以扶助正氣,它是從整體角度全面綜合考慮人與環境的聯繫,以及環境特殊變化與人的氣血陰陽關係的。它不僅僅只是一種特異性的對某種疾病有預防作用的方法,更是一種兼顧全身整體機能調節的扶正固本方法。當機體的元陽充盛,整體調節能力就會明顯提高,依“天序”陰陽變化而顯露的疾病端倪就會被機體自身的應變和抵抗能力消滅於萌芽之中。
臨床上比較常用的“節氣灸”除應季套用以外,還有一種是遵循“冬病夏治,夏病冬治”的反季節的防治思路。比如夏季“三伏”天進行艾炷灸,貼敷肺俞、大椎等穴,防治冬季易發的哮喘、“慢支”等病。這是因為按陰陽四時消長規律,人體陽氣在春夏季多旺,秋冬季多斂。久病易傷陽,冬季之時,本不旺之陽受自然界影響更加虛衰,在此季節陰陽明顯失衡,故疾病紛紛在冬季加重或誘發。若反季節在夏季利用“節氣灸”防治,則機體可順應夏季自然界陽氣隆盛的影響與激勵,並最大限度利用夏季自然界與機體相對陽氣充盛之時順勢而治,達到溫元陽、化宿疾、平衡陰陽消除病根的目的。因此臨床上許多在冬季加重或誘發的慢性疾病,如果能提前在夏季治療,往往可獲特效。
“節氣灸”常選配具有補益強壯作用的腧穴,比如關元、足三里、三陰交、大椎等。一般根據疾病性質及患者體質的陰陽寒熱傾向,分別選擇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等自然界陰陽變化明顯的時候施用,艾灸多用艾條溫和灸或艾炷灸。一般而言,“節氣灸”只要使用得當,往往可以達到意想不到的防治效果。
在常用的“節氣灸”中,冬至前後的“關元灸”套用頻率較高。許多人在冬至前後施用關元灸預防中風、感冒等多種疾病並達到助陽保健延衰強壯的目的。自冬至之日自然界的陽氣開始復甦充盛,人體可順從自然界的陽升之氣,藉助關元灸來強壯元陽。關元穴又名丹田,具有培腎固本,調氣回陽,灸之可使元氣充足,虛損可復,故能祛虛勞百損,壯一身之氣,為歷代強壯保健的主穴。《景岳全書》說:“虛能受熱,所以補必兼溫。”冬至的關元灸恰好滿足了“補必兼溫”的特點,可達到溫壯元陽,從根本上提高人體的強身抗病能力的目的。此外,春分的曲池“節氣灸”預防眼病;秋分的足三里“節氣灸”強壯脾胃、預防胃腸病等,都是廣大民眾喜聞樂見的傳統的“節氣灸”方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