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石

箭石

箭石是一類已絕滅的海生動物,屬於軟體動物門頭足綱鞘形亞綱十腕目箭石亞目,由於具有一個箭頭狀的鞘而得名。從早石炭世出現,侏羅紀至早白堊世達到極盛,到白堊紀末極大多數都已絕滅,僅有少量延續到古新世。它是海相侏羅紀和白堊紀地層中的重要化石。 箭石分布十分廣泛,除用於確定地層時代外,還可測定當時水溫,為確定古氣候及大陸漂移提供資料。

基本信息

概述

箭石
箭石,古無脊椎動物。頭足綱,箭石類的統稱。殼由鞘、閉錐、前甲三部分組成。閉錐是由凹面的隔壁構成的圓錐體。前甲是閉錐背部長而寬的突起物,很薄,難於保存。鞘呈圓柱狀或圓錐狀,通常是唯一能成為化石的部分。開始出現於早石炭世,在侏羅紀白堊紀的地層中最多。

箭石亞目下包括了圓柱箭石前箭石箭烏賊等不同的科。其中圓柱箭石是箭石家族中體形最大的一科,其長度能達到25厘米。它生活在侏羅紀中晚期的近海深處,分布在現在的歐洲和北美洲等地,其錐體由後往前逐漸削尖。前箭石數量很多,生活在白堊紀中期溫暖的近海,以捕捉小獵物為食,在世界各地都能發現它的化石。這種小箭石的護甲細長呈紡錘狀,並以半透明琥珀色石灰保存下來。

形態

箭石個體大小變化很大,一般鞘長4~12厘米,身體總長一般為24~90厘米,最長可達4米多。它長有大約10隻觸手,這些觸手從頭部末端伸出,並且全部帶有吸盆和鉤。

箭石的眼睛較大,與現代的烏賊類比較相似,不過箭石的內殼遠比烏賊的內殼發育。其內殼主要由鞘、閉錐和前甲3部分構成。鞘最容易保存為化石;閉錐可保存為化石,但經常不被保存,僅在鞘的前部留下一個空錐腔,為閉錐插入之處;前甲是由閉錐背部向前延伸的呈薄片狀的構造,很少保存為化石;箭石的軟體部分除在個別情況下保存一些印痕外,一般都不能保存為化石。根據一些印痕及現代內殼亞綱生物的結構,可以作出它的復原圖。軟體部分主要有內臟、觸腕、包裹內殼的肉質膜及鰭。

習性

箭石化石箭石化石

箭石主要生活在大陸架海區,以自由游泳或漂浮為主,主要捕食小魚和甲殼類。箭石利用觸手抓取海洋中的小型生物作為其食物。

它身體前端的兩側長有翼狀的鰭,這些鰭能幫助它控制前進的方向並慢慢地遊動。但當遇到危險時,箭石就不能依靠鰭逃命,而只能靠向外噴射水柱推動自己快速前進以擺脫危險。

分布

箭石生活在中生代侏羅紀到白堊紀時期,歐洲是它主要的分布地區。

它的分布十分廣泛,可以分出兩大類型:①北方型,分布於北緯45°以北,為寒冷型;②特提斯型,為溫帶及熱帶型。

中國發現箭石化石最多的是在西藏南部海相侏羅紀白堊紀地層中,主要的兩個屬為:Belemnopsis(似箭石)和 Hibolithes(希波爾箭石)。它們與帝汶島馬達加斯加紐西蘭侏羅紀-早白堊世箭石很相似,屬於溫熱帶型。

用途

箭石除用於確定地層時代外,還可通過殼體氧的同位素分析測定當時水溫,從而對確定古氣候及大陸漂移提供資料。

新種研究

箭石軸切面箭石軸切面
2012年10月,日德研究人員日前發表公報稱,他們在日本宮城縣南三陸町海岸發現了已滅絕的海洋古生物——箭石的新種化石,且與在中國出土的同類別化石的生存年代幾乎相同,這動搖了箭石起源於歐洲的現有學說。

頭足綱分類

概述頭足綱(Cephalopoda)是軟體動物門的一個綱。化石種在一萬種以上,現僅存 786 種,主要是各類烏賊章魚
亞綱總目
鸚鵡螺亞綱(Nautiloidea)又稱四鰓亞綱鸚鵡螺目(Nautilida):例如珍珠鸚鵡螺
菊石亞綱(Ammonoidea)也有分類方法把菊石歸入四鰓亞綱菊石目菊石(已滅絕)
桿石亞綱(Bactritoidea)
蛸亞綱(Coleoidea)又稱二鰓亞綱箭石目箭石(已滅絕)
十腕總目(Decapodiformes )鏇烏賊目(Spirula)
烏賊目(Sepiida)例如烏賊
耳烏賊目(Sepiolida)
槍形目管魷目(Teuthida):例如魷魚
八腕總目(Octopodiformes )章魚目:例如章魚船蛸(Argonauta)、水母蛸(Amphitretus)等。
吸血鬼烏賊目吸血鬼烏賊(Vampyroteuthis)活化石,又稱幽靈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