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毛滂書

答毛滂書

【原文】

答毛滂書
軾啟:比日酷暑,不審起居何如?頃承示長箋及詩文一軸,日欲裁謝,因循至今,悚息,悚息!今時為文者至多,可喜者亦眾。然求如足下閒暇自得、清美可口者實少也。敬佩厚賜,不敢獨饗,當出之知者。世間唯名實不可欺。文章如金玉,各有定價,先後進相汲引,因其言以信於世,則有之矣。至其品目高下,蓋付之眾口,決非一夫所能抑揚。軾於黃魯直、張文潛輩數子,特先識之耳。始誦其文,蓋疑信者相半,久乃自定,翕然稱之。軾豈能為之輕重哉?非獨軾如此,雖向之前輩亦不過如此也。而況外物之進退,此在造物者,非軾事。辱見貺之重,不敢不盡。承不久出都,尚得一見否?

【題解】

宋哲宗元佑中,毛滂任杭州法曹時,蘇軾除龍圖閣學士知杭州,在蘇軾出京以前,毛即以詩文受知於蘇軾。在這篇書札中,蘇軾讚揚毛滂文章“閒暇自得,清美可口”,表現出獎掖後進的長者之風。同時指出文章高下有其客觀標準,並肯定了社會評價的重要意義。
毛滂,字澤民,衢州江山(今浙江江山縣)人,著有《東堂詞》。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學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詣。他的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四家”;善畫竹木怪石,其畫論,書論也有卓見。是北宋繼歐陽修之後的文壇領袖,散文與歐陽修齊名;詩歌與黃庭堅齊名;他的詞氣勢磅礴,風格豪放,一改詞的婉約,與南宋辛棄疾並稱“蘇辛”,共為豪放派詞人
嘉佑二午(1057)進士,任福昌縣主簿、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節度判官,召直史館。神宗元豐二年(1079)知湖州時,以訕謗系御史台獄,三年貶黃州團練使,築室於東坡,自號東坡居士。後量移諸州。哲宗元佑元年(1086)還朝,為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九年,又被劾奏譏斥先朝,遠貶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歸,卒於常州。著有《東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