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吳殿書

《答吳殿書》是清代時期劉大櫆的作品之一。

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答吳殿書

創作年代:清代

作者:劉大櫆

作品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

殿麟足下。頃惠手書(2),辭重指迭(3),大抵閔我之窮,憤我之屈,意氣肫篤(4),迥出世俗尋常之外,茫然增悲,且感且愧。然竊自思,念仆雖窮,要無足矜(5),非有屈又何能憤耶?天之生人,其賦性受性異於禽獸(6),故古之君子,戰兢怵惕以自保其靈明,惟恐失墜,而終其身常在優懼之中。自善其身矣,而又不忍同類之顛連,乃始出其身以先覺乎天下。其身雖在崇高,而心實存乎抑畏;其外雖若逸豫,而內更益其劬勤(7)。若是者,何也?凡以為天下之民,非為己也。是故不必富貴,不必不富貴。貴則施澤及一世,賤則抱德在一身,富則有以自厚其生,貧則有以自處其約(8)。時其天明,則與物皆昌;時其陰閉,則與物皆塞。爵凜之來也(9),吾不拒,其去也,吾不留;其來也,吾不以一毫而增,其去也,吾不以一毫而減。故可富、可貧、可貴、可賤,而吾之修身勵行,要不以一朝而變易也。

且夫君子之心,豈不欲四海九州同歸於太和之域哉?然而有命焉,非我之所能為也。今龍自潛藏於岩穴而雲不為興,蛇自蟠屈於淵菹而霧不為起(10)。雲霧亦時有,徒自為昏蒙否塞(11),雖有龍蛇之才能,無由自表見也(12),與螾蟻何以異乎(13)!昔在史魚,身死而猶薦伯玉(14),趙武所舉管庫之士七十有餘家(15)。其在兩漢,賈誼、終軍、王褒輩,皆由州郡薦擢得官(16)。當其時,直指可薦雋不疑(17),執金吾可薦龔勝(18),衛將軍可薦鮑宣(19)。同坐之法雖嚴(20),而薦舉之途甚廣。故曰:不信於朋友,不獲乎上(21)。近代以來,書升論秀之典既廢(22),即漢世辟舉之制亦罷而不行(23)。進士之科,煬帝之所建也(24),糊名之法(25),狀元之號(26),武后之所開也(27)。宋及元明,奉為科律(28),確尊之而不敢移易。明代複試以八比之文(29),相與為臭腐之辭以求其速售(30)。磋乎!此豈有天下之豪俊出於其間哉!

夫挾奇材,懷異質,不能自結於中貴執柄之人,厄於州部嵁岩(31),無由自見其美,從古以皆然,非獨一世也。如以天下之美在我,不辯從違,不論可否,而第欲從心直遂,是褥暑而欲進其狐貉,沍寒而欲施其絺綌(32),執彌猴而衣以黼繡裘裳之服(33),遇斥鷃而饗以鈞天九奏之音(34),必不售矣。人不能自見其面,而鑒以照之則明。彼生而富貴者,其骨相與入殊矣;其外妍,暗其貌而相悅;其中慧,聞其言而愜心。於是被之以時服(35),振之以華纓(36),輕軀軟步,進退中繩(37)。瑤珥珠璣(38),其所素蓄也,碧盧照乘(38),以相投贈也。使天下之男子婦人,寤寐寢興感願與之交歡而恐其不及(40)。有如越女秦娥,凌風獨立,而顧使東家之醜婦參錯其間,自以為不類,故裹足不敢前也。夫仆者,天下之僛醜也(41),反唇歷齒(42),蹙額豎肩,衣敝溫之衣(43),系疏麻之履(44),今人目雖無所見,奈何令薪采之夫與繁華之子比立而並觀哉?今夫農圃之人汗手塗足以謀食,商販之輩買賤鬻貴以阜財(45),巫匠之徒祈生送死以逐利,仕宦之侶儈榮竊祿以肥身。若夫畎畝山林之士(46),埋藏於窟穴之中,與世共處而心不與處,與俗相違而身不與違,此亦各有其分(47)願惟上天所命,譬如薰蕕冰炭(48),豈得而強同哉!

夫祟山狹谷,熊虎之所據也,人歷其險而悽傷;古木虬枝,猿猱之所狎也(49),人陟其顛而惴憟,斷港梢溝,鱣之所游也(50),人入其中而溺死。人既性異於物,而人與人性更不齊。若仆者,鄙野之姿,枯稿之質,泉石之躭而澹泊之為樂(51)。仆之不可為公卿大夫,猶犬之不可負重,牛之不可急驅,馬之不可執鼠,彘之不可守閭(32),猶喑者不可使言,傴者不可使仰,短者不可使援(53)。生而有疾在其體,安得與強梁者並走而爭先耶?

人世之好尚,匪我之心思所能測度也。目無不欲色,而色之美者未必愛;耳無不欲聲,而聲之希者未必聽(54);口無不欲味,而味之和者未必嗜;鼻無不欲臭(55),而臭之芳者未必佩。故有以無鹽而濫廁於深宮(56),以下里而和者數千人(57),以創痴之穢污,而齧之流血(58),以大臭之無能與居,而隨之不能去(59)。好惡者,存乎已者也;誹譽者,存乎人者也。彼物之自外至者,豈我之能為謀乎?今夫星紀之運(60),江淮之流,日夜奔趨,無時而止息。彼世之勤求富貴以為尊榮也,自我觀之,好逸而惡勞,喜安而懼危,貪生而怖死,人之情也。仕宦者舍逸即勞,去安生而入於危死之地,自以為榮,吾不知其榮也,自以為尊,吾不知其尊也。

且夫天下之事,非其義則不可以冒其利,無其德則不可以邀其福。非義而利,利將為祟;無德而福,福且為戮。古之時,未有以爵祿為榮者也。世降而德衰,然後諸侯利有其國,大夫利有其家,庶士利有其職位。夫黃金為丸,彈瓦雀於高岩之上,人必笑其為愚。心艷乎富貴之為樂,苟得壯其宮室,多其妾媵(61),服其輕暖,飫其肥甘(62),則雖觸死亡之罪,嬰刀斧之誅,甘心而不梅。夫郊祀之牲,在滌三月(63),然後陳肩臑於鼎俎(64),非不榮也,然而為牲謀,不如其在牢柵之中。辟狐豹之皮以為天子之裘(65),坐明堂而蒞宗廟,非不尊也,然而為狐者悲其不得首丘(66),為豹者痛其不終隱霧(67)。人心之靈異於物,至於窮達顯晦之交,智不如狐豹,何也?君子者,修其在我而已。日月不為黎老之憂悲而稽其躔度(68);雷電不為嬰兒之恐懼而匿其聲光;都梁、蘇合不為服媚之無人而移其臭味(69),君子樂天知命,不為愚氓之冷暖而惰其操持。獵姚姒之精(70),咀盤誥之華(71),所以蓄我之知;坐思行追(72),默識乎黃帝堯舜孔子,所以尚我之志;居窮履困,毫毛不敢取於人,所以堅我之守;見物之生,不見其死,所以長我之恩(73);由義以生其氣,浩然充寒而無所屈撓,所以全我之勇(74),天之高,非步仞之可窺也(75);地之廣,非道里之可計也。君子盡其在我,而人何與焉?蓋明天之道,察地之里,因時之序,安其固然而已,豈能拂天地之經,乖四時之運,以日為夜,以冬為夏,以奔忙為休暇哉?

嗟乎!若吾子者,孩稚喪其母,而父有癃殘之疾(76),左右侍養無違,凡七八年不倦。近者,父年彌老,病亦彌篤,乃更與同床而臥,昕夕扶持(77),不敢須臾違離其寢處。昔賢所為善事其親,固仆之所厚望於吾子者。比俗之人,富貴為榮,棄其親於千里之外,定省缺然,疴癢莫問(78),其不足動吾人之歆羨(79),嚼然明矣(80)。

誦足下之書辭,不能無慨於中,報章繁贅(81),惟加諒察

作品注釋

(1)吳殿麟:吳定,字殿麟。

(2)頃惠手書:剛剛賜予的親筆信。

(3)辭重指迭:語重意深。“指”同“旨”,意旨。

(4)肫(zhūn諄)篤:誠懇。

(5)要無足矜:總起來說,沒有什麼足以自誇的。

(6)賦性:天賦的惰性。受性:後天得到的惰性。

(7)劬勤:勞苦辛勤。

(8)約:窮困簡約。

(9)爵:官爵。稟(lǐn):官府所給的糧食。

(10)淵菹(jū居):長草的水澤。《孟子·滕文公下》:“驅蛇龍而放之菹。”趙歧註:“菹,澤生草者也。”

(11)昏蒙否塞:模糊閉塞。否:閉;否塞:閉塞不通。

(12)見:同“現”。

(13)螾蟻:蚯蚓、螞蟻。螾同“蚓”。

(14)史魚薦伯玉:史魚,春秋時衛國大夫,以耿直著名。相傳臨死諫衛靈公罷退其愛臣彌子瑕,進用蘧伯玉。伯玉即蘧伯玉,衛國賢大夫。

(15)趙武:即趙文子,亦稱趙孟,春秋時晉國大夫,後執晉國政。管庫之士:主管庫房的官吏。《禮記·檀弓下》:趙文子“所舉於晉國管庫之士七十有餘家。”

(16)賈誼:西漢思想家,文學家,河南雒陽(在今洛陽東)人,漢文帝時,因廷尉吳公推薦,被召為博士,後為大中大夫。終軍:字子云,濟南人,年少好學,以辯博能文而聞名郡中,為太守所重,以博士弟子遣送長安,漢武帝拜為謁者給事中。王褒:西漢辭賦家,字子淵,蜀資中(今四川省資陽縣)人,因前益州刺史王襄上奏,為漢宣帝所用。

(17)直指:官名,此處指西漢大臣暴勝之。雋不疑:字曼倩,勃海(治所在今河北省滄縣)人,漢武帝末年,暴勝之為直指史,往東捕盜至海邊,遇雋不疑,寫表推薦,漢武帝拜雋不疑為青州刺史。

(18)執金吾:官名。龔勝:西漢彭城人,漢哀帝時,因執金吾閻崇推薦做了諫議大夫。

(19)衛將軍:官名。漢哀帝時鮑宣曾因大司馬王商和衛將軍辟宣的推薦,做了議郞。

(20)同坐之法:官吏有罪,舉薦人一同治罪的法律。坐:治罪。

(21)“不信”二句:不得信任於朋友,也就不能得到皇帝(或上級)的任用。上:一般專指皇帝。

(22)書升論秀之典:出處不詳。可能指漢朝以前根據學問和才能選用人才的制度。

(23)辟舉之制:漢代官府選用官吏的制度。漢代中央和地方官吏,都可以自行徵聘僚屬,然後向進行舉薦。辟(bì必):徵召。

(24)進士之科:隋唐取士的科目之一,始於隋煬帝,至唐代成為重要科目。

(25)糊名之法:科舉考試為防止作弊,把試卷姓名糊起來的辦法,叫“糊名”。

(26)狀元之號:唐代舉人赴京應試都要投狀,因此稱考取第一名的為狀頭,亦稱狀元。

(27)武后:武則天,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東)人。武后發展科舉,重視進士科,選拔庶族士人參加政權。

(28)奉為科律:尊奉為法律制度。

(29)八比之文:即八股文。八股文的結構必須包括破題、承題、起講、提比、虛比、中比、後比、大結諸名目,起講以後的文字要用排比、對偶,排比、對偶的句子共八組(股),所以叫八股或八比。

(30)速售:迅速達到目的。售:達到,成功。

(31)州部:州郡之地,泛指偏的地方。《莊子·達生》:“賓於鄉里,逐於州部。”嵁(kān堪)岩:深山窮谷。《莊子·在宥》:“賢者伏處大山嵁岩之下。”

(32)沍(hù互)寒:嚴寒。《左傳·昭公四年》:“深山窮谷。固陰沍寒。”絺綌:神話中天上的音樂。《史記·趙世家》:“我之帝所,甚樂,與百神遊於鈞天,廣樂九奏萬舞,其聲動人心。”

(33)黼(fǔ府):古代禮服上黑白相同的花紋。

(34)斥:小水澤。鷃(yàn晏):亦作“鷃”,即鵪,一種小鳥。鈞天九奏之音:神話中天上的音樂。《史記·趙世家》:“我之帝所,甚樂,與百神遊於鈞天,廣樂九奏萬舞,其聲動人心。”

(35)時服:時尚的服飾。

(36)振:端整。纓:系在頷下的冠帶。《晉書·周馥傳》:“馥振纓中朝,素有俊彥之稱。”

(37)中(zhōng仲)繩:中於繩墨,這裡有行動得體的意思。

(38)瑤:美玉。珥(ěr耳):女子的珠玉耳飾,又叫“瑱”、“璫”。珠:璣:扁圓的珍珠。

(39)碧盧:一種似玉之石,或稱“碔砆。照乘珠,一種據說能發光的明珠。

(40)寤(wù悟):睡醒。寐(mèi妹):睡著。寢:睡下。興:起來。這句意為人們白天黑夜時時刻刻都在想著與富貴者結交。

(41)僛(qī欺)醜:古代求雨時用的泥人,一般用以比喻相貌奇醜的人。

(42)反唇歷齒:嘴唇外翻,牙齒稀疏。形容相貌醜陋。宋玉《登徒子好色賦》:“其妻蓬頭攣耳,玉唇歷齒。”

(43)縕(yùn運):緼袍,以亂麻為絮的袍子。《論語·子罕》:“衣敝溫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

(44)疏:粗糙。

(45)鬻(yù玉);賣。阜財:增加財富。阜,豐富。

(46)畎(quǎn犬)畝:田地。畎:田間小溝。

(47)分(fèn氛):職分,職責範圍。

(48)薰蕕(xūnyóu勛尤):芳香與臭味。薰:熏草(一種香草):蕕:一種臭草名。

(49)虬(qiú求)枝:樹木盤曲的枝杈。猿猱(náo撓):猿猴之類。狎:(xiá俠):親近。

(50):鰍的異體定字。鱣:鱔的異體字。

(51)泉石之耽:深好山水。耽:耽玩,深好。

(52)彘(zhì至):豬。閭(lǘ驢):里門,家門。

(53)援;攀援。

(54)聲之希者:《老子》:“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又云:“聽之不聞名曰希。”“希聲”可解為優美微妙的聲音。

(55)臭(xiù秀):氣味。

(56)無鹽;戰國時代齊國的一個面目醜陋的女子,姓鍾離,名春,曾謁見齊宣王,當面指責齊宣王腐敗,齊宣王受到感動,立為王后。鍾離春系無鹽(今山東東平縣東)人,因而得名。事見《列女傳》。

(57)下里:“下里巴人”的簡稱。《宋玉對楚王問》:“客有歌於郢‘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下里巴人”是比較俚俗的歌曲。

(58)創痂:南北朝時宋人劉穆之的孫子劉邕,嗜食瘡痂,孟靈休得炙瘡(燙傷),痂落在床上,劉邕即撿來食用,孟靈休便把未落之痂取下給他,以至“舉體流血”。事見《南史·劉穆之傳》。齧(niè臬):咬。

(59)大臭:《呂氏春秋·知遇》:“人有大臭者,其親戚兄弟妻妾知識,無能與居者,自苦而居海上,海上人有悅其臭者,晝夜隨之,而弗能去。”

(60)星紀:星空一年四季的變化。古人這種變化來劃分季節。

(61)妾媵(yìng硬);古時諸侯之女出嫁,以妹妹或侄女從嫁,稱“妾媵”。後泛指妾。

(62)飫(yù玉):飽食。

(63)郊祀:周代祭禮。在郊外祭天或祭地稱郊祀。牲:祭祀用的家畜。滌(dí敵):古時養祭用的房子。按《周禮》,祭禮用的牛羊要“繫於牢,芻之三月”(拴在柵棚里養三個月)。

(64)陳肩臑於鼎俎:把“祭牲”的肢體陳列於禮器上。肩臑(nào鬧);泛指“祭牲”的肢體。肩,前肢根部:臑:前肢下部。鼎、俎(zǔ祖):俱為祭祀用的禮器。

(65)辟:啟開,剝下。

(66)首丘:《楚辭·九章·哀郢》:“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古代傳說,狐死時要“正首向丘”,丘指狐穴所在的土丘。

(67)隱霧:《列女傳·陶答子妻》:“妾聞南山有玄豹,霧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澤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遠害。”

(68)稽:查核。躔(chán纏)度:日月運行的度次。

(69)都梁:蘭草的別名,因都梁(今湖南省武崗縣)產蘭而得名。蘇合:即蘇合香,是一種落葉喬木,樹脂可提制蘇合香油,用作香精中的定香劑。

(70)獵姚姒之精:取舜和禹的純正之精神。“姚”、“姒”分別為舜和禹的姓。

(71)咀盤誥之華:體味“盤”:、“誥”的精華。“盤”指《尚書·盤庚篇》,是殷王因遷都告諭人民的文告。“誥”指《尚書》中的《大誥》等篇,是“明大道以告天下”的文告。韓愈《進學解》:“沉浸醲郁,含英咀華,作為文章,其書滿家。上規姚姒,渾渾無涯,周誥殷盤,佶屈聱牙。”

(72)坐思行追:坐則思念,行則追求。

(73)“見物之生”二句:《孟子·梁惠王上》:“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74)“由義以生其氣”二句:孟子提倡養“浩然之氣”,認為它“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並認為“浩然之氣”,是“集義所生者”。(見《孟子·公孫丑上》)

(75)步仞:五尺為一步,七尺一仞。

(76)癃(lóng龍):殘:手腳不靈便。

(77)昕(xín欣):拂曉,日將出時。

(78)疴癢(kéyáng苛羊):疾病。

(79)歆(xīn欣)羨:羨慕。 

(80)皭(jiào叫):潔白、乾淨。皭然:清楚地。

(81)報章:回信。報:答,回答。

作品賞析

姚鼐《吳殿麟傳》:“劉海峰先生之官於徽州也,殿麟從學為詩文;海峰歸樅陽,又從之。”可知此文寫於作者任職黟縣教諭期間或歸居樅陽以後,是晚年之作。劉大櫆終身仕途失意,窮愁潦倒,此文將其一生積鬱,盡吐無遺,最能表現其思想性格,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現了當時一般下層知識分子的精神面貌。文中雖也表示了“不必富安,不必不富貴”的隨遇而安的達觀態度,但主要還是在發羈窮的牢騷;對於科舉之弊,賢路之被堵塞,也有所指責。

在寫作上,此文氣充勢足,揮灑自如,波瀾闊大,辭采華富,代表了劉大櫆的文章“洋洋乎才力之縱恣,天所不極”的特點(吳士玉《海峰文集序》)。劉大櫆雖在理論上接受方苞的“義法”說,但並不為“義法”所拘,更提出“神氣音節”為文家之“能事”,認為“鼓氣以勢壯為美”(《論文偶記》)。劉大櫆的散文以才勝,以氣勝,在風格上與方苞完全不同。所有這些,讀者在此文中可以大致了解。

作者簡介

劉大櫆(1698—1779),字才甫,一字耕南,號海峰,安徽桐城人。諸生,雍正年間(1723—1735)時兩舉副貢生,乾隆年間(1736—1796)應博學鴻辭,皆未成;晚年為安徽黟縣教諭數年,後歸故里,一生很不得志。劉大櫆為文以才氣著稱,早年以布衣游京師,方苞讀了他的文章,極為嘆服,說:“如苞何足算耶!邑子劉生,乃國士爾。”姚鼐曾從其學古文,為桐城派創始人之一。其文論主張“義理、書卷、經濟考,行文之實,若行文自另是一事”,強調神氣、音節、字句的統一,重視散文的藝術表現,這對方苞的文論是一個發展。劉氏散文長於氣勢,富有文采,內容多懷才不遇的牢騷,於時弊亦間有指摘。亦工詩,其詩作也常為時人所稱道。著有《劉海峰詩文集》,《論文偶記》等。《清史稿》有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