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線法

等高線法是指用等高線表示地形的方法。它是在十八世紀三十年代,由荷蘭工程師克魯圭氏發明的。

在十九世紀初,法國參謀部測量局開始把它用在野外測量工作上,等高線法由此被推廣套用。
等高線法的優點在於它能正確的表示各點的海拔高度和相鄰兩點的坡度,也能反映出流水侵蝕作用的方向和地貌的特徵。如在地圖上,斜坡的坡型是以等高線間隔的不同疏密組合形式來表示的。
均勻坡:等高線間隔相等;
凹坡:等高線間隔自坡頂向坡腳由密變疏;
凸坡:等高線間隔自坡頂向坡腳由疏變密;
複合坡:以上幾種坡形的組合。
在地圖上還可以根據等高線的組合形式判斷山嶺、谷地、山脊、盆地、鞍部等各種地形。山丘和盆地的等高線都是閉合曲線,兩者形狀相似,必須用註記高度和示坡線來區別。山脊和山谷的等高線,都是具有朝向一個方向凸出的曲線,兩者也很相似,但山脊的等高線是向著分水線降低的方向凸出,山谷的等高線是向著集水線升高的方向凸出。如果我們對幾種基本地形的等高線組合形式,有一概括的認識,就不難在複雜的等高線圖上辨認它們。
等高線法表示地形優點很多,缺點是立體感差,因此在實際套用中常和暈渲法暈滃法分層設色法結合使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