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屆以色列世界殘疾人運動會

第3屆以色列世界殘疾人運動會

第3屆以色列世界殘疾人運動會是1968年在以色列的塔·阿維夫附近的雷曼脫蓋城舉行,共有29個國家的750名運動員參加了這次比賽。

賽事概述

1968年,因墨西哥城未能承辦第三屆世界殘疾人運動會的比賽任務,故改在以色列塔·阿維夫附近的雷曼脫蓋城

第3屆以色列世界殘疾人運動會第3屆以色列世界殘疾人運動會
舉行,共有29個國家的750名運動員參加了這次比賽

賽事歷史

殘疾人體育的起源。殘疾人體育起源於殘疾人康復活動。據文獻記載,殘疾人體育運動可以追溯到一次世界大戰,當時由於醫療技術水平落後,大量在戰場上致殘的士兵都死於合併症(褥瘡、尿道感染),於是在歐洲的一些兵營中便出現了殘疾人康復活動小組,開展了一些旨在康復健身的鍛鍊活動,這種簡單的體育活動,便是現代殘疾人體育活動的雛形。特別是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大批殘疾傷兵的康復問題引起了歐美一些醫學專家的關注,當時以英國著名的神經病專家斯托克.曼德維爾命名的醫院國立脊髓損傷中心所長洛特維西.古度曼博士,首先提出了不用手術而以運動方式治療脊髓損傷的方案,並在距離倫敦不遠的一個小城市斯托克.曼德維爾城成立了殘疾人康復權利中心,1948年, 古度曼倡議為下肢癱瘓的殘疾人士在斯托克.曼德維爾醫院內舉行殘疾人體育比賽,一年後,英國5個城市的代表隊又在那裡舉行比賽。1952年的斯托克.曼德維爾運動會,由於荷蘭射箭隊的參加而變成了國際性的運動會。這便被認為是殘疾人體育的開始.

1960年,首次世界殘疾人運動會在義大利羅馬舉行(即殘奧會的前身),之後每隔4年舉辦一次,1964年在日本東京舉行,1968年在以色列舉行,1972年在德國舉行….1976年國際殘疾人體育組織決定,把世界殘疾人運動會與國際斯托克.曼德維爾運動會合併,把1976年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辦的世界殘疾人運動會命名為國際傷殘人奧林匹克運動會。因此,連前累計,到2004年國際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共舉辦了12屆,而且一屆比一屆參賽的人數多、競賽項目多、規模大,其中的7次是與奧運會在同一地舉行。在此期間,世界殘疾人體育組織也陸續建立和完善,主要有:國際殘疾人奧林匹克委員會,特奧理事會,國際聾人體育聯合會,國際盲人體育聯合會等。在這些組織的推動下,還舉辦了多次國際單項、區域性體育比賽活動,及國際間的體育交流競賽活動,在亞洲1975年成立了“遠南運動聯合會”,到2002年共舉辦了8屆遠南運動會,使之成為遠東及南太平洋地區每4年舉辦一次的最大規模的殘疾人體育運動會.

特點

第3屆以色列世界殘疾人運動會第3屆以色列世界殘疾人運動會
殘疾人體育的特點(競技體育)。1、重在參與性。就是勇敢償,展示精神,爭取佳績。2、公平競爭性。就是要體現公平競爭的原則,分殘疾類別,殘疾等級進行,通過進行醫學分級,根據運動障礙的大小,確定級別分組進行競賽。3、項目局限性。根據殘疾程度和身體條件,確定參加體育鍛鍊和競賽的項目。如下肢殘疾者參加舉重、投擲項目比較合適等。4、方式特殊性。在競賽中既遵循一般的競賽規則,又遵守特殊的規則要求,其目的就是儘量符合殘疾人的實際。5、器械輔助性。主要就是根據不同的運動項目和要求,需要特殊的器材輔助。如運動輪椅、運動假肢、舉重支架、射擊支架等。

相關圖片

第3屆以色列世界殘疾人運動會第3屆以色列世界殘疾人運動會
第3屆以色列世界殘疾人運動會第3屆以色列世界殘疾人運動會
第3屆以色列世界殘疾人運動會第3屆以色列世界殘疾人運動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