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代電影導演

第六代導演一般是指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進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90年代後開始執導電影的一批年輕的導演。

第六代導演

伴隨著中國電影的誕生,電影導演在每一個特定的歷史時期都會各領風騷數載,並且在藝術追求和藝術主張上不約而同的趨同,從以張石川、鄭正秋為代表的“第一代導演”開始,中國的電影導演們已經從容的升級換代了多次,如今,被人們經常提及的是號稱“第五代導演”的張藝謀、陳凱歌們,他們從80年代中期開始,成為中國電影的執牛耳者,在探索民族文化的歷史與民族心理的結構上,成就了頗具中國文化寓言詩式的風骨,然而,令人尷尬的是,似乎漸成氣候的“第六代導演”卻無一例外的趨向於個人主義,風格迥異的顛覆了代謝規律,游離在“出生於60年代之後”的簡單歸納中,成為無法命名的一代。他們關注個人內心情感,消解終極關懷主題,縱然鏡頭再寫意,技法再嫻熟,他們也不能象他們的先賢一樣,被膜拜為中國電影的傳承者,因而,有人不無擔憂的驚呼:中國導演要止於第五代了。

導演名單

導演張元:地下導演,所謂的獨立導演、自由導演,或者說第六代導演。我覺得,我自己現在又變成什麼所謂的主流導演,我覺得掛這些名字,我都特別厭煩。
導演李欣:至於我是第幾代,不是我來說了算,可能我們一批年輕人年紀比較相仿,所以他們會這樣說,但是我覺得電影應該本來就是個人的。、
導演陸川:我只關心我的電影在精神上是不是獨立的。
導演章明:我不認為我是什麼第6代,我對這個詞不以為然。
導演們似乎都極力反對“第六代”這個集體冠名,但是,好事者卻為導演們找到了強行歸納的標準:一曰北京電影學院85級學生,二曰60年代之後生人,按照上面這些既成準繩,合乎情理的導演就有了一大批,比如張元、王小帥、姜文、婁燁、管虎、章明、路學長、施潤玖、張揚等等等等,都應該是“第六代導演”的生力軍,然而,他們要么極度追求影象本體,要么偏執於寫實形態,要么堅定的走在商業路線上,幾乎難以象“第五代”那樣整體構建電影精神的統一面貌,所以,他們是抗拒歸納的一代。因此,城市語文企圖從這些離經叛道的導演當中肆意圈取幾個,自成單元的加以解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