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路軍史

《第八路軍史》是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史(圖文版)編輯組。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作者: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史(圖文版)編輯組編

ISBN:10位[7507319318]13位[9787507319316]

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8-1

定價:¥160.00元

內容提要

■這八年中,我偉大的中國人民組成了抗日的民族統一戰線,在各個戰線上,不分男女老幼,轟轟烈烈,與日寇作殊死的鬥爭;不管日寇如何凶暴殘酷,也不管國民黨政府的政策及其統帥部的指揮方針有如何錯誤,中國人民仍本一往無前的精神,前仆後繼,堅持了這偉大的愛國戰爭。中國人民將贏得最後勝利,這已是無可懷疑的了。這八年中,我偉大的中國人民軍隊——八路軍、新四軍、華南抗日縱隊與一切抗日的友軍,協同保衛祖國。在華北、華中、華南各解放區戰場上,我們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在一起,曾流灑了最多的熱血。中國共產黨人可以自豪地說,我們不愧為中華民族最好的子孫,因為我們做了中國人民所最希望的事業,而且我們將繼續不屈不撓地做下去。

■沒有正確的政治方針,就不能有正確的軍事方針。勝利的人民戰爭,是只能在正確的政治方針指導下,並在以人民為主體的聯合政府基礎上來取得的。八年來我偉大的中國人民軍隊——八路軍、新四軍、華南抗日縱隊,和敵人進行了空前英勇的、殘酷的、可歌可泣的勝利戰爭,成為中國抗戰的中流砥柱,就是由於毛澤東同志的政治方針和軍事方針是正確的。毛澤東同志的正確政治方針與正確軍事方針的結合,就造成了人民軍隊,造成了解放區,造成了解放區三三制的民主聯合政府,造成了解放區真正的人民戰爭,並使解放區戰場所進行的戰爭能夠取得不斷的、偉大的勝利。

■我黨中央在抗戰一開始就指出,如果沒有全面的人民戰爭,就不可能進行勝利的抗戰。但國民黨當局既然繼續保持反人民的制度和立場,因此就不能進行這樣的人民戰爭,這就給了日寇進攻以很大的便宜。日寇就是利用了國民黨戰場上的這種弱點,僅僅在15個月內就打到了廣州、武漢,囊括華北、華中的大片土地和華南的要地。

■解放區的戰爭,是偉大的真正全面的人民戰爭。解放區人民在這個階段中所進行的戰爭,其無比的英勇,無比的堅忍,實為中華民族永久增光。如果沒有解放區戰場,又如果沒有解放區戰場這種與敵人相持的戰爭,如果解放區戰場的戰爭不能在最困難的條件下長期堅持下來,那末敵人就會繼續長驅向西南、西北進攻,而國民黨的反人民的政治機構及其軍隊,則又必然招架不住,那就不會有什麼相持階段,抗日戰爭的局面早已是不堪構想的了。

■但是正當國民黨戰場無力招架的時候,解放區戰場卻渡過了1941-1942年的嚴重困難,向敵人舉行了有力的反攻。敵人向國民黨戰場進攻,而解放區戰場則向敵人進攻,這是1944年以來的新形勢,是抗日戰爭相持階段後期的特點,並與抗日戰爭相持階段的前期相區別。

■解放區人民的長期英勇戰鬥及其各種建設,是真正替這種中國大陸上的大反攻造成了可能的基礎,是給這種中國大陸上的大反攻做了最大的準備。正象上面所說,如果沒有解放區戰場掩護了國民黨統治區,長期地阻遏敵勢,則全中國形勢早已改觀。在將來的反攻中,解放區戰場乃是大反攻的戰略出發點和大反攻的最前面的戰略基礎。那裡集中了廣大的人力(將近百萬的正規軍、二百餘萬民兵、近千萬自衛軍),那裡保護了和發展了巨大的經濟力量(相當大量的糧食生產、公私工業和家庭手工業的經營),那裡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淪陷區的大城市、鐵路以及許多海岸在解放區包圍中或控制下),那裡有重要的戰略據點(華北山地、平原和華中平原都是便於對敵大反攻的地帶,而華北更為進出東北、內蒙的樞紐),在那裡特別是有著解放區人民在持久戰爭中已鍛鍊出的極堅強的戰鬥意志,而民主政治的實施則提供了便利於大反攻的政治條件。任何人如果輕視解放區戰場對於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和反法西斯同盟國共同事業所具有的巨大意義及其所已獲得的偉大成就,如果輕視解放區9000餘萬英勇戰鬥人民的重要性,必將犯很大的錯誤,那是一定的。

■l937年9月,八路軍在毛澤東同志的天才的戰略方針指導下,進入華北敵後。我115師進入晉察冀地區,我120師進入晉西北地區,我129師進入晉東南地區。1938年我軍更向東進,一部進入冀魯豫平原和冀魯平原,一部進入冀中平原,一部進得更遠,到冀東配合了20萬人民的抗日大起義。八路軍初出馬的時候,即在平型關進行了全國抗戰中第一次的對敵殲滅戰。這樣,由於國民黨軍隊的潰敗而瓦解了的華北、華中戰局,立即由我黨、八路軍、新四軍和人民合作,而迅速恢復起來。敵後變成了抗日戰爭的最前線了。

■從1937年9月平型關初戰勝利,至1940年百團大戰為止,這個時期,八路軍、新四軍初期粉碎了敵寇討伐隊分進合擊的“掃蕩”戰術。1939年以後,又連續粉碎了敵酋山下奉文和桑木師團長所提出的“封鎖”、“分割”、“掃蕩”三者並用的新戰術。這些不斷勝利,打開了局面,創造了華北、華中各解放區。八路軍由幾萬人發展到40萬,解放人口近4000萬。新四軍由1.2萬人發展至10萬,解放人口1300萬。這是敵後解放區的創造與開闢時期。

■1940年秋,八路軍百團大戰的威力,驚醒了敵寇。敵寇改換了統帥,由岡村寧次出任華北派遣軍總司令,又全部改訂進攻我軍的辦法,提出建立“大東亞新秩序”,並重新規定在1939年即已提出的所謂確保華北“大東亞戰爭兵站基地”的侵略任務“總力戰”。其“掃蕩”辦法是:“鐵壁合圍、捕捉奇襲、縱橫掃蕩、反轉電擊、輾轉抉剔”等。敵寇所到之處,實行徹底燒殺,企圖建立“無人區”,以消滅我軍的生存條件。敵寇經常以10萬人左右的兵力對一個地區進行反覆“掃蕩”,每次連續至三月或四月之久,這是空前嚴重的局面。特別是在這個時候,華北各地發生災荒,軍民食樹葉草根,更增加了局面的嚴重性。我軍團結人民進行了英勇頑強的奮鬥。這一時期,到1942年為止,我解放區人口縮小至5000萬以下,八路軍減員至30萬。華中解放區戰鬥頻繁僅次於華北,新四軍則維持著發展的局勢。經過這個困難時期,我軍和解放區受到了鍛鍊,數量縮小而質量增強。敵寇的“掃蕩”伎倆有限,而我軍反“掃蕩”辦法則層出不窮。我們在這時期更加親密地與人民相結合,因而學會了堅持與敵人頑強鬥爭和戰勝強敵的許多本事。八路軍、新四軍就這樣勝利地渡過解放區戰場的最困難的階段。從1942年冬,冀南、冀中、冀東各解放區工作開始恢復,華北各解放區轉到新的擴張的時期,也即是開始了解放區抗戰的第三個時期。敵寇企圖繼續其1942年的殘酷“掃蕩”,我軍乃以敵進我進之戰略,到敵後之敵後,去開闢解放區,粉碎敵之進攻。這一戰略發生了極大效果,使解放區的發展,超過抗戰初期的記錄。在此期間,黨中央在陝甘寧邊區發動偉大的整風運動和偉大的生產運動,各解放區隨即回響進入行動,獲得巨大成績。同—一時期,各地再次深入減租減息,更加發展了民眾的抗日熱潮,三三制聯合政府的新民主主義的政權建設,使各解放區內部更加團結起來;在軍事上,主力兵團更堅強,地方兵團日益擴大,民兵之普遍發動,又大大加強了各解放區的軍事力量。這一切,把解放區鞏固和加強到空前未有的程度。

■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抗日縱隊,在1937年9月到1945年3月的七年半(華南抗日縱隊缺1943年以前的數字)中,總計對敵大小戰鬥11.5萬餘次,擊斃和殺傷敵偽軍計96萬餘名,俘虜敵偽軍計28萬餘名,爭取投誠反正敵偽軍計10萬餘名,敵偽總共損失計136萬餘名。我軍主要繳獲:炮類總計1028門,機槍總計7700餘挺,步馬槍43萬餘枝,攻克碉堡3.4萬餘座,攻克據點1.1萬餘個。

■在1944年中原戰役以前(正如我在這報告的第一部分里所已說到了的),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抗日縱隊抗擊侵華日軍的64%,抗擊偽軍的95%。即在今天,在侵華日軍(“滿洲”的不在內)40個師團58萬人中,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抗日縱隊所抗擊的仍有22.5個師團,32萬,占56%,而所抗擊的偽軍則完全沒有變化。敵寇重兵屯集華北、華中,這個形勢就說明了並日益增加了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抗日縱隊在抗戰中極艱巨的責任。

■這種抗日人民戰爭的優異戰績,甚至可以從敵寇方面的反映看出來。例如1943年6月敵華北派遣軍總部公布:“從今年1月到5月與共產軍交戰次數為5524次之多,其兵力達56.7萬人之眾。”又如,敵華北派遣軍司令部,1943年即敵昭和十八年度,綜合戰果報導說:“敵大半為中共軍,與蔣軍相反,在本年交戰1.5萬次中,和中共的作戰占七成五。在交戰的200萬敵軍中,半數以上也都是中共軍。我方所收容的19.9萬具敵遺屍中,中共軍也占半數。但與此相比較,在我所收容的7.4萬俘虜中,中共軍所占的比率則只占一成五。這一方面暴露了重慶軍的劣弱性,同時也說明了中共軍交戰意識的昂揚。……因此,華北皇軍今後的任務是更增加其重要性了。只有對於為華北致命傷的中共軍的絕滅作戰,才是華北皇軍今後的重要使命。”解放區戰場的戰績,正是全面的人民戰爭的戰績,難道還不明顯嗎?八路軍、新四軍、華南抗日縱隊,解放區人民,其抵抗的極端英勇,其對所受苦難的極端堅忍,其犧牲的極端壯烈,實是代表了中華民族最浩大的正氣,寫下了中華民族在抗戰中最壯烈不朽的史詩,難道還不明顯嗎?中國人民付出了上述的偉大犧牲,獲得了下列代價,即創造了遍於華北、華中、華南十九省地區的解放區,解放人口總計9550萬。我八路軍、新四軍及華南抗日縱隊全軍總數計91萬正規軍,民兵220萬以上。這些數目字,明白指出解放區戰場人民戰爭的偉大發展,與國民黨戰場的潰敗形成極其明顯的對照。這種解放區的力量,是屬於全體中國人民所有的力量,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力量,使中國人民有了勝利的展望,有了民主和光明的展望。

編輯本段

目錄

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史(圖文版)上卷

《論解放區戰場》摘選(代序)

第一章國共合作紅軍改編,主力出師山西前線

第一節全國抗開始,共產黨砥柱中流

第二節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

第三節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實行軍事戰略轉變

第四節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出師西戰場

第五節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對日軍作戰,保衛忻口、太原

第二章堅持戰略游擊戰,創建山嶽根據地

第一節太原失守後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的任務和部署

第二節第115師創建亞察冀軍區和根據地

第三節第120師創建晉綏根據地

第四節第129師創建和發展晉冀豫根據地

第五節創建晉西南根據地,保衛陝甘寧邊區

第六節山西新軍開展地方游擊戰爭

第三章實踐敵後全面抗戰,進軍平原開闢山東

第一節挺進冀、魯、豫平原,發展華北根據地

第二節河北、山東地方抗日部隊的建立

第三節在共產黨絕對領導下的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

第四章敵後抗戰主戰場,華北抗日主力軍

第一節戰略相持階段的方針和任務

第二節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在華北戰略展開

第三節粉碎日偽“掃蕩”,鞏固華北根據地

第五章保持合作抗戰,發動百團大戰

第一節打退國民黨頑固派第一次反共高潮

第二節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全面加強部隊建設

第三節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發動百團大戰

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史(圖文版)下卷

第六章戰勝嚴重困難,堅持敵後抗戰

第七章擊退反共高潮,貫徹十大政策

第八章發動攻勢作戰,準備全面反攻

第九章參加戰略反攻,奪取最後勝利

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大事紀要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