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等兵團: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二軍征戰紀

頭等兵團: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二軍征戰紀

《頭等兵團: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二軍征戰紀實》是一部描寫中國人民解放軍原第二十二軍征戰歷程的紀實文學作品。抗戰爆發後,魯南地區軍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奮起反搞日寇的侵略。羅榮恆、徐向前相繼帶領八路軍精兵強將揮師東進,讓魯南七十二崮的抗日烽越燒越旺。抱犢崮山區,老三團、老五團英能無畏,屢建功勳;微山湖畔,鐵道游擊隊神出鬼沒,威震敵膽。抗戰勝利後,以魯南軍區第三、第五團和包含鐵道游擊隊在內的二分區主力才,合編為山東軍區第八題。在墜落毅的親自指揮下,八師勇猛頑強被 譽為陳毅袖筒里的小老虎。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頭等兵團: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二軍征戰紀實》由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張麟,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傳記作家;中國老教授協會第三、四屆理事。1944年參加八路軍。長期從事軍隊的宣傳文化工作。革命戰爭年代,曾任新華社前線隨軍記者,寫過許多戰地通訊和新聞報導。參加過華東戰場的許多著名戰役,並多次立功受獎。新中國成立後,先後在華東軍區、解放軍總政治部、國防大學擔任宣傳、黨史研究和有關部門的領導工作,是大型革命回憶錄10卷集《星火燎原》主要編輯人之一;出版的文學著作有:《雪天》、(短篇小說集,曾譯為英文發行歐美);傳記文學《趙一曼》(獲湘贛優秀圖書獎)、《徐海東將軍傳》(獲上海市優秀圖獎)、《帥星升起》(獲國家‘五個一工程獎’)、《高山魂》、《中國元帥徐向前》(獲國防大學學術著作獎)、《一代元戎》;主持編寫的專著有:《徐向前傳》、《當代中國軍隊的政治工作》、《偉大的歷程 光輝的成就》、《祖國 我愛你》、《擎天柱石》等。

圖書目錄

序言
第一章 日寇鐵蹄踏進齊魯大地,抗日健兒奮戰魯南
“拿起刀槍乾一場”
徐向前到山東
羅榮桓率精兵“東進”
英雄團隊脫穎而出
神出鬼沒的鐵道游擊隊
第二章 衝破黎明前的黑暗,“陳毅袖筒里的小老虎”稱雄山東
“中央軍來了更遭殃”
痛打“劉黑七”
“微山湖色慰征途”
大反攻的序曲
第八師應時而生
第三章 津浦前線橫掃頑寇,王麓水師長血灑滕縣城
蔣日偽合流演鬧劇
“把槍繳下來”
英雄捨身炸碉堡
將星殞落滕縣城
“棗莊煙筒冒黑煙”
第四章 “老八師”受挫泗縣城,陳毅仍稱其為“很好的頭等兵團”
一聲令下開華中
血戰泗縣城
嚴峻的考驗
陳毅的來信
第五章 “小老虎”峰山告捷,魯南大戰再顯威風
峰山之巔鏖戰急
又吃上了“高粱煎餅卷大蔥”
馬莊大戰要“捉馬”
英雄們大戰坦克群
不是尾聲似尾聲
第六章 三縱隊屹然而立,泰山下群雄寫春秋
更上一層樓
眾英傑奮戰泰安城
蒿里山三勇士
五月的讚歌
第七章 外線出擊轉戰千里,會戰沙土集又破許昌城
兵敗濟寧城
會戰沙土集
“相機”攻下許昌城
會師大戰金剛寺
第八章 攻克洛陽震中原,“桌上的表”成了美談
九朝古都城下
“軍事民主”新花開
東城門鏖戰急
悲哀的“洛陽中學”
英雄寫下《桌上的表》
衛生戰士和“女狀元”
第九章 汴京古城飄紅旗,古龍亭上論英雄
曹門碰壁破宋門
宋門城口的拼搏
激戰教養院
古龍亭上論英雄
開封,是誰的城?
揮師睢杞再創輝煌
第十章 戰略決戰即將到,泉城濟南奏悲歌
何司令到了西柏坡
千軍萬馬下濟南
尖刀直插簸箕山
趁機猛攻進商埠
奪取綏靖區司令部
淚灑泉城
第十一章 淮海平原大決戰,六十六個日日夜夜
大決戰的前夕
服從全局,當好“配角”
追擊路上兵如潮
雙拳砸爛“老虎團”
不穿軍裝的“解放軍”
“即俘即補”故事多
會攻陳官莊
第十二章 百萬雄師過大江,窮追殘敵進軍到浙江
“我們決不當憐惜毒蛇的農夫”
望長江疑慮重重
首戰樅陽誓師出征
窮追猛打直至甬江
溪口換了人間
掃淨浙東最後一片陸地
第十三章 面對大海浪滔滔,“頭等兵團”變成水兵了
“邊打邊建”,兩面作戰
大榭島初試鋒芒
英雄長眠舟山島
第十四章 海峽飛渡歡慶新中國成立,紅旗插上舟山群島
護航的炮兵在高山上
冒雨強攻金塘島
隔海相對誰主沉浮
“跨過困難就是勝利”
木帆船在海上的遭遇
“海洋上的輕騎隊”與水手們
舟山群島紅旗飄
第十五章 開啟勝利之門的“金鑰匙”,兩支馳騁疆場的輕騎兵
四把“金鑰匙”
勝利的記錄者
雄師文藝兵的腳步
一份沒寄出的名錄
“頭等兵團”英雄榜
結束語:雄風蒼勁舞大海,新軍揮筆續春秋
後記

文摘

第一章 日寇鐵蹄踏進齊魯大地,抗日健兒奮戰魯南
“拿起刀槍乾一場”
齊魯大地歷史悠久,山水如畫。
其東有大海,西有微山湖,中有大運河通向“人間天堂”杭州。神奇的泰山,傳奇的抱犢崮和沂蒙山,濟南泉城和大明湖,泰山腳下的曲阜孔子故里,孟子出生地鄒縣,古今聞名。水泊梁山一百單八好漢的故事,世代流傳。數不盡的文人、墨客、英雄豪傑,讓說唱藝人幾天、幾
月、幾年也唱不盡,說不完。
據說直到民國年間,魯南七十二崮大山里,還有綠林大盜,在抱犢崮還有紅眼綠鼻子的響馬,但大部分老百姓沒有親眼見過,那些只是傳說。百姓們沒有想到,1937年10月,頭帶鋼盔、架著歪把子機關槍的東洋大盜,真的大規模地殺進山東來了。
炎黃子孫居住的地方,聖人的故土,狼煙滾滾,鐵蹄縱橫。鬼子兵加上“二鬼子”偽軍,到處築炮樓,設據點,“清鄉”、“掃蕩”,殺人放火,還到處抓“花姑娘”。

後記

老兵年已八旬,且身體多病,正想著應是停筆的時候了。接到解放軍文藝出版社錢慶國編輯的電話,讓寫“第二十二軍征戰紀實”。幾乎沒有多想,便答應了。我掐指數算,在世的老戰友不多了,寫作這部書,似乎應該是落到我這個從二十二軍長大的“小老兵”肩上。說是“小老兵”,因為在那支英雄部隊里,我屬於“小字輩”,入伍時年僅18歲。可是,當我坐在電腦前,開始構思這部書稿時,許多資料面前一攤,千頭萬緒,實在感到力不從心了。從小游擊隊寫到“頭等兵團”,歷史跨度整個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戰役戰鬥千百次,該如何著筆?耄耋之年了,這長長的路怎么走?
夫人寧凡常阻止我在電腦前坐著敲打。但聽說要寫二十二軍的征戰史,她卻欣然同意,並說:“寫吧,必要時,我可以幫你一把,你說我記,讓兒子們再幫幫手,應該完成這部書。”她如此熱心,讓我感動,好像爬山正上不去,後邊有人推了一把。我明白,她也不是心血來潮,是因為她自己就是二十二軍的一名“小老兵”。《麓水報》是她參加解放軍後的第一個家園。她深入過二十二軍的一些連隊,也熟悉許多英雄人物,並採訪寫作過醫務戰線“女狀元”王蘭英。
中國有句老話:“打仗全靠親兄弟,上陣還是父子兵。”兒子張雁、張煒都主動加入了蒐集資料和複印、校對等事務。經過多半年的拼搏,這部書稿總算出來了。我一生寫過的東西不算少,從沒有像這次寫作中的歡樂和痛苦。歡樂的是,自己又回到年輕時的戰爭歲月,炮火連天,日日夜夜,歡快人生;痛苦的是,讓我每天都又面對戰火、硝煙,面對一個個熟悉的戰死沙場的英雄和指戰員!我是倖存者,我的戰友和無數死去的人,連個墳頭都沒有留下,我應該為我們的英雄們留下幾筆。戰爭年代我熟悉的那些英雄和戰士們,能看到新中國成立的為數不多。寫作過程中,許多英雄的相貌、聲音呈現在眼前和耳邊,讓我老淚縱橫!張雁協助整理史料時,也嘆息:“你們走過來的路,真不容易,戰爭真的太殘酷了!”張煒說:“二十二軍真是支英雄部隊!”
不管讀者將怎么樣評論這部書,我這個二十二軍的老兵是盡心了。我們全家都盡力了。算是老兵和家人獻給“頭等兵團’’英烈們的一個花圈!
在這部書中,我插入了一些個人的回憶,那不過是歷史的點點腳註。我的經歷和見聞,或許能讓讀者面對沉重的戰鬥場景,有所喘息和回味。在這裡要特別聲明:我所以能在半年之內完成這部40多萬字的書稿,得益於舟山警備區彙編的、許多老同志寫下的幾十篇回憶錄。那些真實再現歷史的紅文,是我梳理這部書稿最珍貴、最可靠的史料來源和依據。“頭等兵團”的光輝歷史,是無數英雄們的創造,又是老將們一筆筆書寫的。有學者說:歷史不是時代凝固的斷層。的確如此,人類新的生命,總是靠著母親的臍帶成長。我不忘母軍,永遠是老一輩的小學生。
這部書稿,是經過軍事科學院軍史研究專家黃偉民研究員和南京軍區有關部門審定的。對他們給予的高度評價和提出的寶貴意見,深表謝意。同時,更要感謝解放軍文藝出版社魏繼光社長、董保存副總編輯、郭米克主任和錢慶國編輯,是他們如此看重軍史這個寶庫,才得以使包括《頭等兵團》在內“中國人民解放軍野戰部隊征戰紀實叢書,,陸續問世。願九泉下的英烈們含笑!
張麟
2008年2月5日

序言

“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這是偉大的革命導師列寧的一句名言。
過去,又是什麼?是歷史。軍隊的歷史,革命戰爭的歷史,不能忘懷。為民族的獨立、富強和人民解放所進行的戰爭,是正義的戰爭。那硝煙滾滾、壯懷激烈的每一頁,都是用革命戰士的血和汗寫成的。平民百姓不能忘記,軍旅之人更不會忘。
在我這個老兵書房的書櫃裡,最顯眼的地方,多是歷史書卷。有一本是我戰鬥過的老部隊——舟山警備區政治部編寫的史書,是20世紀90年代出版的。書中寫道:“舟山警備區的部隊,其前身就是華東野戰軍第二十二軍。”由司令員和政委署名的“序”中寫道:革命前輩用鮮血著就了華章:歷經千餘次戰役戰鬥,主攻並解放縣以上城池30餘座,殲敵22萬餘人,繳獲大批武器裝備,湧現了160多個戰鬥集體、1800多名英雄模範和40000多名功臣,被譽為“陳毅‘袖筒里的小老虎”’、“很好的頭等兵團”。歷史不僅僅屬於過去和前人,也屬於現在、將來和後人。後人無法經歷前人的歷史,也絕不希望重複過去的歷史,但後人需在閱覽前人的歷史中明志勵己,汲取精神養份,內化為不懈進取的動力源泉。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二軍,其前身是華東野戰軍第三縱隊。
樹有根,水有源。人民軍隊有自己的出生地。華野三縱的前身是魯南八師,是在抗戰勝利後由魯南軍區五團、三團和微山湖二分區的部隊為骨幹組成。被老百姓尊稱為“老五團”、“老三團”的魯南軍區五團、三團是徐向前、羅榮桓元帥親自指揮過的部隊,他們的根和賴以生存發展的根據地,是山東抱犢崮山區。而微山湖二分區的部隊中。就有具有傳奇色彩的鐵道游擊隊,微山湖畔的車站和鐵道線上。是他們殺敵的戰場。抗日戰爭中,這幾支部隊征戰在魯南、魯中和魯西,進行的是游擊戰,八年里戰鬥千百次,威震齊魯大地;解放戰爭中,從魯南八師到華野三縱,再到三野第二十二軍,這支部隊在陳毅、粟裕同志領導下,南下華中,出擊魯西,轉戰中原,揮戈淮海,橫渡長江,挺進浙東,先後參加過滕縣、鄒縣、泗縣、宿北、魯南、泰安、孟良崮、濟寧、沙土集、許昌、金剛寺、確山、洛陽、開封、睢杞、濟南、淮海、渡江、渡海等重大的戰役和戰鬥,殲敵146000餘人,奪取大中小城市幾十座。這是一支能攻善守的鋼軍,有軍事民主、團結友愛、擁政愛民、立功創模的好傳統,有豐富的政治工作經驗。它繼承發揚了紅軍的優良傳統,保持著人民軍隊的優秀品質和能攻善守、機動靈活的戰鬥作風,以及很好的內部官兵關係,良好的外部軍民關係。所有這些,讓一個老兵很難用簡短的文字概括出這支部隊的成長發展和光輝的業績。
中國人民解放每一支老部隊,都是紅軍、八路軍、新四軍的後裔。追述第二十二軍的光輝歷史,也應該從紅軍、從八路軍說來。歷史的長河像萬水千山,多少波濤,多少山峰,難得從細流看到入水口,難得從一個山頭找到群山的山脈。我查閱著一本又一本戰史、軍史,終於看到了一篇百多字的文史資料選輯短文——《第二十二軍及其征戰史》。短文,儘管它比較簡單,概括也不盡完善,還是先抄錄在此: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二軍的前身是華東野戰軍第三縱隊。該縱隊是由山東軍區所屬魯南軍區和濱海軍區部分部隊發展而來的。
1945年9月14日,山東軍區所屬魯南軍區第三、第五團和二分區主力團,在山東的嶧縣組成山東軍區第八師。王麓水任師長兼政治委員,何以祥任副師長,劉春任政治部主任,轄第二十二團、二十三團和二十四團,共一萬餘人。10月,歸津浦前線指揮部指揮。參加界河、兗州、棗莊、韓莊等戰鬥,攻占鄒縣、滕縣兩城。殲滅國民黨第十九集團軍9000餘人。師長王麓水犧牲。
1946年1月,改稱山東野戰軍第八師,何以祥任師長,丁秋生任政治委員,劉春任政治部主任。6月底,南下淮北,8月,參加泗縣戰役。9月,參加兩淮保衛戰,在來安集、漁溝一線,配合第二縱隊阻擊國民黨第七軍增援。10月底,北返魯南,出擊台兒莊、棗莊,攻占南北羅、陶溝橋、燕子景等地。12月,在宿北戰役中,攻占制高點峰山、曉店子,全殲國民黨軍預備第三旅6000餘人,對整個戰役起了重大作用。
1947年1月,在魯南戰役中,攻克尚岩、鳳凰山和馬莊,協同兄弟部隊,攻克嶧縣城,殲滅國民黨軍第二十六師師部。
1947年2月,山東野戰軍第八師與濱海警備旅合編為華東野戰軍第三縱隊。何以祥任司令員,丁秋生任政治委員,覃士冕任副司令員,劉春任政治部主任。下轄兩個師,第八師番號不變,濱海警備旅改為第九師。共2.5萬餘人。2月,在臨沂附近阻援,保障萊蕪戰役的順利進行。3月23日,魯南軍區第十師歸第三縱隊建制,改為第七師。4月,配合兄弟部隊發起泰安戰役,殲滅國民黨軍整編第七十二師,俘師長楊文瑔以下官兵1.1萬餘人。5月,於新蒙公路阻援,保障了孟良崮戰役順利進行。6月至7月,向外線出擊,連克大汶口、寧陽等地。9月初參加沙土集戰役。9月下旬,進軍豫皖蘇邊區作戰,攻占睢溪口、靈璧、泗縣等地。11月,破擊津浦路宿縣至固鎮段。12月3日,參加平漢路破擊戰,破擊許昌至官亭段鐵路,並攻占許昌城。25日至26日,配合晉冀魯豫野戰軍攻克金剛寺,殲滅國民黨軍整編第三師後,南下圍攻確山,迫使國民黨軍從大別山回援。
1948年1月,第七師機關分散至豫皖蘇邊區各分區工作,加強地方武裝建設,其部隊分別編入第八、第九師。3月,參加洛陽戰役,擔任對洛陽東南和北面的主攻,全殲國民黨青年軍第二。六師。第八師二十三團一營首先突破東門,被華東野戰軍授予“洛陽營”榮譽稱號。6月,參加豫東戰役,與兄弟部隊一起攻占開封,全殲守軍,後在睢寧地區協同兄弟部隊全殲區壽年兵團。9月,參加濟南戰役,向商埠攻擊,突破西門,為解放濟南做出了貢獻。第八師師長王吉文在戰鬥中犧牲。11月至1949年1月,參加淮海戰役,協同兄弟部隊先在徐州以西張公店殲滅國民黨第一八一師和曹縣保全旅,後在殲滅黃維兵團和杜聿明集團中做出了貢獻。
1949年2月,根據中央軍委關於統一全軍編制及部隊番號的命令,華東野戰軍第三縱隊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二軍,屬第三野戰軍第七兵團建制。孫繼先任軍長,丁秋生任政治委員,彭德清任副軍長,來光祖任參謀長,劉春任政治部主任。第八師第二十四團和膠東軍區南海獨立團合編為第六十四師,馬冠三任師長,李荊山任政治委員;第八師改稱六十五師,陳士法任師長,王六生任政治委員;第九師改稱第六十六師,謝斌任師長,劉偉任政治委員。全軍3.2萬餘人。4月,參加渡江戰役,在安徽蕪湖地區渡江後,進軍浙東,解放餘姚、寧波,肅清穿山半島殘餘國民黨軍。7月,攻占象山,殲滅國民黨軍第八十七軍殘部。8月,攻占大榭島和梅山島,殲滅國民黨軍第七十五軍兩個團。10月初,攻占金塘島,全殲國民黨軍第一。二師。
1950年1月,王一平任軍政治委員,張秀龍任副軍長,王六生任政治部主任。5月,攻占定海本島和岱山、長塗等島嶼,和兄弟部隊一起解放了舟山群島。
上述這段征戰大事記,軍史學者能讀懂,我這個老兵能領會,年青人讀來,未必會有興趣,也看不懂,什麼這個戰,那個戰,不知道是咋回事。老兵我細細解讀那崢嶸歲月,字裡行間,閃耀著將士們的勇敢、智慧,是用生命和鮮血創造的紀錄。我覺得,每次戰鬥,每個重要事件,每個英雄人物,都能寫成一部書,一部有血有淚、有悲有情的歷史。
我在第二十二軍工作和戰鬥了整整八年,是“母軍”的一名老小兵。入伍時是“小八路”,在這個軍中長大。我隨著這支被陳毅讚譽為“頭等兵團”的英雄部隊,從抗戰後期到三年多的解放戰爭,從山東到浙東,從津浦路上大反攻作戰,從滕縣、鄒縣、泗縣、宿北、魯南、泰安、孟良崮、濟寧、沙土集、許昌、金剛寺、確山、洛陽、開封、睢杞、濟南、淮海、渡江、渡海等重大的戰役戰鬥,我都跟隨著這個部隊。我總覺得像熟悉自己的家人一樣了解我的“母軍”。但坐下來細想,又覺得像兒子對母親那樣,親她愛她,又說不出老娘那一生怎么走過的,她的坎坷,她的歡樂,兒子真的難以說出。但我曾隨著“母軍”的腳步,走遍了大江南北,從普通一兵做起,做過營部文書、團部幹事,還在連隊代理過指導員。解放戰爭年代,我在“母軍”里做新華社隨軍的前線記者、《麓水支社》記者,最後還擔任了《麓水報》總編輯。我憑著先天性的優越條件,經常接觸軍師團的首長,毫不誇張地說,我對每位軍、師指揮員都比較熟悉。戰場上常常和他們在一個指揮所,親眼看著他們指揮作戰。“頭等兵團”第八師先後有兩位師長——王麓水、王吉文戰死最前線,我都是很快趕到了他們倒下的現場。我採訪報導過許多英雄、模範人物的事跡,他們的聲音、笑貌,一一留在我的記錄本和記憶里。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約我這個二十二軍的老兵寫第二十二軍的征戰紀實,我總覺得力不從心。那么多的戰役和戰鬥,那么多的事件,真不知道從何寫來。想來想去,王麓水、王吉文兩位英雄師長以及馬立訓、安保全、陳金合、郭繼勝、林茂成、張明等英雄人物,應該是這部書的主體。他們是“頭等兵團”的驕傲,是這支英雄部隊的鋼骨鐵筋,也是這支部隊造就出的大功臣、大英雄。
在記述山東抗日戰爭的史書里,都寫有陳毅、羅榮桓、徐向前三位軍事家的篇章。我想也應該在書中,寫寫三位元帥在山東的豐功偉業。我一字一句讀著《三帥在沂蒙》一書中張震老將軍的序言,他說:
“在長期的革命戰爭中,我們黨創造了許多塊革命根據地,沂蒙山區就是著名的根據地之一。在這塊英雄的土地上,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羅榮桓、徐向前、陳毅先後工作戰鬥了近10年。他們高舉民族解放的大旗,憑著對黨對人民對革命事業的無限忠誠,模範地貫徹黨中央確定的路線、方針、政策;他們遵照毛澤東同志的軍事思想和建軍路線,緊緊地依靠人民民眾,動員、組織浩浩蕩蕩的革命大軍,為發展和壯大黨組織及黨領導下的人民民主政權和人民武裝做出了卓越貢獻。他們靈活運用毛澤東同志的戰略戰術,憑著豐富的鬥爭經驗和卓越的指揮才能,率領廣大軍民築起了摧不毀、打不垮的血肉長城。他們在十分艱苦的條件下,不屈不撓,浴血奮戰,創造了許許多多以小勝大、以弱勝強的光輝戰例,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建立了不朽的功勳,贏得了人民民眾衷心愛戴和信賴。在中國革命史上譜寫了光輝燦爛的篇章。”
每天坐在電腦前,我讀著一本又一本史料,回想著沂蒙山、抱犢崮、“老八師”,還有我參加過的鐵道游擊隊……往事如煙。
《第二十二軍軍史》是這樣記載的:抗日戰爭開始,徐向前、羅榮桓率先帶領著一批精兵強將,從晉南、冀中到了山東。在沂蒙山區最艱苦的戰爭中,他們用心血和智慧,培養造就了一支又一支精兵,第二十二軍就在其中。陳毅還直接指揮過第二十二軍前身的“老八師”作戰,“很好的頭等兵團”、“紀律為各軍之冠”,是他給這支部隊的評語和最高獎賞。
老兵我以年近八十歲的雙手,敲打著鍵盤,轉動著滑鼠,覺得這不是寫作,是對“母軍”最後盡一點點孝心。
儘管這樣,我還是覺得,一個兒子不會完全理解自己的母親。
張麟2006年11月23日於北京國防大學二號院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