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訪

第五訪別名:字仲謀 代表作:《臨清樓文集一部》他忠於職守,處事公正,深受邊境羌族人民的信服。後來在護羌校尉任上去世。

基本信息

第五訪

中文名:第五訪
別名:字仲謀
民族:漢
職業:循吏
國籍:中國
出生日期:生卒不詳
代表作:《臨清樓文集一部》
出生地:陝西省涇陽縣龍泉鄉埝口伍村(東漢中期京兆長陵)人。
為司空第五倫的族孫。年幼時父母去世,家境貧困,時常給田主當僱工,以侍奉兄嫂。他酷愛讀書,勞作之餘,一有空閒時間,便研習學問。長大後出外做官,初任郡功曹,不久舉薦為孝廉,補任蜀郡新都縣(治今四川省新都縣西)令。政事治理,教化大行,三年之間,鄰縣百姓爭著歸附,戶口比初上任時增加了10倍。
由於政績卓著,第五訪升任張掖郡(治今甘肅省張掖縣西北)太守。適逢年成不好,糧價騰貴,穀物漲到幾千錢一石。第五訪看到許多百姓挨餓,便打算開倉賑濟饑民。下屬官吏害怕遭到譴責,勸他上奏朝廷後再說。第五訪道:“如果上奏朝廷,等待批准,這是不打算要這些百姓了。我樂意以個人的身家性命救助他們!”於是下令拿出倉庫的儲蓄,來救濟無食的饑民。順帝(125—144年在位)不僅沒有責怪他,還頒示璽書予以獎勵。第五訪為了幫助百姓恢復生產,他親自巡行各地,視察農田,勸民耕種。那年獲得豐收,糧價由先一年的一石几千錢下降到一石几百錢,百姓安居樂業,一郡得以保全。
不久,第五訪被調任南陽郡(治今河南省南陽市)太守。免官後,拜護羌校尉,專門執掌西羌事務。他忠於職守,處事公正,深受邊境羌族人民的信服。後來在護羌校尉任上去世。
第五訪和茂陵縣人秦彭一道被譽為東漢有名的“循吏”。

史籍記載

後漢書 循吏列傳
第五訪字仲謀,京兆長陵人,司空倫之族孫也。少孤貧,常傭耕以養兄嫂。有閒暇,則以學文。仕郡為功曹,察孝廉,補新都令。政平化行,三年之間,鄰縣歸之,戶口十倍。
遷張掖太守。歲飢,粟石數千,訪乃開倉賑給以救其敝。更懼譴,爭欲上言。訪曰:「若上須報,是棄民也。太守樂以一身救百姓!」遂出谷賦人。順帝璽書嘉之。由是一郡得全。歲余,官民並豐,界無奸盜。
遷南陽太守,去官。拜護羌校尉,邊境服其威信。卒於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