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屆中國新聞獎

第二十六屆中國新聞獎

第二十六屆中國新聞獎是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主辦的評選活動,於2016年11月2日揭曉。中國新聞獎是經中央宣傳部批准的全國性年度優秀新聞作品最高獎,由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主辦,每年評選一次。

基本信息

獎項簡介

第二十六屆中國新聞獎頒發現場第二十六屆中國新聞獎頒發現場
2016年11月2日,來自全國報社、通訊社、電台、電視台和新聞網站的256件作品獲中國新聞獎,其中特別獎3件,一等獎40件(含10個新聞名專欄),二等獎85件,三等獎128件。
獲第二十六屆中國新聞獎特別獎的新華社通訊《勝利的號角·和平的宣示》描寫細膩,現場感強、歷史感強,充分展示中國人民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的堅定決心;人民日報評論《凝聚當代中國的價值公約數——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直面社會現實,生動、鮮活地闡釋重大而又深刻的時代主題,思想性強,說理性強,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磅力作;中央電視台電視訊息《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在京隆重舉行》選材精心,以鏡頭語言呈現紀念大會莊重熱烈氛圍,展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重要歷史現場。

獲一等獎的四川日報文字訊息《629戶人的藏鄉走出359名大學生》、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廣播系列《致我們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記》、江蘇廣播電視總台電視訪談《老馮家的“傳家寶”》等作品角度新穎,報導生動鮮活,體現了記者敏銳的洞察力和深入紮實的採訪作風。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採訪製作的《WhoisXiDada?》生動活潑地展示了外國留學生眼中的中國領導人的形象,語言清新,形式新穎,充分體現了新媒體的特點。獲新聞名專欄的經濟日報《視點》、長江日報《市民大講堂》、江蘇廣播電視總台《網羅天下》、大眾網《獨立調查》等欄目深入解析社會熱點,積極回應大眾關切,澄清謬誤、明辨是非,傳遞社會正能量,為全面深化改革營造良好輿論氛圍,體現了媒體的社會責任和使命擔當。

頒獎機構

中國記協將於近期舉辦第二十六屆中國新聞獎、第十四屆長江韜奮獎頒獎會,為本屆中國新聞獎、長江韜奮獎獲獎者頒獎。

獲獎名單

第26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解放日報《2015年9月4日<解放日報>要聞1-4版》
第26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上海廣播電視台《生命的記憶——猶太人在上海》
第26屆中國新聞獎二等獎:文匯報《在這裡,找到患者信任的理由》
第26屆中國新聞獎二等獎:新聞晨報《向4S店“黑幕”宣戰》
第26屆中國新聞獎二等獎:新民晚報《飛來“瘋”》
第26屆中國新聞獎二等獎:上海廣播電視台《簡政放權下級部門如何接得住》
第26屆中國新聞獎二等獎:東方網《“老”評彈的新發展:年輕管理團隊的互聯+眾籌推廣》
第26屆中國新聞獎二等獎:新聞記者《媒體“涉恐”新聞的倫理探討》
第26屆中國新聞獎三等獎:澎湃新聞網《親歷尼泊爾震後:整座城市都在艱難癒合累累傷痕》
第26屆中國新聞獎三等獎:上海廣播電視台《“我的區縣我的家,我們一起來勾畫”:對話區縣委書記》
第26屆中國新聞獎三等獎:上海廣播電視台《2015年8月13日<新聞夜線>》
第26屆中國新聞獎三等獎:新聞記者《突發事件,靠什麼終結輿論追問?》

撤銷事件

撤銷作品撤銷作品
在第二十六屆中國新聞獎評選中,中國記協評獎辦公室共收到評議舉報意見97條,經核查,有16件獲獎作品存在重新製作編輯、重新製作導語或申報材料非播出版等情況。本屆評審會主任會研究決定,撤銷16件作品中國新聞獎獲獎資格。
按照《中國新聞獎、長江韜奮獎評選辦法》(記協發[2016]1號)第九條“處罰辦法”規定,如發現本屆中國新聞獎參評作品、獲獎作品有抄襲、虛假、失實或與刊播時不一致,《推薦表》等申報材料有造假、虛報、篡改、偽造及未按規定程式推薦、評選等違規問題,一經查實,即撤銷該作品參評或獲獎資格;對推薦單位和報送單位予以警告和誡勉談話,被誡勉談話的推薦單位不得參加下一屆該項目評選;對上述參評作品的作者、編輯予以通報批評。
希望各地區各單位從中吸取教訓,加強新聞從業人員作風建設,嚴格采編工作管理,完善審核辦法和機制,堵塞管理漏洞,切實維護新聞工作的公信力,確保中國新聞獎評選工作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