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堂

第一課堂

親職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三大支柱,而親職教育又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和起點,是人生的“第一課堂”。

基本信息

家庭德育課

關心愛護未成年人,加強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親職教育所處的地位和作用至關重要。只有讓家庭成為未成年人德育的“第一課堂”,與學校、社會一起構成相互支撐的教育陣地,才能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讓家庭成為未成年人德育的“第一課堂”,家長必須承擔起“第一老師”的責任。家庭是一個人與社會最早的接觸點,成長的開端。現在對一般家庭來說,當父母的把子女養大已不成為問題,但對於子女的教育往往忽視。相當多的父母忙於自己的工作事業,疏於對子女的教育和管理。特別是單親家庭和父母在外打工的家庭,由於“第一老師”的缺位,“第一課堂”在事實上也就成了空殼。如果孩子自控能力差,生活、學習中遇到一點挫折,或受到社會上的一些不良誘惑,極易引起心理和生理上的失衡,輕則厭學、輟學,重則失足。俗話說:“養不教,父之過。”無論個人的事業有多么重要、工作有多么忙,即便已解除婚姻關係,父母也沒有推卸自己所承擔的法定責任的理由。

讓家庭成為未成年人德育的“第一課堂”,亟待建立科學的親職教育理念。改革開放後,電視、網際網路拉近了我們與世界的距離,也使親職教育在理念和方法上出現了一個暫時的“不應期”。時下,不少家長教育子女“重智輕德”,只注重智力投資、智力開發,忽視對子女道德教育和良好品質行為習慣的養成。為了孩子成龍成鳳,不惜剝奪其參加勞動、社會實踐活動和關心社會與他人的權利。有的“重保護輕自立”,對子女百依百順,溺愛有加,把孩子視為家庭中的“小皇帝”。這種教育理念作用的結果,使孩子嬌性、任性、心理脆弱、奢侈浪費、害怕艱苦、只有自我、缺乏愛心、行為失范。另外,傳統的訓誡式的教育方法也不適應現代孩子教育的特點,眾多家長由於不懂孩子的心理特點,缺乏豐富的知識,很難與孩子形成心靈上的溝通。建立科學的親職教育理念,要求家長成為“學習型家長”。

讓家庭成為未成年人德育的“第一課堂”,需要每個家庭成員做出表率。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受社會的制約,是社會諸關係的縮影,社會上的一些不良影響必然反映到家庭中,家庭成員的言行舉止也必然影響未成年人的成長。好的家風,可以使子女從小養成好的品性。不良的家風,可能使子女形成不良的習慣。家庭潛移默化的作用,對子女思想道德的形成影響深遠,比之言教更為重要。每個家庭成員在未成年人面前的一言一行都應自慎,事事處處注意做出表率。加強“第一課堂”教育,每一個家庭成員都負有重要的責任。

推進親職教育

親職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三大支柱,而親職教育又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和起點,是人生的“第一課堂”。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親職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並強調要重視和發展親職教育。

按照中央的部署,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創造性的開展工作,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支持、婦聯牽頭、有關職能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的社會化、開放式工作格局,家庭、學校、社會三結合教育網路的銜接配合逐步完善,親職教育知識的宣傳覆蓋面不斷擴大,親職教育理論研究不斷深入,家長學校、父母課堂、講座諮詢、家教講師團等各種形式的親職教育活動廣泛開展,親職教育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全國親職教育工作“十一五”規劃》對新時期發展和推進親職教育作出了新的部署。貫徹落實《規劃》提出的各項任務,適應億萬家庭對下一代成長的新期望、新需求,親職教育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一是要引導家長更新教育觀念,改變重物質關心、輕精神關懷,重智育、輕德育,重言傳、輕身教的做法,促進孩子的全面健康發展。二是要推動家長轉變教育角色和教育方法,從單純教育者變為共同學習者,從單向灌輸轉變為雙向互動,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多與孩子平等交流與溝通,多給孩子支持和鼓勵。三是要促進親職教育從封閉型向開放型拓展,鼓勵家長主動走進學校、融入社區,參與到“三結合”的教育網路中來,支持孩子走出家門,積極參加社區的各類活動,讓孩子在活動中愉悅身心、接受教育。四是要關心和幫助農村留守流動兒童的親職教育。農村富餘勞動力的轉移使我國產生了2000多萬農村留守兒童和近2000萬進城務工人員子女。這些特殊群體未成年人的親職教育需要我們更多的關心和支持。要積極探索總結、宣傳推廣成功經驗做法,為留守兒童享受到親情的關愛創造更好的條件,為流動兒童適應新的生活環境營造更好的氛圍,使所有的孩子都能在良好的親職教育環境中健康快樂成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