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丫鬟

《第一丫鬟》是一部反映晚清及民國晉商家庭生活的長篇小說,故事開篇敘述了那段殘酷的歷史背景下楓葉飄零的環境,從八國聯軍侵華、慈禧西逃到義和團與皇室衛隊的廝殺,從靈兒的流落晉鄉到她走進晉商大院,在岳家大院錯落有致,亭台樓閣、水榭花池相互掩映,雕樑畫棟、粉飾彩繪精妙迷人的岳府院落之中,靈兒開始了她人生中一種不同與皇宮的精彩生活,在這種生活中,她經歷著一個少女從情竇初開到幹練從容的人生轉變,也切身體會著這人世間的情與愛的欣喜與悲傷,纏綿與苦痛。

基本信息

第一丫鬟

內容簡介

《第一丫鬟》是一部反映晚清及民國晉商家庭生活的長篇小說;主人公靈兒便是整個故事之中的靈魂人物,她像一條無形的金線,活躍在故事之中,將所有人物的活動貫穿起來。

故事開篇敘述了那段殘酷的歷史背景下楓葉飄零的環境,從八國聯軍侵華慈禧西逃到義和團與皇室衛隊的廝殺,從靈兒的流落晉鄉到她走進晉商大院,在岳家大院錯落有致,亭台樓閣、水榭花池相互掩映,雕樑畫棟、粉飾彩繪精妙迷人的岳府院落之中,靈兒開始了她人生中一種不同與皇宮的精彩生活,在這種生活中,她經歷著一個少女從情竇初開到幹練從容的人生轉變,也切身體會著這人世間的情與愛的欣喜與悲傷,纏綿與苦痛。

作者簡介

李永斌,筆名三月,山西人,當過工人、機關幹部,後在商海沉浮,又到報社工作。熱愛山西文化,業餘時間潛心研究晉商文化,多有心得。2000年開始文學創作,初期主要作品發表於省內報刊和網路。2005年9月開始創作反映晉商文化的長篇小說《第一丫鬟》,深受山西文化界推崇,亦為網友喜愛。2007年12月該作簽約於北京逍遙堂國際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作者擔任四十集同名電視劇編劇。

編輯推薦

晚清至民國年間,家國劇變、民生疾苦、商業凋敝。一個從皇宮流落到晉商岳家大院的丫鬟,憑藉自己的智慧、才幹和悟性,不辭辛勞,走西口、進京城、下南方,一步步成為大院女主人和絕頂商人,使岳家在風雨飄搖的年代立於不倒:她身後也留下了一個個謎團……官路匪路商幫路路路皆通富人窮人一股人人人為友。

一部家國劇變的風雲史,一個由皇宮丫鬟蛻變為絕頂晉商的典型成長故事;一台揭秘晉商成功之道的商業大戲!

由小說改編的四十編同名電視連續劇正火熱籌拍中。

目錄

第一章 流落民間

第二章 大院深深

第三章 教堂之動劫

第四章 大院女人

第五章 後院起火

第六章 年關劫案

第七章 舊主老奴

第八章 與匪為友

第九章 元宵認母

第十章 神秘侍衛

第十一章包頭事變

第十二章 首出西口

第十三章 一夢定緣

第十四章 雲岡秘會

第十五章大同風波

第十六章 風雲難測

第十七章 義結金蘭

第十八章 為情私奔

第十九章 街頭義舉

第二十章 入主大院

第二十一章 舅甥相認

第二十二章 兩案謎情

第二十三章 京城之行

第二十四章 亂世艱難

第二十五章 忠難之姻

第二十六章 家國劇變

第二十七章 落葉飄零

……

序言

一個春日的下午,我認識了本書作者李永斌。他中等個兒,目光灼爍,清瘦瘦的,充滿活力。談話間他從挎包里取出一疊厚厚的書稿,說讓我看看。我讀後的第一感覺,這部作品雖不完全臻美,但題材新穎,頗有亮點,值得修改。後經作者潛心打磨,幾易其稿,現將由廣西人民出版社付梓出版了。確是一件幸事。

在當今喧譁騷動、亂花迷眼的文壇上,李永斌的《第一丫鬟》以其特有的審美視角和藝術魅力,獨放異彩。

第一,小說給我們講了一個好故事。小說藝術的魅力就在於它的故事性。古今中外的好小說好作品,大多是因為這些小說描寫了動人故事而流傳後世的。《第一丫鬟》中的丫鬟是誰,她是誰的丫鬟,她在乾什麼,她的性格命運又將會怎樣……懸念連連迭現,疑團撲朔迷離,緊緊吸引著讀者,去關注人物的行蹤。西太后賜給靈兒的一顆價值連城的夜明珠是小說發展的一個焦點。圍繞靈兒和夜明珠,作品較為集中地描寫了清代末期四十年間的世態滄桑、國力衰微、民族命運遭遇巨大變遷,波瀾壯闊的社會景象,流貫其中。

其次,小說描寫晉商,不落俗套。晉商是儒商,商道即人道,作品中除岳家外,又寫到了祁縣喬家平遙李家、太谷曹家、榆次常家等商家,但作者的立足點不是寫他們彼此間的爾虞我詐、恩怨仇殺,而是寫晉商的大度大氣,寫晉商的經營之道,恪守信用,以誠為本,岳家和常家後人捐棄前嫌,合力經營,共謀發展。這種經營之道,就是一種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於國於民都是十分可貴有益的,作者避免了以往同類題材小說和影視作品過多渲染商戰商機中物慾及其拜金主義的傾向。

文摘

1949年冬,太原郊區小店村

一個獨居八年、雙目失明一年多的老太太走完了她人生的最後一站,臨終時,她將陪伴自己多年的睡枕捐獻給了前來看望她的村幹部

老太太雙目滾出了一串孤獨的淚,她走了。安排完她的後事,細心的工作人員才打開了外三層、里三層,縫的結結實實、看似很普通的睡枕,這時,一顆晶瑩發亮的珠子出現在人們的面前。

經文物專家鑑定,此圓珠並非普通的珠寶,而是一顆罕見的夜明珠,她之前的主人應該是清末慈禧皇太后

傳說中慈禧有兩顆夜明珠,一顆隨她所葬,後被軍閥孫殿英所盜;那么這一顆究竟是孫殿英盜出的那一顆,還是不被人知的另一顆?這在當時成了不解之謎。

這顆夜明珠究竟如何落入老太太之手,她的真實身份又是何人?她在小店村獨居八年,沒有人知道她之前的情況。人們說,太原解放前一位國民黨軍官不時來看望她,還說那位軍官對她很尊重。

按其推斷,她應該有過尊貴的身份。

那位軍官已隨閻錫山到了台灣,知道的線索因此而中斷。

這位老太太究竟有著何等不凡之身,人們猜測甚多,多少年來迷霧重重。三十多年後,原受中共派遣到台灣的岳致方輾轉回到大陸尋親,這才揭開了塵封多年的夜明珠背後的故事

1900年。

清澈的汾河流了多年悄悄地斷了,旱災降臨到太行山。春來已久,大地仍是荒蕪一片。

庚子年春,原山東巡撫毓賢帶著十幾名擔任衛隊的義和團成員就任山西巡撫。在毓賢的支持下,義和團運動在三晉大地如火如荼地爆發了。省府的東夾巷教堂、大北門教堂以及一些教會醫院、教會學校先後被焚燒,城內的外國傳教士則被毓賢以保護安全為藉口,全部監禁於豬頭巷客館。不久,慈禧太后密電各地督撫殺絕洋人,大部分擁有正常思維並能真正從大局出發的督撫都抵制了這個亂命,有的省甚至派兵護送洋人避難。全國數十名督撫中,唯一執行了慈禧太后密電的,就是山西巡撫毓賢。他將四十四名外國傳教士、十七名中國教徒以及從壽陽押來的英國教師畢翰道一家七口全部帶到巡撫衙門西轅門前,在百姓的圍觀之下逐一殺害,行將就戮的婦孺哀號之聲慘不忍聞。教民們被殺後,梟首示眾,剖心棄屍,備極殘酷。

山西中部靈石縣,義和團也在城內奉毓賢之命散發傳單、設壇拜神、殺戮教民。教民們紛紛躲入教堂避難,然而仍有數百名包括婦孺老弱在內的教民慘遭屠殺。原馨宜泉東家常明坤全家五口遇難。

百姓在恐慌中度日。

日月輪換,楓葉紅了,似乎要喚醒這沉睡的山疙梁,陡峭的石縫中一株

……

每個女人 都活在時代里

2008-12-15 來源:當代女報

故事從1900年開始,八國聯軍入侵,慈禧狼狽出逃,慈禧的貼身丫鬟靈兒緊要關頭和她對換衣衫,引開刺客。靈兒落入市井,歷盡千辛回到老家山西,進入一家莊園,從此開始了自己的字號生涯。

大時代 小人物

她聰慧可人,面相嬌美,憑著一股子靈氣和韌勁一路從小少奶奶做到了字號的大掌門,她一生命運多舛,劫難無處不在,惟有一個信念,絕不放棄。

清末年代應了混亂的荒涼,亂世出英雄成了定理,只是英雄泛濫,不成體統,俠士豪客從江湖走進了小說,瞬間又從結尾步向了尾聲。英雄的出處沒人問津,英雄的作為沒人唏噓,突然闖進了一群小人物,嘻哈窮酸中惹盡大眾眼。他們太平凡,平凡的正如你能輕易成為的人,他們太市井,市井的正如你每天都能看到的人,他們太有故事,一顰一笑都是戲碼。多大的時代,就有多小的人物,相輔相成,這是戲劇,亦是生活。

《第一丫鬟》將這個時代放在清末的山西,以晉商文化為背景,將生意融入到江湖,一個算盤便了了故事的清淡。晉商以誠信為本,利益為旨,他們結合了山西的地域風土、人情世故,儒家治商,不動聲色,這是十足的大智慧,裡面藏著滿滿的人生。

時代總會被終結,但人物卻因小而被銘記。

一個女人 一部史詩

李永斌這次的故事由一個女人引出全部線索,丫鬟的角色給了她人間百味的混搭色調,80個主要人物中以女人為重心,好像一部民國的《紅樓夢》,大觀園改成了大字號,穿著清朝的絲綢改成了民國的布褂,女人間的爾虞改成了一群女人和時代的爭鬥,磚石砌成的大院改成了木樓階梯環繞的宅子,明朗的氣候改成陰霾的冷淡。

女人在時代中扮演了了不起的角色,山西水土養育下的情結在陰柔下彰顯力量,嫁接了《喬家大院》里晉商的文化,添加了更多山西民俗民風,一部小說也好,一部影視劇也罷,故事背後更多深藏的是人與人之間的變化。只是用女人的嘴和手更能表現出不同文化下的背景訴求,她們不為人知的世界裡有太多沒有挖掘的秘密。

百年、千年流過的只是時間,城市蘊藏的只是地界,女人在時間和地界中扮演出彩的角色,笑中藏刀,刀里引劍,誰都是對方的買家,誰都能賣了你的人生。

山西女人骨子裡透著隱忍,天生精明,不甘於命運。陝西女人更厚重安靜,穩妥規劃,沒有太多欲望糾纏。城市賦予了女人不同的性格和言語,故事賦予了女人不同的角色和遭遇,時代賦予了女人不同的需求和期望。

《第一丫鬟》就是講了一個這樣的故事,20萬字的歷史只屬於女人,史詩般成就她主義文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