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其珍

符其珍(1775~1845),字聘三,號曉峰。海南文昌東閣鎮竹君村人,嘉慶辛酉(1801年)拔貢,廷試一等。以知縣用。歷任湖北省石首等十餘縣,又補孝感縣,皆以清勤著稱。旋調署湖安仁縣事,又署武陵縣。值大水,沖潰西關外堤,民多淹沒。珍倡捐修理,賑饑拯溺,士民制錦稱頌。乙巳年升太常寺博士。未及任而卒。宦橐蕭然。官民醵金扶櫬以歸。生平愛好書法。蓄前賢真跡不少。

基本信息


符其珍生於清乾隆四十年(1775),兄弟有六,他排行三,容貌端莊,丰神韶秀。家窮而好學,在私塾讀時,為先生及村人所器重,他求知慾極強,口不絕吟於六藝之文,手不停披於百家之篇,並頗有見地。尤其醉心詩學,對諸家詩體均有深入細緻的研究,並能博採眾家之長,在當時頗有聲名。
嘉慶二年(1797),科進庠,嘉慶六年(1801)科拔貢,入京朝考,欽取一等。七月引見,奏旨以知縣試用。歷任湖北省京山、應城、孝感、武陵等縣知縣,後署理襄樊同知。
雖然官位不高,但卻能屬盡職守,為百姓做了不少有益的事情。任京山縣知縣時,因當地文風不振,於是修建了本邑書院,並設立了“基金”,獎勵學有所成之士。任應城縣知縣時,因黃河決堤,洪水泛濫,農田和村莊被毀無數,百姓苦不堪言。其憂心如焚,捐出僅有的一點資存,並廣為募捐,終於修復了大堤,使周圍百姓免遭黃水之災,百姓對此感恩載德,稱之為“父母官”。
道光年間,任孝感縣知縣。當時孝感的一些地方盜匪橫行,百姓不堪其苦,遠避他鄉。符其珍採取各種措施平息了匪患,百姓陸續返回了家園。因土地荒蕪,顆糧無收,百姓只能靠野菜充飢。親帶糧兵,安民丈田,救賑災區,使百姓得以解倒懸之苦。任武陵縣知縣時,因天大旱,致使農田變為白地,百姓死於饑渴者無數。其十分同情百姓的遭遇,“造施場,施飲食”,使許多百姓免於一死。
道光二十五年(1845),升太常寺博士內廉京官。但因病未赴任,不久病逝,享年70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