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藏遺珍

宋藏遺珍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佛教界同人影印宋版《磧砂藏》,因該版多有缺佚,釋范成奉命訪求缺本,搜訪至山西趙城廣勝寺,發現了舉世罕見的金刻《大藏經》4757卷。該藏即為著名的《趙城藏》。1934年,北京三時學會在《金藏》中選擇了其他宋版藏經所闕的珍本,如《傳燈玉英集》、《景祐天竺字源》、《大中祥符法寶錄》、《天聖釋教總錄》、《景祐新修法寶錄》等總計四十九種,題為《宋藏遺珍》,共三集十二函一百二十冊。為使這海內外罕見的孤存古籍得以同廣大讀者見面,我們特將這一在《大藏經》刊刻史中占有獨特地位的《宋藏遺珍》整理出版,以滿足學術界和佛教界廣大人士的需要。

主要內容

本書所收四十九部佛書中,有若干部系罕見之佛典。茲列舉如次:

(1)《大乘僧伽吒法義經》

(2)《清淨毗奈耶最上大乘經》

(3)《雙峰山曹侯溪寶林傳》(除卷六)

(4)《傳燈玉英集》

(5)《成唯識論述記科文》

(6)《因明論理門十四過類疏》

(7)《因明正理門論疏》

(8)《瑜伽師地論義演》

(9)《大唐開元釋教廣品歷章》

(10)《大中祥符法寶錄》

(11)《天聖釋教總錄》

(12)《景祐新修法寶錄》

(13)《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疏》

(14)《上生經疏會古通今新鈔》

相關說明

由於這批珍本成書時間在《趙城金藏》運抵北平之前,未經戰亂損毀,因此,其版本價值和完整性無與倫比。就學術研究而言,此書堪稱《趙城金藏》之姊妹篇,可互見閱覽。

另詳:分類詳細目錄(不單單由以上目錄,三時學會所輯偏重於唯識與瑜伽理論)

上集 第一函

大聖殊師利菩薩佛剎功德莊嚴經三卷 唐 釋不空 譯

大方廣如來藏經一卷 唐 釋不空 譯

金剛頂經一字頂輪王瑜伽一切時處念誦成佛儀軌一卷 唐 釋不空 譯

金剛頂降三世大儀軌法王教中觀自在菩薩心眞言一切如來蓮華大曼茶羅品一卷 唐 釋不空 譯

修習若波羅蜜菩薩觀行念誦儀軌一卷 宋 釋施護 譯

佛說十力經一卷 唐 釋勿提提犀魚 譯

佛說回向輪經一卷 唐 屍羅達摩 譯

佛說勝義空經一卷 宋 釋施護 譯

佛說清淨心經一卷 宋 釋施護 譯

佛說十地經九卷 唐 釋屍羅達摩 譯

金色童子因緣經十二卷 宋 釋惟淨 譯 宋 釋法護 譯

佛說開覺自性般若波羅密多經四卷 宋 釋惟淨 譯

上集 第二函

諸法集要經十卷 宋 釋日稱 等譯

父子合集經二十卷 宋 釋日稱 等譯

佛說大乘僧伽吒法義經三卷 宋 釋日稱 等譯

佛說清淨毗奈耶最上大乘經二卷 宋 釋智吉祥 等譯

佛說隨勇尊者經一卷 宋 釋施護 等譯

仁王般若陀羅尼釋一卷 唐 釋不空 譯

觀心論一卷 隋 釋智顗 撰

大唐正元續開元釋教録三卷 唐 釋圓照 撰

上集 第二~三函

御製蓮華心輪廻文偈頌二十五卷 宋 太宗趙匡胤 撰

御注金剛般若經疏宣演三卷 宋 釋道氣 撰

維摩疏記六卷 唐 釋湛然 撰

上集 第二~四函

雙峯山曹侯溪寶林傳七卷 唐 釋智炬 輯

傳燈玉英集九卷 宋 王隨 輯

景祐天竺字源七卷 宋 釋惟淨 等撰

中集 第一函

成唯識論述記七卷 唐 釋窺基 撰

成唯識論述記科文二卷 唐 釋窺基 撰

中集 第一~二函

成唯識論掌中樞要三卷 唐 釋窺基 撰

因明論理門十四過類疏一卷 唐 釋窺基 撰

法苑義林二卷 唐 釋窺基 撰

因明入正理論疏二卷 唐 釋窺基 撰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幽贊一卷 唐 釋窺基 撰

阿彌陀經通贊疏一卷 唐 釋窺基 撰

妙法蓮華經玄贊三卷 唐 釋窺基 撰

中集 第三函

瑜伽師地論略纂疏十一卷 唐 釋窺基 撰

中集 第三至五函

瑜伽師地論義演二十二卷 唐 釋清素 撰

中集 第五~六函

瑜伽師地論記十三卷 唐 釋道倫 撰

下集 第一函

大唐開元釋教廣品歷章十五卷 唐 釋玄逸 撰

下集 第一~二函

大中祥符法寶録十六卷 宋 趙安仁 等撰

天聖釋總録二卷 宋 闕名 撰

景祐新修法寶録十四卷 宋 呂洟簡 等撰

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疏一卷 唐 釋窺基 撰

上生經疏會古通今新抄二卷 唐 釋詮明 撰

上生経疏隨新抄科文一卷 □ 闕名 撰

宋藏遺珍目錄:

上集

大聖文殊師利菩薩佛剎功德莊嚴經三卷 唐 不空 譯

大方廣如來藏經 唐 不空 譯

金剛頂經一字頂輪王瑜伽一切時處念誦成佛儀軌 唐 不空 譯

金剛頂降三世大儀軌法王教中觀自在菩薩心真言一切如來蓮華大曼荼羅品 唐 不空 譯

修習般若波羅蜜菩薩觀行念誦儀軌 唐 不空 譯

佛說十力經 唐 勿提提犀魚 譯

佛說回向輪經 唐 屍羅達摩 譯

佛說勝義空經 宋 施護 等譯

佛說清淨心經 宋 施護 等譯

佛說十地經九卷 唐 屍羅達摩 譯

金色童子因緣經十二卷 宋 惟淨 等譯

佛說開覺自性般若波羅蜜多經四卷 宋 惟淨 等譯

諸法集要經十卷 宋 日稱 等譯

父子合集經二十卷 宋 日稱 等譯

佛說大乘僧伽咤法義經卷二、六、七 宋 金總持 等譯

佛說清淨毗奈耶最上大乘經卷上、中 宋 智吉祥 等譯

佛說隨勇尊者經 宋 施護 等譯

仁王般若陀羅尼釋 唐 不空 譯

觀心論(亦名 煎乳論) 隋 智顗 述

大唐正元續開元釋教錄三卷 唐 圓照

御製蓮華心輪迴文偈頌二十五卷 宋 太宗

御注金剛般若經疏宣演卷上、五、下 唐 道氤

維摩疏記六卷 唐 湛然

大唐韶州雙峰山曹侯溪寶林傳卷一至六、八 唐 智炬

傳燈玉英集卷二、三、五、六、八、十、十二、十四、十五 宋 楊億

景佑天竺字源七卷 宋 惟淨 等

中集

成唯識論述記卷一、二、四、七至十 唐 窺基

成唯識論述記科文

成唯識論掌中樞要三卷 唐 窺基

因明論理門十四過類疏 唐 窺基

法苑義林卷三、五 唐 窺基

因明入正理論疏卷中、下 唐 窺基 撰 唐 慧沼 續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幽贊卷上 唐 窺基

阿彌陀經通贊疏卷下 唐 窺基

妙法蓮華經玄贊卷一、三、四 唐 窺基

瑜伽師地論略纂疏卷一、三、五、六、八至十三、十五 唐 窺基

瑜伽師地論義演卷一、四、六、七、八、十一、十二、十五、十七、十九、二十、二十六、二十八至三十五、三十八、四十 唐 清素 述

瑜伽師地論記卷一、二、五至七、九至十二、十六、十七、十九、二十 新羅 道倫

下集

大唐開元釋教廣品歷章卷三至十、十二至十五、十七、十九、二十 唐 玄逸

大中祥符法寶錄卷三至八、十至十八、二十 宋 趙安仁 等編

天聖釋教總錄卷中、下 宋 惟淨 等編

景佑新修法寶錄卷一、二、四、六、八至十、十二至十四、十六至十八 總錄 宋 呂夷簡 等編

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疏卷下 唐 窺基

上生經疏會古通今新抄卷二、四 遼 詮明

上生經隨新抄科文

宋藏遺珍分冊目錄: (本段文字由於二兄整理,橙色字為以縮印本補齊者。)

宋藏遺珍_001_大聖文殊師利菩薩佛剎功德莊嚴經

宋藏遺珍_002_大方廣如來藏經_二經合本

宋藏遺珍_003_金剛頂降三世大儀軌法王教中觀自在菩薩心真言一切如來蓮華大曼荼羅品_六經合本

宋藏遺珍_004_佛說十地經_卷1-3

宋藏遺珍_005_佛說十地經_卷4-6

宋藏遺珍_006_佛說十地經_卷7-9

宋藏遺珍_007_金色童子因緣經_卷1-5

宋藏遺珍_008_金色童子因緣經_卷6-9

宋藏遺珍_009_金色童子因緣經_卷10-12

宋藏遺珍_010_佛說開覺自性般若波羅蜜多經

宋藏遺珍_011_諸法集要經_卷1-5

宋藏遺珍_012_諸法集要經_卷6-10

宋藏遺珍_013_父子合集經_卷1-5

宋藏遺珍_014_父子合集經_卷6-10

宋藏遺珍_015_父子合集經_卷11-15

宋藏遺珍_016_父子合集經_卷16-20

宋藏遺珍_017_佛說大乘僧伽吒法義經_五經合本

宋藏遺珍_018_大唐正元續開元錄_卷上

宋藏遺珍_019_大唐正元續開元錄_卷中下

宋藏遺珍_020_御製蓮華心輪迴文偈頌_卷1-4

宋藏遺珍_021_御製蓮華心輪迴文偈頌

宋藏遺珍_022_御製蓮華心輪迴文偈頌

宋藏遺珍_023_御製蓮華心輪迴文偈頌

宋藏遺珍_024_御製蓮華心輪迴文偈頌

宋藏遺珍_025_御注金剛般若經疏宣演

宋藏遺珍_026_御注金剛般若經疏宣演

宋藏遺珍_027_御注金剛般若經疏宣演

宋藏遺珍_028_維摩疏記

宋藏遺珍_029_維摩疏記

宋藏遺珍_030_雙峰山曹侯溪寶林傳_卷1-3

宋藏遺珍_031_雙峰山曹侯溪寶林傳_卷4-5

宋藏遺珍_032_雙峰山曹侯溪寶林傳_卷6-8

宋藏遺珍_033_傳燈玉英集_卷2-5

宋藏遺珍_034_傳燈玉英集_卷6-8

宋藏遺珍_035_傳燈玉英集_卷10-12

宋藏遺珍_036_傳燈玉英集_卷14-15

宋藏遺珍_037_景佑天竺字源_卷1-2

宋藏遺珍_038_景佑天竺字源_卷3

宋藏遺珍_039_景佑天竺字源_卷4-5

宋藏遺珍_040_景佑天竺字源_卷6-7

宋藏遺珍_041_成唯識論述記_1_卷1

宋藏遺珍_042_成唯識論述記_2_卷2

宋藏遺珍_043_成唯識論述記_3_卷4-7

宋藏遺珍_044_成唯識論述記_4_卷8

宋藏遺珍_045_成唯識論述記_5_卷9

宋藏遺珍_046_成唯識論述記_6_卷10

宋藏遺珍_047_成唯識論述記科文_卷1-2

宋藏遺珍_048_成唯識論掌中樞要_卷上_1

宋藏遺珍_049_成唯識論掌中樞要_卷中_2

宋藏遺珍_050_成唯識論掌中樞要_卷下_3

宋藏遺珍_051_因明論理門十四過類疏

宋藏遺珍_052_法苑義林

宋藏遺珍_053_法苑義林

宋藏遺珍_054_因明入正理論疏_卷中_1

宋藏遺珍_055_因明入正理論疏_卷下_2

宋藏遺珍_056_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幽贊_卷上-阿彌陀經通贊疏_卷下

宋藏遺珍_057_妙法蓮華經玄贊_卷1_1

宋藏遺珍_058_妙法蓮華經玄贊_卷3_2

宋藏遺珍_059_妙法蓮華經玄贊_卷4_3

宋藏遺珍_060_瑜伽師地論略纂疏_卷1_1

宋藏遺珍_061_瑜伽師地論略纂疏_卷3_2

宋藏遺珍_062_瑜伽師地論略纂疏_卷5_3

宋藏遺珍_063_瑜伽師地論略纂疏_卷6-9_4

宋藏遺珍_064_瑜伽師地論略纂疏_卷10-11_5

宋藏遺珍_065_瑜伽師地論略纂疏_卷12_6

宋藏遺珍_066_瑜伽師地論略纂疏_卷13_7

宋藏遺珍_067_瑜伽師地論略纂疏_卷15_8

宋藏遺珍_068_瑜伽師地論義演_卷1_1

宋藏遺珍_069_瑜伽師地論義演_卷4_2

宋藏遺珍_070_瑜伽師地論義演_卷6_3

宋藏遺珍_071_瑜伽師地論義演_卷7_4

宋藏遺珍_072_瑜伽師地論義演_卷8_5

宋藏遺珍_073_瑜伽師地論義演_卷11_6

宋藏遺珍_074_瑜伽師地論義演_卷12_7

宋藏遺珍_075_瑜伽師地論義演_卷15_8

宋藏遺珍_076_瑜伽師地論義演_卷17_9

宋藏遺珍_077_瑜伽師地論義演_卷19_10

宋藏遺珍_078_瑜伽師地論義演_卷20_11

宋藏遺珍_079_瑜伽師地論義演_卷26_12

宋藏遺珍_080_瑜伽師地論義演_卷28_13

宋藏遺珍_081_瑜伽師地論義演_卷29_14

宋藏遺珍_082_瑜伽師地論義演_卷30-31_15

宋藏遺珍_083_瑜伽師地論義演_卷32_16

宋藏遺珍_084_瑜伽師地論義演_卷33_17

宋藏遺珍_085_瑜伽師地論義演_卷34_18

宋藏遺珍_086_瑜伽師地論義演_卷35_19

宋藏遺珍_087_瑜伽師地論義演_卷38-40_20

宋藏遺珍_088_瑜伽師地論記_卷1_1

宋藏遺珍_089_瑜伽師地論記_卷2_2

宋藏遺珍_090_瑜伽師地論記_卷5_3

宋藏遺珍_091_瑜伽師地論記_卷6_4

宋藏遺珍_092_瑜伽師地論記_卷7_5

宋藏遺珍_093_瑜伽師地論記_卷9_6

宋藏遺珍_094_瑜伽師地論記_卷10_7

宋藏遺珍_095_瑜伽師地論記_卷11_8

宋藏遺珍_096_瑜伽師地論記_卷12_9

宋藏遺珍_097_瑜伽師地論記_卷16_10

宋藏遺珍_098_瑜伽師地論記_卷17_11

宋藏遺珍_099_瑜伽師地論記_卷19_12

宋藏遺珍_100_瑜伽師地論記_卷20_13

宋藏遺珍_101_大唐開元釋教廣品歷章_1_卷3-4

宋藏遺珍_102_大唐開元釋教廣品歷章_2_卷5-6

宋藏遺珍_103_大唐開元釋教廣品歷章_3_卷7-9

宋藏遺珍_104_大唐開元釋教廣品歷章_4_卷10-12

宋藏遺珍_105_大唐開元釋教廣品歷章_5_卷13-14

宋藏遺珍_106_大唐開元釋教廣品歷章_6_卷15-17

宋藏遺珍_107_大唐開元釋教廣品歷章_7_卷19-20

宋藏遺珍_108_大中祥符法寶錄_1_卷3-7

宋藏遺珍_109_大中祥符法寶錄_2_卷8-11

宋藏遺珍_110_大中祥符法寶錄_3_卷12-15

宋藏遺珍_111_大中祥符法寶錄_4_卷16-20

宋藏遺珍_112_天聖釋教總錄_中-下

宋藏遺珍_113_景佑新修法寶錄_1_卷1-6

宋藏遺珍_114_景佑新修法寶錄_2_卷8-13

宋藏遺珍_115_景佑新修法寶錄_3_卷14-17

宋藏遺珍_116_景佑新修法寶錄_4_卷18-總錄

宋藏遺珍_117_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疏_卷下

宋藏遺珍_118_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疏_卷下

宋藏遺珍_119_上生經疏會古通今新抄_卷2_1

宋藏遺珍_120_上生經疏會古通今新抄_卷4_2-上生經疏隨新抄科文

宋藏遺珍 宋藏遺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