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倬雲

基本信息

簡介

符倬雲(1900―1936),昌江縣四更鎮(今屬海南省東方市)來南村人。1915年符倬雲與劉開漢、關昌榮等少年同時考入昌江縣第一高國小校讀書。

經歷

1919年5月10日,國民黨廣東省政府發下公文,要求每縣送3名黎童進入兩廣師範讀書,其時上學名額競爭十分激烈,當時正在一高國小讀書的符倬雲以黎童的身份參加了考試,被廣州教忠師範學校錄取。在師範讀書期間,符倬雲與昌江籍在穗學生劉開漢、吳永泰和史丹等人發起成立“昌江縣改造同志會”,參加該會的有李永典、文國憲、符瑞、吉茂芬和劉綬譜等人,其會宗旨是:打倒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紳、打倒列強,破除迷信,提倡民主和科學,起到了在家鄉宣傳進步思想的作用。

1924年夏秋之交的時節,符倬雲在校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國民黨廣東省黨部委派符倬雲返回昌江縣,籌建國民黨昌江縣黨部,經過一番緊鑼密鼓的工作後,國民黨昌江縣黨部終於在昌城的南門廟宣告成立。黨部成立後,符倬雲任黨部書記,史丹任黨部宣傳部長,關昌榮任黨部組織部長,李永典、符應升、趙敬熙、文其華和趙建中等人任幹事,從此昌江縣歷史上第一次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

1927年4月12日,國民黨發動反革命政變,同年4月25日,昌江縣國民黨縣長古蔭萱糾集土豪劣紳王大生、林顯才、文昭周、黃善寶等結成反動聯盟,煽動一些不明真相的民眾,衝擊國民黨昌江縣黨部,搗毀機關,搶劫檔案,並綁架符倬雲到旦場村作人質。訊息傳開後,史丹組織縣一高國小100多名學生迅速趕到旦場村,國民黨被迫釋放符倬雲。昌江縣轟轟烈烈的革命運動從此轉入了低潮。不久,符倬雲只身前往上海,後又輾轉到浙江大學,找到正在該大學讀書的史丹,與史丹商量後,符倬雲便到南京去並以優異成績考入了國民黨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前身為黃埔軍校),在校期間,符倬雲共產黨員的身份被校方偵知,這樣符倬雲又被迫離開了學校。辭別浙江之前,史丹介紹他到昌江縣第二國小執教,這樣符倬雲便安下心來,在昌江縣第二國小教書育人,從此,符倬雲與馬白山、馬秋江李定南、陳岩、黃清霞等人成為同事,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昌江縣第二國小一度成為昌江縣革命的橋頭堡和防波堤。

1936年10月,符倬雲因病而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