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鴴

笛鴴

笛鴴,屬鴴科(Charadriidae)是鴴形目的一科.

基本信息

外形特徵

笛鴴長約18厘米,翼展38厘米,重43-63克。它們的頭大而且圓,頸短厚,鳥喙短小。笛鴴的羽毛色澤細膩,這種鳥類首選在海灘為棲息地,其擬沙狀的羽毛便於有效的偽裝。在春季和夏季,會長出獨特的繁殖羽,出現一條黑色的條紋斑帶橫跨前額和環繞頸部。此時,腿也從淺黃色到明亮的橙色,原本黑色的短喙會在喙基處變成半截橙色鳥喙。

生活習性

笛鴴是一種北方的候鳥,冬天的時候會遷徙至墨西哥灣、美國的南大西洋海岸及西印度群島,在每年的三月則會回歸北方。棲息於沙質海灘,水庫或河流沙洲,以及鹼性濕地,低海拔的植被稀疏的地區優先。
笛鴴會停下來覓食,並會俯身向前捕捉食物。它們由朝到晚都會覓食。它們吃水中的蟲、昆蟲、軟體動物及甲殼類。它們很少聚居,一般只有3或4隻,但在冬天覓食的時候,可以甚至多達100隻。當有人接近時,它們都會奔跑及飛走。

分布範圍

笛鴴分布圖
分布於巴哈馬巴貝多百慕達加拿大古巴多米尼加共和國瓜德羅普海地牙買加馬提尼克墨西哥,荷屬安的列斯群島,尼加拉瓜,波多黎各,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特克斯凱科斯群島,美國,英屬維京群島,維京群島,美國。
旅鳥:安圭拉,安提瓜和巴布達,厄瓜多,聖基茨和尼維斯,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

保育狀況

現時整體上笛鴴並非瀕危物種,但卻在五大湖被列為澦危,其餘的地方則被列為近危。它們減少的原因是棲息地的消失及人類活動的影響,一些高危的棲息地因而關閉。雖然自此後數量上有明顯增長,但仍不能免除於近危的狀況。現時保護笛鴴的方法有保存其棲息地及巢穴、教育及限制貓狗進入繁殖區域。在加拿大方面,笛鴴亦被列為瀕危物種。

生長繁殖

笛鴴的繁殖地由加拿大的紐芬蘭省南部至南卡羅萊納州北部。它們於每年的四月中旬會開始在沙灘交配,並在沙灘或石灘上生蛋。大部份笛鴴都會在第一次時生4隻蛋,每隔1天左右生一隻蛋。第二或第三次時則會生2或3隻蛋。雄鳥及雌鳥會一同孵化,一般約需時27天,很多時所有蛋都會在同一時間孵化。
出生後兩個星期的笛鴴。雛鳥出生後數小時內便可覓食。雙親會保護它們,並警告它們有關危險,會扮作折翼來吸引及引開獵食者。雛鳥會以沙來偽裝,故很多時意外地被車死。雛鳥需要30天時間才學懂飛行。它們在換羽前最少能夠飛行50米。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2010年鳥類紅色名錄——近危(NT)。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