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石[鄭燮所作七言絕句]

竹石[鄭燮所作七言絕句]
竹石[鄭燮所作七言絕句]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竹石》是清代畫家鄭燮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是一首詠竹詩。詩人所讚頌的並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剛毅。前兩句讚美立根於破岩中的勁竹的內在精神。開頭一個“咬”字,一字千鈞,極為有力,而且形象化,充分表達了勁竹的剛毅性格。再以“不放鬆”來補足“咬”字,勁竹的個性特徵表露無遺。次句中的“破岩”更襯托出勁竹生命力的頑強。後二句再進一層寫惡劣的客觀環境對勁竹的磨練與考驗。不管風吹雨打,任憑霜寒雪凍,蒼翠的青竹仍然“堅勁”,傲然挺立。“千磨萬擊”、“東南西北風”,極言考驗之嚴酷。這首詩借物喻人,作者通過詠頌立根破岩中的勁竹,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絕不隨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全詩語言質樸,寓意深刻。

基本信息

詩句原文

竹石

清-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鬆,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

注釋譯文

相關作品相關作品

竹石:紮根在石縫中的竹子。

咬定:比喻根扎得結實,像咬著青山不鬆口一樣。

立根:紮根,生根。

原:本來,原本,原來。

破岩:破裂的岩石。

磨:折磨,挫折,磨鍊。

擊:擊打。

堅勁:堅定強勁。

任:任憑。

爾:你。

譯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點也不放鬆,

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縫中。

千種磨難萬種擊打仍然堅韌挺拔,

無論你刮的是東西南北什麼風。

解說

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題畫詩。首二句說竹子紮根破岩中,基礎牢固。次二句說任憑各方來的風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擊打,它們仍然堅定強勁。作者在讚美竹子的這種堅定頑強精神中,還表達了自己不怕任何擊打的硬骨頭精神。這首詩常被用來形容革命者在鬥爭中的堅定立場和受到敵人擊打決不動搖的品格。

這首詩表面寫竹,其實是寫人,詩中的勁竹象徵了詩人面對種種艱難困苦,寧折不彎,決不向任何黑暗勢力屈服的品格,和不肯與黑暗社會同流合污的錚錚傲骨。

作品鑑賞

【賞析一】

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題畫詩。首二句說竹子紮根破岩中,基礎牢固。次二句說任憑各方來的風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擊打,它們仍然堅定強勁。作者在讚美竹石的這種堅定頑強精神中,隱寓了自己風骨的強勁。“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常被用來形容革命者在鬥爭中的堅定立場和受到敵人擊打決不動搖的品格。

【賞析二】

這首詩著力表現了竹子那頑強而又執著的品佳。既是讚美了岩竹的題畫詩,也是一首詠物詩,開頭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擬人化,已傳達出它的風神;後兩句進一步寫岩竹的品格,她經過了無數次的磨難,長就了一身特別挺拔的丰姿,決不懼怕來自東西南北的狂風。鄭燮不但詠竹詩美,而且畫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話說是“畫竹子以慰天下勞人”。所以這首詩表面上寫竹,其實是寫人,寫作者自己那種正直倔強的性格,決不向任何邪惡勢力低頭的高傲風骨。同時,這首詩也能給我們以生命的感動,曲折惡劣的環境中,戰勝困難,面對現實,像岩竹一樣剛強勇敢。

【賞析三】

這首詩原來是一幅畫的題詩,後來漸漸流傳開來。“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講的是翠綠的竹子牢牢地生長在青山上面,它的根須深深地扎在破損的岩石縫隙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講的是長在岩石縫隙里的竹子,經受了千百次的磨難,依然堅韌不拔,任憑你從四面八方刮來陣陣狂風。

詩人用“千磨萬擊”、“東西南北風”和“破岩”比喻竹子在成長過程中的種種困難,而竹子仍然要“咬定青山不放鬆”,還要“立根破岩中”,把根深深地扎進去。詩人借竹子的這種精神,抒發了他不畏磨難,堅韌不拔的樂觀人生態度。我也要學習竹子的這種不怕困難的精神。

【賞析四】

這是一首是在竹石圖上的題畫詩,作者詠的是竹石,但已不是對自然界竹石的一般描寫,而是蘊含了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作者以物喻人,實寫竹子,讚頌的卻是人。詩人屹立的青山,堅硬的岩石為背景而基礎,說竹子“咬定青山”,“立根破岩”,“千磨萬擊”。“堅勁”則正是這個歷經風吹雨打的竹子和竹子所象徵的人的真實寫照。因此,可以說,詩歌通過歌詠竹石,塑造了一個百折不撓,頂天立地的強者的光輝形象。全詩元末清初新流暢,感情真摯,語言雖然通俗但意義深刻而意味深長。

【賞析五】

這首詩表面純為寫景,但絕不是對自然景物的白描。這個畫面有鮮明的象徵意義,破岩惡風,壓制摧殘著竹枝的生長,讓人聯想到封建王朝的殘酷統治,這正是當時腐朽黑暗社會環境的象徵和寫照。竹枝“咬”住青山,紮根岩石,挺立風中,雖經千磨萬擊,不管是在炎夏還是在殘冬,仍然節節向上,傲然屹立;一個“咬”字使讀者感到多少頑強的力量,這不正是作者那種不屈不撓的高尚人格的映射嗎?破岩惡風是兇殘的,但在惡勢力的催殘中,竹枝不僅沒有屈服,反而更加堅勁挺拔。竹子“立根破岩”不但不足慮,反倒磨練出堅韌的特質;人面對貧窮亦不足恥,反而正好磨礪自己的品格。從這強烈的對比中,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作者對惡勢力的強烈憎惡,更能體會到作者對竹所象徵的那種剛強人格的崇高讚美。

詩人高度的技巧還體現在語言具有人格化的特徵,“咬定”、“不放鬆”等擬人手法的運用,再有對竹枝形態描繪上。“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這裡的竹,分明是堅韌頑強的鬥士!人格化的手法,使讀者感到親切、真實,不僅為詩中的自然美陶醉,更為其性格美所感染。千磨萬擊指經受各種磨難,東西南北風指來自各方面的擊打和壓力,惡勢力無處不有,準確地概括了那個黑暗時代的特徵。一個“咬”字,表現出了倔強和堅韌的性格,還顯示出了無窮的韻味和奇妙的意境。以“咬”字開篇,突兀奇峭,入手不凡,真是令人拍案叫絕。“任爾東西南北風”,一個“任”字,多么生動、準確地寫出了傲竹凜風而立,斗惡不止的英雄氣概!

全詩短短四句,無僻字,不用典,通俗明白,卻有一股令人震撼的力量。第一句寫根堅,第二句寫石基,第三句寫磨難,第四句寫骨氣;句句推進,前後照應,作者描繪了一幅堅韌、剛直、不屈的竹枝形象,表面寫竹,實際寫人,不管經受多少擊打,承受多少壓力,多少磨難,依然心志堅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表達了作者剛烈、堅忍不拔的品格。

作者簡介

鄭燮鄭燮

鄭燮,又名鄭板橋,字克柔,號板橋,又號理庵,江蘇興化人,生於1693年,卒於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之一,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擅畫蘭竹。

板橋先世,三代都是讀書人,曾祖新萬,庠(xiang)生;祖父清之,儒官,父立本,字立庵,廩(lin)生。

1693年癸酉,康熙三十二年十月二十五日生於興化城東門古板橋。4歲母汪夫人去世;5歲父繼聚郝夫人。14歲繼母郝夫人卒。少時讀書真州毛家橋約於是年前後,20歲從興化前輩陸種園先生寫詞。23歲與周邑人徐氏成婚,24歲中秀才,26歲開始教館。30歲父鄭立庵卒,31歲約於本年賣畫揚州,陸續約十年時間。其子亦約於本年夭折。39歲1731年辛亥雍正九年,妻徐氏卒。40歲1732年,壬子雍正十年,秋赴南京參加鄉試,中舉人,作《得南闈捷音》,43歲二月揚州北郊與饒五姑娘定情,題《西江月》一闕。

44歲,1736丙辰,乾隆元年,二月至三月,在京應考,中二甲第八十八名進士。45歲,乳母費氏卒,復得程羽宸資助,納饒氏。50歲,1742壬戌,乾隆七年,春為范縣縣令,兼暑朝城縣。52歲妾饒氏生子。54歲由范縣改任濰縣,連任七年。60歲年底,卸去縣官職務。63歲與李禪、李方膺合作《三友圖》73歲4月作《竹石圖》,5月3日作《修竹新篁圖》。1765年乙酉之年(乾隆三十年)的十二月十二日,病逝於興化城內升仙盪畔擁綠園中,身後無子,以鄭墨之子鄭田過繼,葬子城東之管阮莊(今大垛鎮管阮村)。

板橋《閒居》云:“荊妻拭硯磨新墨,弱女持箋學楷書”。傳說板橋學書,夜間誤以指在徐氏體膚上畢恭畢敬練習,徐氏云:“人各有體”。這句話觸動了板橋,於是從古人的書體中學一半,撇一半,創立了“六分半書”。《七歌》述徐氏生二女一子,30歲後又一女。作為“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曾當過十二年七品官,他清廉剛正,在任上,他畫過一幅墨竹圖,上面題詩:“衙齋臥聽瀟瀟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他對下層民眾有著十分深厚的感情,對民情風俗有著濃重的興趣,在他的詩文書畫中,總是不時地透露著這種清新的內容和別致的格調。茶,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其父親鄭立庵是縣私孰教師,教授幾百名學生。鄭燮自幼隨父親讀書,愛讀歷史書和詩文詞集,博學強記,所讀的書都能背誦。少年時在真州毛家灣讀書。康熙秀才、雍正壬子年(1732年)到南京鄉試中舉人。乾隆元年丙辰1736年赴北京禮部試,中進士。乾隆七年1742年出任山東范縣令。乾隆十一年1746年調任濰縣縣令。鄭燮為官,愛民如子,任濰縣縣令時,正逢荒年,不顧他人阻擾,開倉貸糧,令老百姓寫借條,救活一萬多人;還大興土木,修建水池,招收饑民工作就食。當年入秋又歉收,鄭燮把老百姓的借條,一把火燒掉;濰縣老百姓感戴他的恩德,為他建立生祠堂。鄭燮對於民事處理公正,十二年沒有一件冤案。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游山東,封鄭燮為書畫史,鄭燮自刻印章一枚:《乾隆東封書畫史》。

鄭燮為官清廉,後來因老病罷官客居揚州,身無長物,只有廖廖幾捲圖書,便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之一,其詩、書、畫被世人稱為“三絕”。其詩宗陶淵明、陸放翁,畫竹似蘇東坡。鄭燮的書法揉合行書、草書,自成一體,自號“六分半書”,後人稱為“板橋”體。

著作有《板橋詩鈔》、《板橋詞鈔》、《板橋家書》、《板橋題畫》、《板橋先生印冊》等自刻本行世。

讀書教書

他的先祖於明洪武州閶門遷居興化城內至汪頭,至鄭板橋已是第十四代。父親鄭之本,字立庵,號夢陽,廩生,鄭板橋品學兼優,家居授徒,受業者先後達數百餘人。

1693年11月22日子時鄭板橋出生,其時家道已經中落,生活十分拮据。

四歲時,生母汪夫人去世,十四歲又失去繼母鄭夫人。乳母費氏是一位善良、勤勞的勞動婦女,給了鄭板橋悉心周到的照顧和無微不至的關懷,成了鄭板橋生活和感情上的支柱。鄭板橋資質聰慧,三歲識字,至八、九歲已在父親的指導下作文聯對。少時隨父立庵至真州毛家橋讀書。

十六歲從鄉先輩陸種園先生學填詞。

二十歲左右考取秀才。二十三歲娶妻徐夫人。是年秋鄭板橋首次赴北京,於漱雲軒手書小楷歐陽修《秋聲賦》。

二十六歲至真州之江村設塾教書。

三十歲,父親去世,此時板橋已有二女一子,生活更加困苦。作《七歌》,慨嘆“鄭生三十無一營”。

坎坷人生

父為廩生,四歲喪母,由繼母撫養長大。

談到板橋的家世,亦屬書香門第。至其父時,家道中落,雖有學養,僅考得個稟生,枯守家園,教幾個蒙童,生活相當清苦。板橋是獨子,不幸三歲喪母,依靠乳娘費氏撫養。這位乳娘乃是他祖母的侍婢,感主人之恩,不顧自己的丈夫與孩子,而到鄭家來共度患難,每日清晨,背負著瘦弱的板橋,到市上作小販,寧願自己餓著肚子,總得先買個燒餅給孩子充飢。後來,她自己兒子雖當了八品官,請她回去享福,她仍寧可留在鄭家吃苦。板橋特為乳娘寫了一首詩,詩前縷述患難恩撫的經過情景,詩為:“平生所負恩,不獨一乳母,長恨富貴遲,遂令慚恧久,黃泉路迂闊,白髮人老醜,食祿千萬鍾,不如餅在手。”

板橋的繼母郝氏,賢慧而有愛心,可惜體弱,禁不住饑寒的煎熬,於板橋十四歲時即去世,對未成年的孩子來說,也是一項很大的打擊。

康熙秀才(十九歲)、雍正舉人(四十歲)、乾隆進士(四十四歲),雖才華蓋世,跨越三朝,然50歲時才做了個七品芝麻官。

他十九歲時中了秀才,二十三歲時結婚,為了生活,到揚州去賣字畫,無人賞識,很不得意,有時逛逛青樓,卻從不嫖娼,或借酒澆愁,顯得消沉。迨至他三十歲時,父親窮困而死,後來兒也飢餓而死,境遇至慘。所幸他四十歲中了舉人,四十四歲中了進士。再到揚州,因已有了名氣,他的字畫連同舊作,都被當成墨寶,他慨於炎涼的世態,特地刻了一方印章蓋在他的作品上,印文為“二十年前舊板橋”,多少也帶點自嘲的意味。

辭官窮困

鄭板橋辭官回家,“一肩明月,兩袖清風”,惟攜黃狗一條,蘭花一盆。一夜,天冷,月黑,風大,雨密,板橋輾轉不眠,適有小偷光顧。他想:如高聲呼喊,萬一小偷動手,自己無力對付,佯裝熟睡,任他拿取,又不甘心。略一思考,翻身朝里,低聲吟道:“細雨濛濛夜沉沉,梁上君子進我門。”

此時,小偷已近床邊,聞聲暗驚。繼又聞:“腹內詩書存千卷,床頭金銀無半文。”小偷心想:不偷也罷。轉身出門,又聽裡面說:“出門休驚黃尾犬。”小偷想,既有惡犬,何不逾牆而出。正欲上牆,又聞:“越牆莫損蘭花盆。”小偷一看,牆頭果有蘭花一盆,乃細心避開,足方著地,屋裡又傳出:“天寒不及披衣送,趁著月黑趕豪門。”

賣畫揚州

“民於順處皆成子,官到閒時更讀書”。官濰七年,板橋無論是在吏治還是詩文書畫方面都達到了新的高峰,吏治文名,為時所重”。板橋居官十年,洞察了官場的種種黑暗,立功天地,字養生民”的抱負難以實現,歸田之意與日俱增。1753年,鄭板橋六十一歲,以為民請賑忤大吏而去官。去濰之時,百姓遮道挽留,家家畫像以祀,並自發於濰城海島寺為鄭板橋建立了生祠。去官以後,板橋賣畫為生,往來於揚州、興化之間,與同道書畫往來,詩酒唱和。1754年,鄭板橋游杭州。復過錢塘,至會稽,探禹穴,游蘭亭,往來山陰道上。1757年,六十五歲,參加了兩淮監運使虞見曾主持的虹橋修禊,並結識了袁枚,互以詩句贈答。這段時期,板橋所作書畫作品極多,流傳極廣。

由於生活困苦,鄭板橋在三十歲以後至揚州賣畫為生,實救困貧,託名”風雅”。在揚州賣畫十年期間,也穿插著一些旅遊活動。不幸的是徐夫人所生之子去世,鄭板橋曾作詩以致哀。三十二歲出遊江西,於廬山結識無方上人和滿洲士人保祿。出遊北京,與禪宗尊宿及其門羽林諸子弟交遊,放言高論,臧否人物,因而得狂名。在名期間,結織了康熙皇子、慎郡王允禧,即紫瓊崖主人。

三十五歲,客於通州;讀書於揚州天寧寺,手寫《四書》各一部。三十七歲時作《道情十首》初稿.三十九歲,徐夫人病歿。鄭板橋十載揚州,結論了許多畫友,金農、黃慎等都與他過往甚密,對他的創作思想乃至性格都有著極大的影響。

最後歲月

1766年1月22日(乾隆三十年十二月十二日)板橋卒,葬於興化城東管阮莊,享年七十三歲。板橋二子均早卒,以堂弟鄭墨之子鄣田嗣。

寫作背景

1693年癸酉,康熙三十二年十月二十五日生於興化城東門古板橋。4歲母汪夫人去世;5歲父繼聚郝夫人。14歲繼母郝夫人卒。少時讀書真州毛家橋約於是年前後,20歲從興化前輩陸種園先生寫詞。23歲與周邑人徐氏成婚,24歲中秀才,26歲開始教館。30歲父鄭立庵卒,31歲約於本年賣畫揚州,陸續約十年時間。其子亦約於本年夭折。39歲1731年辛亥雍正九年,妻徐氏卒。40歲1732年,壬子雍正十年,秋赴南京參加鄉試,中舉人,作《得南闈捷音》,43歲二月揚州北郊與饒五姑娘定情,題《西江月》一闕。

44歲,1736丙辰,乾隆元年,二月至三月,在京應考,中二甲第八十八名進士。45歲,乳母費氏卒,復得程羽宸資助,納饒氏。50歲,1742壬戌,乾隆七年,春為范縣縣令,兼暑朝城縣。52歲妾饒氏生子。54歲由范縣改任濰縣,連任七年。60歲年底,卸去縣官職務。

63歲與李禪、李方膺合作《三友圖》。

73歲4月作《竹石圖》,5月3日作《修竹新篁圖》。1765年乙酉之年(乾隆三十年)的十二月十二日,病逝於興化城內升仙盪畔擁綠園中,身後無子,以鄭墨之子鄭田過繼,葬子城東之管阮莊(今大垛鎮管阮村)。

板橋《閒居》云:“荊妻拭硯磨新墨,弱女持箋學楷書”。傳說板橋學書,夜間誤以指在徐氏體膚上畢恭畢敬練習,徐氏云:“人各有體”。這句話觸動了板橋,於是從古人的書體中學一半,撇一半,創立了“六分半書”。

《七歌》述徐氏生二女一子,30歲後又一女。

作為“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曾當過十二年七品官,他清廉剛正,在任上,他畫過一幅墨竹圖,上面題詩:“衙齋臥聽瀟瀟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他對下層民眾有著十分深厚的感情,對民情風俗有著濃重的興趣,在他的詩文書畫中,總是不時地透露著這種清新的內容和別致的格調。茶,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茶是鄭板橋創作的伴侶,“茅屋一間,新篁數竿,雪白紙窗,微浸綠色,此時獨坐其中,一盞雨前茶,一方端硯石,一張宣州紙,幾筆折枝花。朋友來至,風聲竹響,愈喧愈靜”。

鄭板橋的藝術成就,是他一生最光輝最絢爛的部分,他的作品富有思想性、創造性、戰鬥性,把深刻的思想內容與完美的藝術形式較好地統一起來,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板橋風格。他的作品成為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學藝術遺產,不僅受到中國人民的喜愛,而且受到了世界許多國家文學家藝術家的重視。

鄭板橋是一位充滿個性的藝術家,深受人民民眾喜愛,他一生留下許多動人的故事,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他在文學藝術上的偉大成就,奠定了他在中國文化史上的突出地位。近年來,文化界、學術界對鄭板橋的介紹不斷普及,對他的研究不顧深入,電視台插出了反映他生平和趣事的電視劇,出版界推出了《鄭板橋全集》、《鄭板橋評傳》等一大批有價值的著作。鄭板橋是揚州人民的驕傲,這位在揚州的土地上成長和成名的藝術家,正作為世界文化名人的形象受到人們的日益重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