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啄木鳥雲南亞種

竹啄木鳥雲南亞種,屬脊索動物門,鴷形目,拉丁名Gecinulus grantia indochineensis,在中國大陸,分布於雲南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越南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竹啄木鳥雲南亞種(學名:Gecinulus grantia indochineensis)為竹啄木鳥的亞種之一。在中國大陸,分布於雲南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越南

編號:

2381

拉丁目名:

PICIFORMES

中文目名:

鴷形目

中文科名:

啄木鳥科

拉丁科名:

Picidae

中文屬名:

竹啄木鳥屬

拉丁屬名:

Gecinulus

拉丁種名:

grantia

拉丁亞種:

indochineensis

定名人:

Delacour

年代:

1927

中文名:

竹啄木鳥雲南亞種

ogenus:

Gecinulus

原始文獻:

Bull. Brit. Orn. Cl. 47: 154

模式產地:

Vietnam

國內分布:

Yunnan

資料來源:

A Synopsis of the Avifauna of China (中國鳥類區系綱要)

形態特徵

體型中等(25 厘米)的紅褐色啄木鳥,頭淡皮黃色。上體純紅褐色為識別特徵。與黃嘴栗啄木鳥區別在上體少黑色橫紋。雄鳥前頂紅色。
竹啄木鳥雲南亞種indochinensis頭部橄欖金黃色,上體橄欖黃綠色,尾黑而基部橄欖色,下體橄欖褐色,雄鳥頭頂及枕緋紅。

鑑別特徵

雄鳥的額和頭頂粉紅色,頭的其餘部分為暗金黃色;雌鳥頭無粉紅色, 而全為淡金黃色;雌雄鳥上體為暗的血紅色,下體為烏黑色。

雄性成鳥

額和頭頂深粉紅色,頭的其餘部分為暗金黃色;背橄欖黃綠色,腰、尾 上覆羽為暗的血紅色;尾羽褐色,各羽具寬闊的黃白色橫斑,外側尾羽外羽片具與腰相 同的暗血紅色;飛羽黑褐色,初級飛羽外羽片為暗血紅色與暗橙色相間;次級飛羽的外 羽片為亮血紅色,較背部為亮。下體的頦、喉為污淡黃白色;胸、腹及尾下覆羽、兩脅 為淡橄欖褐色。

雌性成鳥

與雄鳥相似,但頭上無粉紅色,而是全為淡金黃色;下體的烏黑色稍 淡;其餘與雄鳥完全相同。
虹膜棕紅;嘴基鉛藍色,先端淡角黃色;腳鉛綠色,爪淡綠黃色。

生活習性

喜竹林及次生林,高可至海拔1000米。 註:有時作為竹啄木鳥G. viridis的一亞種。
叫聲:甚喧鬧。不斷重複帶鼻音的聯絡叫聲chaik-chaik-chaik…,粗啞的 cheereker-chereker-chereker急叫聲似松鴉

分布範圍

分布於雲南西部、西南部耿馬、南部西雙版納、東南部河口(留鳥)。國外見於越 南和寮國。

物種保護

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