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刻藝術品

竹刻藝術品

竹刻藝術品出現在大約2000多年以前的春秋戰國時期,但竹刻開始形成專門的藝術則是明代中期。竹雕大體分兩類:一類為竹面雕:如香筒、筆筒。臂擱、扇骨等;一類為立體圓雕:即竹根雕。

自古以來人們就喜歡雕飾器物。大約在2000多年以前的春秋戰國時期,人們便普遍使用竹製的用具了,但竹刻開始形成專門的藝術則是明代中期。竹與松、梅被稱為“歲寒三友”,歷來深受人們的喜愛。詩人寫竹,畫家畫竹,藝人刻竹,平凡而普通的竹給予一種超然的美。因此,竹刻藝術品數百年來一直是中國人嗜喜之物。竹雕大體分兩類:一類為竹面雕:如香筒、筆筒。臂擱、扇骨等;一類為立體圓雕:即竹根雕。雕刻作品多為人物鳥獸等立體形象之物。我國的竹資源極為豐富,盛產竹子的江南嘉定和金陵,是明清時期竹刻藝術的兩大中心。嘉定派以朱鶴、朱纓、朱稚征祖孫三代為代表。由於他們藝術修養極高,工韻語,善繪畫、書法、篆刻等,在竹刻時用刀如運筆,生動有力,人物及動物神態親切自然。在朱氏三世的努力下,“嘉定派”成為當時全國竹刻藝術最大的流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