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說嶺南

圖書簡介

《童說嶺南——聽彭嘉志講古仔》系列圖書一共6冊,分別是《街巷探秘》《廣飲廣食》《小腳走古蹟》《萬水千山》和《名人逐個講》,涵蓋了嶺南文化中最有特點的幾個方面。這五冊圖書於2016——2017年分別推出,該系列叢書以少年兒童喜聞樂見的講古形式,介紹優秀嶺南文化,並指導少年兒童學習講古技巧,旨在讓少年兒童了解嶺南文化中“講古”這一傳統藝術形式,並讓他們在輕鬆愉快中接受傳統嶺南文化薰陶。每則故事配上富有嶺南特色的水彩漫畫,圖文並茂地介紹嶺南文化。
每個趣味故事後,附有“正史”小貼士,告訴小讀者真實歷史。部分粵語名詞俗語配有注釋,故事內容得到充分外延。
傳統的紙質書形式上還加入了數字出版的新賣點,在部分重點故事書頁上設定二維碼,連結作者講該故事的視頻,給小讀者直觀的感受。

出版信息

書名

《童說嶺南——聽彭嘉志講古仔:街巷探秘》《童說嶺南——聽彭嘉志講古仔:廣飲廣食》《童說嶺南——聽彭嘉志講古仔:小腳走古蹟》《童說嶺南——聽彭嘉志講古仔:萬水千山》《童說嶺南——聽彭嘉志講古仔:名人逐個講》

類型

嶺南文化兒童文學

出版日期

2016年1月——2017年7月

語種

簡體中文

ISBN

《童說嶺南——聽彭嘉志講古仔:街巷探秘》978-7-5405-9352-0
《童說嶺南——聽彭嘉志講古仔:廣飲廣食》978-7-5405-9623-1
《童說嶺南——聽彭嘉志講古仔:小腳走古蹟》978-7-5405-9631-6
《童說嶺南——聽彭嘉志講古仔:萬水千山》978-7-5583-0237-4
《童說嶺南——聽彭嘉志講古仔:名人逐個講》978-7-5583-0400-2

作者簡介

彭嘉志彭嘉志

彭嘉志,80後,粵語說書藝人,非物質文化遺產“粵語講古”代表性傳承人,廣東電視台節目主持。可以說是廣州最年輕的講古佬。
彭嘉志師從粵語說書表演藝術家顏志圖十多年,致力粵語說書傳統技藝傳承和推廣,且對青少年感興趣的嶺南掌故方面進行過專題研究。因此,在廣東曲藝界,彭嘉志是具有鮮明特點的年輕藝術家。

作者訪談


要培養“更年輕”的講古接班人
記者:對於媒體給你“羊城最年輕的講古佬”這一外號,你自己是怎么看的?
彭嘉志:在說書人眼裡,或許“最年輕”是一個最沒分量的詞。說書人講究的是沉澱、胸懷、老成,所以每當有人這樣說起,我只能笑笑罷了。然後回頭,便是苦修基本功。清代、民國的先輩,多少是十來歲就出來闖蕩江湖做說書,看自己都近三十還被稱作“最年輕”的,可見我輩太不爭氣了。從去年起,我開始在越秀區少年宮、圖書館和廣州市內一些中國小,開設免費“講古課”,也吸引了很多小學生報名聽課,希望這些“小講古家”儘快成長起來,替代我這個“最年輕”的“頭銜”。
記者:顏志圖老師說:“不僅要培養講古接班人,聽眾也應該有接班人。”你最希望哪一些群體成為聽眾的接班人?應該怎樣培養聽眾的接班人呢?
彭嘉志:準確來說是觀眾,說書從來不是聽覺藝術,它是包含撰、說、演、評四大“功”的曲藝品種,只能“說”,那還沒達到說書人的基本要求。培養觀眾接班人,首先要把自己的基本功打紮實了,再就是回歸劇場,走劇場的路。
記者:現在年輕人的業餘生活太豐富了,而對於講古這門古老的表演藝術,你有什麼辦法向年輕人進行推廣?
彭嘉志:慢慢來吧,看緣分,看機遇,目前要做的是立足社區,藉助新媒體。古老的藝術太多,把說書做出品位來,有麝自然香。
對粵語文化的承感測樂觀
記者:
“棟篤笑”是近幾十年來源自於西方“脫口秀”的粵語表演藝術,你覺得對於講古是否有啟發,你也有興趣進行這方面的嘗試嗎?
彭嘉志:任何藝術形式,都是值得彼此借鑑的。傳統技巧不能忘,但其他藝術的創作思維,要大量引入,尤其是粵語說書的講演語言上,其實來到我這一輩,改變已非常大。無時無刻我們都謹記,藝術要美,也要貼近觀眾的心靈。
記者:你覺得粵語文化最與別不同的核心精神是什麼?
彭嘉志:粵語文化的核心精神大概是古典吧,它的辭彙組成形式、語言來源都相當複雜,研究粵語,其實是在研究著中原文化的歷史遷移和南方百越部落的古生態,細細挖掘,有時會有驚喜的發現。
記者:對於粵語文化未來的傳承與發展,你會感到樂觀還是悲觀?
彭嘉志:算是樂觀啦。這幾年來接觸的身處一線的教師、學生家長,他們當中越來越多這樣的聲音:“自己的語言、自己的文化不能丟”。這話,其實也是我們一直堅守的原因之一。

圖書亮點

★ 邊看嶺南文化故事,邊學講故事技巧
★ 微信掃一掃,輸入關鍵字,召喚羊城最年輕講古佬為你講古仔

圖書目錄(部分)

《童說嶺南——聽彭嘉志講古仔》之《街巷探秘》
北京路:雙門底有三段古
史巷:源自史國光
大小馬站:乾隆到此一游
高第街:乞兒的“華麗轉身史”
大新路:珍奇貨物集散地
一德路:經歷兩場大火
百歲坊:書生103歲中秀才
相公巷:吳八捨命救街坊
仰忠街:因抬轎佬得名
“雞林”:無中生有的站名
東山:得名因太監
長壽路:長壽寺里孝道事
龍津路:好人好報陳龍津
洞神坊:劉懂神知天意
金花街:金花姑娘悲慘事
芳村花地:緣起“花埭”
白鶴洞:鶴仙化身女兒
廣州“河南”:與河南省有關
寶崗:寶物多
基立村:“劏”細路趣事
天河:真的有條河
《童說嶺南——聽彭嘉志講古仔》之《廣飲廣食》
粥粉面飯系列
艇仔粥:二世祖的勵志故事
及第粥:出自高第街
沙粿條:沙河鎮專賣
廣府名小食系列
雞仔餅:成珠樓小鳳發明
涼粉:源自仙人草
撒琪瑪:罵出來的點心
德昌鹹煎餅:加入南乳是點睛
廣府菜式系列
白雲豬手:創自饞嘴和尚
佛跳牆:典故來自福建省
乞兒雞:乞兒無心插柳之作
廣府食俗系列
叩桌謝茶禮:源自周日清叩跪乾隆
為何茶樓飲茶沒水要揭蓋
廣州老店系列
蓮香樓:先有蓮蓉月
陶陶居:康有為題字
惠如樓:滾水淋大櫃
大三元:復興有段古
田頭廣府味系列
泮塘五秀:五種皆廋物
花地楊桃:七位仙女幫助楊桃嬸
增城掛綠:何仙姑把綠掛
西洋菜:由番鬼醫生帶到廣州

名人推薦

每一條街巷,都有著引人入勝的歷史傳說和趣味盎然的民間故事,有待我們去探尋和整理。彭嘉志做到這點,他將阡陌巷裡遺置的軼事、野史和傳說,用短小精悍而生動的筆法,娓娓道來。文雖簡短,但異彩紛呈,為我們展開一幅幅五彩斑斕的廣州地區歷代民俗風情畫。如珠玉在手,可讀、可鑑、可愛!
——粵語說書表演藝術家顏志圖
一襲長袍偏穿出潮爆味道,一把摺扇亦揮灑時尚甫士,年輕講古佬彭嘉志顯然踩準了傳統文化傳承於現代社會的新節拍。你看他,攜著萌貓助理以及阿零阿捌等“學糖角色”,竟得心應手地設Q版講古壇於這套《童說嶺南》系列,只為後生輩可以萌萌地、盞鬼地領略嶺南文化的好多精妙精髓。誠所謂:粵語新潮說書,唔睇你就執輸。
——知名廣府文化學者、首屆“書香嶺南·閱讀大使”饒原生
嶺南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有說不完的故事。一代一代的嶺南人聽著這些故事長大,很親切,很溫暖,很有趣。《童說嶺南——聽彭嘉志講古仔》珍藏著我們的記憶,也傳遞著文化的香火。
——《其實你不懂廣東人》作者葉曙明
嘉志講古仔,除了生動、入戲,很重要的一個特色,是他好學、博聞。一個成功的、讓人記得住的說書人,不僅要融入生活,更要多識多聞。看嘉志的新書,便知道他對生長於斯的嶺南,充滿敬意與愛心,小朋友們不難從中知道這裡的一草一木、一街一巷,都蘊含著故事。
——廣東文化研究學者、專欄作家梁基永
榕樹腳下講古壇,來了一個後生和幾個卡通人物,演繹千百年的舊事,復活遠去了的古人,這是傳統加時尚的創舉,是好古兼喜新的嘗試。這本身,已經充滿嶺南氣質。
——著名嶺南文化學者、羊城晚報社編委羅韜
本土文化的傳承,不僅僅需要專家學者的嚴謹學術考證,也需要使之變成大家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傳播。《童說嶺南》系列叢書,不僅採用了通俗易懂的文字撰寫和生動活潑的漫畫描繪,更大膽採用了與網際網路新媒體結合的方式,掃二維碼聽更多“古仔”,不但延伸了書本知識的閱讀,更令讀者領略到粵語說書的獨特韻味。
——羊城網總編輯勞震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