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海川

童海川,是著名評書<童林傳>主人公。

著名評書<童林傳>主人公.
清康熙年間,童林(字海川)因偶然事件被迫離家出走。他絕路逢生,不僅得到武林名士何道源、尚道明相救相幫,練就“柳葉魔神綿絲掌”、“子母雞爪鴛鴦鉞”等絕頂功夫。下山之後,童林以他正義、淳厚的為人贏得武林正派人士的信賴,使他們與他一起同各種邪惡勢力進行爭鬥。在武林志士的幫助下,童林協助朝廷欽差年羹堯粉碎了英王富昌及十四阿哥的反叛陰謀。在此期間,他與雍親王胤禛相遇相知,結為至交,多次救胤禛於危難之中,為其登基成為雍正皇帝立下汗馬功勞。該書情節跌盪起伏,波譎雲詭,扣人心弦。
董海川約1813年出生於河北文安縣城南朱家務村。董氏祖籍山西洪洞,明代遷居河北藁城,後又遷雄縣開口,數傳後,開口村董繼德始移居文安朱家務。繼德有二子,一名董守信,一名董守業。董海川是董守業之子。
董海川身材魁梧,臂長手大,膂力過人。擅長技擊。他自幼嗜武,不治生產,性好睏措。少年時即以勇武稱著鄉里。弱冠後技藝日精。清鹹豐年間(公元1851~1861年),因事南遊,足跡至吳越、巴蜀和江皖。其間曾避亂山中,受道家修煉術的啟示,遂結合武術功防招術,創編成轉掌——八卦掌雛形。
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董海川至京師,初充清官宦官,旋因疾惡如仇,時露英氣,引起同人猜疑而改隸肅親王府。董初為散差太監,後升任七品首領職。肅王太監中有個叫全凱亭的,略解武技。一次偶然窺見董海川練習武技,慕董武功高深,跪求錄為弟子。此後,董海川的拳技漸為人知,其術以繞圓走轉為基本運動形式,區別於過去流傳的拳術,武壇人士稱之為“平日所未聞未睹者。”一些懷疑其術技擊實用性的武技家,紛紛來與董海川較量。精於羅漢拳的尹福,擅長摔跤術的程廷華,善用連腿的史繼棟,以大槍著稱的劉德寬等少壯武豪,相繼敗在董海川手下。求為董門弟子。據董海川碑銘載:“十數武士圍攻,手到皆疲”;“更有劍戟專家,特與公賽,公赤手空拳,奪其械,踏其足,賽者皆靡”;“嘗游塞外,令數人各持利器,環而擊之,先生四面迎拒,捷如旋風,觀者群雄無不稱為神勇。”董海川名聲日隆,弟子口眾。不數年,董海川始傳的八卦掌,就流傳到各地,在武壇形成一大流派。
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董海川因老辭職,游居弟子家,專事授徒。“游其門者,常數十百人”;“請藝者自通顯以至士賈與達官等幾及千人”。
董海川於清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冬逝世,原葬於北京東直門外小牛房村旁,1980年遷葬京西萬安公墓,有碑銘數幢環墓前後。後世編有多種崇尚董海川武功的傳奇故事,其中以話本小說《雍正劍俠圖》影響最廣。該書中以童林(字海川)影射董海川,給董海川生平和八卦掌淵源染上了一層神奇色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