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大煥

童大煥

1968年生於福建長汀,1990年畢業於中國人民警官大學科技系,工學學士。當今國內最活躍的時評人之一,視角獨特、文筆犀利、高質高產。筆觸涉及時政、財經、法律、教育諸領域,追求勇氣、激情、理性的統一,冰炭相容的思想境界。

基本信息

簡介

童大煥 童大煥

童大煥,1968年生於福建長汀,1990年畢業於中國人民警官大學科技系,工學學士。著有《窮思維 富思維》、《俯仰天地間》、《江湖上的中國》、《冰封的火焰》、《中國鑰匙》等書。現為中國青年報《青年話題》編輯、東方早報評論專欄作者、搜狐星空財經評論專欄作家。

人物事跡

四川汶川縣的7.8級強震使上萬人長眠廢墟,由於交通、通訊中斷,汶川地震震中地區約有6萬人仍杳無音信。

對於突如其來的地震,最好的防範就是預報。但據說,地震的預測難度非常之大。但是現實中,動物的靈敏性有時在某種程度上還是超越了現代科學技術。前幾天報上說,湖北恩施一水塘8萬噸水5小時消失。當時網上即有人報告各種異象,如荊門雞不進籠,飛上樹等,於是有人為湖北人祈福,說可能有地震。5月10日《華西都市報》則報導了綿竹市西南鎮檀木村出現了數十萬隻大小蟾蜍大規模的遷徙,使一些村民認為會有不好的兆頭出現。當時當地林業部門對此解釋說,這是蟾蜍正常的遷徙,說明綿竹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了。

然而,地震發生後,中國地震局一名不透露姓名的專家稱,這屬於動物反應異常,絕不是"正常現象"。在大地震之前肯定會出現一些動物反應異常,但地震部門不可能就此發出預報(《新京報》5月13日)。

我不知道這是為什麼,我們明明知道在大地震之前肯定會出現一些動物反應異常,為什麼地震部門不可能就此發出預報?如果說地震部門無法準確地預報具體的地點和震級,在大致範圍內打個預防針也是好的,至少可以提醒人們稍微做些準備,臨時普及一下應對地震的知識也好。但是我們的相關部門似乎對此無所作為,只能讓民眾聽天由命地等待災難和死亡降臨。也許是由於我們的防災抗災應急信息體系不靈,上下溝通不力,但這正是我們要改革的對象;也許是為了防止恐慌,但兩害相權取其輕,恐慌總比傷亡好。

據北京大學社會學者於長江介紹,同樣震級、同樣人口密度的情況下,已開發國家傷亡人數總是低於不已開發國家。日本屬於世界上地震最多的國家之一,但通常人員死傷並不太多,一般六七級地震,死亡幾十到幾百人,在世界上是最低的。當代日本地震史上傷亡最慘重的例子,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坂神大地震,那是發生在日本經濟最繁榮、產業最集中、人口和建築最密集的區域,共死亡5000多人,已經是很特別的情況了。

已開發國家的防災工作,首先體現在對預測的重視上,一般都要求預報部門只要預測到災難,就必須以某種方式向公眾通報災難可能性,請記住,其通報的是"災難可能性"!不準許隱瞞不報或少報、漏報。比如日本就規定一旦預測到大地震,在發生前兩三天,要由首相親自發表《警戒宣言》,政府必須立即啟動全面避難救援措施。這類規定,是為了防止這些部門為了各種特殊利益的驅動,隱瞞某些嚴重的預報,導致公眾毫無防備,造成本該避免的損失。這類預報,在已開發國家,也歸入公眾"知情權"的一部分。看來地震是完全可以預測到的,雖然精確度不一定很高。

當然,日本有完善的地震災害監測防治系統。我們在技術上可能不如人家,但更重要的是觀念和法治上不如人家,尤其是信息公開的權利保障上不如人家。《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已經於今年5月1日開始實施,但是從阜陽疫情到本次大地震可以看出,我們的觀念仍然滯後於法律,我們的腳步依然滯後於現實。我們說,及時公開信息,天塌不下來;我們還應該反過來說:信息不公開,天說塌就塌了。

中國你慢些走

童大煥 童大煥

7月23日20時27分,北京至福州的D301次列車行駛至溫州市雙嶼路段時,與杭州開往福州的D3115次列車追尾,造成D301次列車4節車廂從高架橋上掉落。據悉事故原因是前車遭到雷擊後失去動力停車,造成追尾。截至7月24日11時,媒體報導已有35人死亡、210人受傷。

發生如此重大悲劇的前幾天,鐵道部發言人剛剛針對京滬高鐵連日頻發故障作出解釋,說高鐵需要2至3個月磨合期,然後進入穩定期。想必D301次和D3115次動車,開通不止三個月了吧?也許,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是:我們正在為追求過快的發展速度付出代價。

事故發生後,人們翻出了我們曾經感到無比自豪的一些東西,比如《人民日報》2010年12月14日1版發表的《“提速先鋒”李東曉》,4009字長文,報導中寫道:多一天調試,就能多給旅客一份安全與舒適。上級下了“死命令”:培訓時間10天。10天后,必須把第一列時速350公里的動車組開回北京!“回北京可以。就安全形度而言,只能讓別的機車把這車給拉回去。”邁克斯是個倔老頭兒,秉承了德國人一貫嚴謹的態度與工作作風。“那我們就打賭吧!10天后我們肯定能開走!”李東曉比邁克斯更倔。

此外,還有硬體建設方面的,從最初的五年工期到實際兩年7個月完成鋪軌,京滬高鐵“創造”了高鐵建設速度紀錄——這個時間,在國外建設高鐵時,還不足留給路基自然沉降。按照時速380公里的設計要求,京滬高鐵線路建成百年內,沉降要控制在5毫米以內,時間跨度是100年內。如果超出這個限度,輕者會舒適度降低,重者可能會出現列車脫軌等安全事故。

我們大幹快上,高鐵卻並不那么受歡迎。因為貴,即使在一票難求的春運,大量高鐵仍然空蕩蕩運行。京滬高鐵開通不到一月,已經宣布停運G181次、D238次、D242次、D241次等4趟車。因為上座率低,這4趟高鐵列車3天的預訂量最低僅一成。因為高鐵故障頻發,與此競爭的京滬航線4折機票已經基本上調回8折。高鐵列車空蕩蕩絕塵而去的身影,像一個時代隱喻:中國高速發展的列車,把許多民眾遠遠地拋在了身後。

被時代列車拋下的人們,遠遠不是被拋下那么簡單,他們要承擔高速發展的列車給他們留下的一系列成本:環境、安全,以及高速發展所需的資金等等。最新訊息是,鐵道部2010年需還本付息超1500億元,但稅後利潤僅1500萬元,只占應付款的萬分之一。在此前的2011年兩會上,鐵道部部長盛光祖表示鐵道部負債額約為1.8萬億元。有分析認為,目前鐵道部全部經營現金流也就只夠支付利息。

今天,公眾對“中國高鐵發展很快”抱有種種的擔心,因為,這已經不是一般的“快”,而是那種“大幹快上”的“快”。

中國喲,請你慢些走,停下飛奔的腳步,等一等你的人民,等一等你的靈魂,等一等你的道德,等一等你的良知!不要讓列車脫軌,不要讓橋樑坍塌,不要讓道路成陷阱,不要讓房屋成危樓。慢點走,讓每一位公民都順利平安地抵達終點,每一個生命都有自由和尊嚴,每一位公民都不被“時代”拋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