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東磐

章東磐

章東磐,著名民間學者,江蘇人。他15歲當兵,不久成為神槍手;19歲轉業到故宮博物院,耳濡目染成了書畫鑑定專家;上世紀90年代初去人美社,編輯的圖書獲了金獎;之後下海從商,投資過一本叫《山茶》的雜誌,是《華夏人文地理》的前身;做過無數種生意,現在他製造的手電筒賣給美國軍隊和警察,而且“賣得不便宜”。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章東磐 章東磐

他15歲當兵,不久成為神槍手;19歲轉業到故宮博物院,擔任博物院古書畫庫房保管,其間有幸親睹了無數古代書畫藝術瑰寶,耳濡目染成了書畫鑑定專家,從經歷中學得文物鑑定和書籍寫作知識。上世紀90年代初去人美社,他編輯創作的書籍,榮獲中國國家圖書獎金獎、萊比錫世界最佳圖書獎。之後下海從商,投資過一本叫《山茶》的雜誌,是《華夏人文地理》的前身;做過無數種生意。現在他還是高科技企業老總,製造的手電筒賣給美國軍隊和警察,而且“賣得不便宜”。

章東磐1986年起遊歷於西部,2003年起又開始對滇西抗戰歷史進行調查,編輯創作了《國家記憶》、《父親的戰場》等書。他計畫去美國空軍檔案館,最新要出的一本書則是寫他的好朋友,一隻有尊嚴的德國狼狗,書名暫定《他是大蟲》。

其人奇事

《國家記憶》 章東磐 《國家記憶》 章東磐

2010年出版的《國家記憶:美國國家檔案館收藏中緬印戰場影像》一書,作者通過檔案館中珍藏的一件件珍貴檔案,向人們講述了中國遠征軍的故事,帶領人們再一次回到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找尋歷史上最真實、最客觀的國家記憶。

《國家記憶》一書中的500張歷史圖片拍攝於抗日戰爭時期,中國遠征軍滇緬作戰戰場,其中95%以上都是首次在公眾面前亮相。書中附帶的一張光碟則刻錄了極為珍貴的戰爭錄像,包括日軍在重慶大轟炸以及南京受降儀式等等。透過這些檔案,可以看到無數重要的戰爭細節:訓練場上,中國士兵仍在使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老爺重機槍;雨季中,一直穿草鞋的中國士兵第一次配發美制帆布膠鞋;美軍士兵與中國士兵並肩作戰,射擊空中的日本敵機;12歲的孩子已經是入伍一年的“老兵”……
《國家記憶》這部著作在被多家平面媒體紛紛轉載的同時,得到了社會各界如潮的好評,而作者章東磐也憑藉其拿下了2010網路盛典年度文化人物,並被多家入口網站多次特邀作為嘉賓,製作專題節目。
2010年,章東磐與多位中美民間學者,在熱心企業和個人的幫助下,歷時兩個多月,從美國國家檔案館整理出了所有的遠征軍及盟軍影像資料。在章東磐看來,收集這些檔案資料,是從“新聞報導”走向“深入解讀”的過程。每一張照片都構成歷史軀體的細節切片,然而結論是需要觀者自己得出的。《國家記憶》更像是厚積薄發,章東磐的團隊從美國國家檔案館館藏數萬張戰爭影像資料中,精選最具震撼力和代表意義的五百張圖文,匯集成了這本書。
15歲當兵的章東磐,19歲轉業到故宮博物院,後又來到人民畫報出版社當編輯。在其之前的作品《父親的戰場》一書中,章東磐花了10年的時間邊走邊寫。對於中國遠征軍的鉤沉計畫,還有許多有待於他去實踐、去完成。
過去,人們習慣性地認為,想要全面、客觀地了解一段歷史,查閱檔案無疑是最佳途徑。在解讀檔案的過程中,人們通常只注重對本國所留存的檔案的認識與理解,卻忽略了從其他角度的檔案尋找線索。在章東磐眼裡,要了解中國的抗戰史,不去檢視敵人的檔案、盟友的檔案,顯然是不全面的。
前不久,“國家記憶——美國國家檔案館二戰中緬印戰場影像解密”在深圳展出,展出的300餘張照片檔案大部分為全球首次公開展映。這次展覽讓更多人看到了書中原始的檔案資料,而檔案信息的細節化,也使每一張照片都構成了歷史軀體的細節切片。每一位參觀展覽的觀眾,會因其知識結構的差異,最終得出各自不同的思考結論。這就是檔案的魅力,客觀、真實,不帶有任何感情色彩,也絕不預設其投送信息的效果。
在與媒體的多次採訪中,章東磐曾表示,在美國複製檔案資料很枯燥,看了太多的照片,看了太長的時間,視覺上有些麻木了,內心的衝擊會遲鈍很多,不會流淚了。這是做檔案整理必然進入的階段,因為必須從“新聞報導”走向“深入解讀”。
這些珍貴的戰爭影像的發掘團隊,有一個特別的稱號——“民間抗戰史打撈隊”。這個以章東磐為領軍人的團隊自籌資金遠赴美國,用兩個月的時間在美國國家檔案館複製了那么多中國遠征軍在中緬印戰場的照片檔案,在很多人看來,更像是一種“行為藝術”。然而,事實卻並非人們所理解的那樣。章東磐的合作者牛子率隊工作兩個月,無差錯地完成了這一海量的檔案複製工程。這種行為十分枯燥,其背後的堅持,蘊藏著每一位參與者對探求歷史真相的無盡渴望,這種行為沒得可秀,更何談所謂的“行為藝術”了。
章東磐的團隊從堅守細節到確認完成,複製的是超過23000張照片和同樣數量的背面文字,掃描總量接近5萬張。這是事業,是信仰,是具體、瑣碎、環節不容出現閃失的工作。其實,這更應該是每一位檔案工作者都必備的基本素質,在寂寞中堅守,在平凡中創造非凡,唯有認真與嚴格的人,才能成為合格的檔案工作者。
戰爭所瀰漫的硝煙已經散去了幾十年,沒有人希望重新點燃戰火去殃及我們的後代。但是,這不等於讓我們忘記歷史。唯有將這些影像記錄下來,以檔案的形式留存給我們的後人,才能讓子孫後代知道歷史是如何百轉千回、一點一點地前行的,我們的良知才能安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