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垛莊

齊長城是齊國的南部屏障,是一項巨大的國防工程。 後來,楚國的勢力向北擴張,長城又成了齊國防楚的主要屏障。 秦的統一,使齊長城失去了原有的軍事價值,漸頹廢。

垛莊在歷史上是兵家必爭之地,戰國初期,諸侯爭霸,齊國在境內從岳子嶺到上秋曹操峪頂向東修築了齊長城,齊魯兩國憑藉麥腰雞爪頂天門關天險雙方各屯重兵,齊兵駐紮在南麥腰,魯軍駐紮在後關獨路(萊蕪市村名)。沿巴漏河是通往泰山的長古棧道,也是過去的達官顯貴、文人墨客去泰山參加祭祀、降香、還願的必經之路。經紀人從山西販來騾馬、毛驢在南麥腰村形成市場,供有錢人乘騎。遊客途經的埠村是大客棧,遊人在埠村大觀問及去泰山路經何地時,大觀的老道便與指路,“經沙灣、石屋、滲水灣、後關獨路楊家圈,兩天就到了”。從埠村大觀夜半鐘聲後備馬上路南行,經過沙灣(大沙灘)、石屋(是用石板修建而成的供遊人避風雨的石屋子),到了南明天就亮了(南明因此而得名)。巴漏河流經北垛莊時水勢依然很大,但向北一到滲水灣,水就沒有了。傳說從埠村到垛莊要趟十八道河,行人飽受趟河之苦。泰山奶奶便用拐杖在滲水灣沙灘上一捅,水便從這裡流到明水去了。從此遊客再不受趟河之苦。滲水灣由此得名。
春秋戰國初期,齊桓公憑藉天門關之險,在垛莊擺兵布陣,為了迷惑魯國官兵,用糧草搭成垛,插上旌旗,偽裝成軍營,並故意放棄天門關,誘敵深入。魯軍不知是計,蜂擁而入,弓箭手對準糧草垛搭成的假軍營萬箭齊發。見無動靜,方知中計,此時齊兵從天而降,魯軍措手不及,不及戀戰,丟盔棄甲,狼狽而逃。齊兵重新占領天門關,繳獲了大量的弓箭和兵器,大獲全勝。後人為紀念這次戰爭,將此地取名為射垛,將駐紮齊國官兵的村子改名為官營。
站在四角城向北望去,隱約看到一片連綿不斷的山峰,這就是黃巢頂。當年黃巢在這裡舉起義旗,山頭便成為黃巢率領將士練兵習武之地,現在山上還存有椿米的石臼,用石板搭成的地屋和屯放糧草的場地等遺蹟。
在連綿起伏的泰山余脈終結處,有一座與泰山南北遙遙相對的山巒,山下變質岩,山上石灰岩地貌,挺拔峻秀,透著靈氣,名叫海山。傳說泰山奶奶回娘家看中了海山,冊封為五品神山。後來人們在山上修建了海山行宮。當地的善男信女於是便在海山降香、求籤、還願,他們說有泰山奶奶的靈在,也和去泰山一樣靈驗,得到保佑。每年的農曆三月十五日和九月初九的海山廟會,更是人山人海、商賈雲集、香火興盛。
北門關位於垛莊鎮橋子村東南約3公里處。東有曹峪頂,西有橋子南山頭,成馬鞍狀,關口從山坯穿過。石土混砌的牆體,因倒塌成梯形亂石堆狀,現為章丘至萊蕪的西路。齊長城是齊國的南部屏障,是一項巨大的國防工程。起初,是為防禦南部的強大鄰國魯國。後來,楚國的勢力向北擴張,長城又成了齊國防楚的主要屏障。秦的統一,使齊長城失去了原有的軍事價值,漸頹廢。至明。清和民國時期,齊長城多次得到重修。
著名的孟姜女哭長城傳說,就是指齊長城。現在,章丘與萊蕪交界處齊長城下尚有孟姜女墳,廟和孟姜女石等遺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