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通丸

立通丸,中醫方劑名。出自《聖濟總錄》卷四十七。主治胃熱腸寒,善食數飢,小腹脹痛。

基本信息

組成

京三棱(炮,銼)、黃連(去須)、青橘皮(湯浸,去白,焙)、蓬莪術(炮)各一兩,巴豆霜一分。

用法用量

上為細末,麵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食後茶、酒任下。

主治

胃熱腸寒,善食數飢,小腹脹痛。

附方

名稱:乾地黃湯

組成:熟乾地黃、人參、白茯苓、麥門冬、枇杷葉、地骨皮、甘草、石斛、黃芪

用法:上為粗末。每服一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服,不拘時候

主治:胃熱腸寒,善食數飢,少腹痛脹

出處:《聖濟總錄》卷四十七

名稱:半夏湯

組成:半夏、麥門冬、人參、白茯苓、桔梗、青橘皮、柴胡、防風、前胡、細辛、白芷、紫菀、款冬花、厚朴、枳殼

用法:上為粗末。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半,加生薑三片,煎至一盞,去滓,稍熱服

主治:胃熱腸寒,冷熱不勻,善食數飢,入腹脹痛

出處:《聖濟總錄》卷四十七

名稱:麥門冬湯

組成:麥門冬、甘草、白茯苓、羌活、旋覆花、玄參、白朮、芍藥、柴胡、人參、升麻、當歸、桑根白皮、胡黃連、熟乾地黃、木香

用法:上為粗末。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甘草一寸,同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主治:胃熱腸寒,善食數飢,少腹脹痛

出處:《聖濟總錄》卷四十七

名稱:沉香散

組成:沉香、白檀香、烏藥、山芋、甘草、白茯苓、京三棱、前胡、桔梗、人參

用法:上為細散。每服一錢匕,加鹽少許,以沸湯點服,不拘時候

主治:胃熱腸寒,食已善飢,小腹痛脹

出處:《聖濟總錄》卷四十七

名稱:芍藥丸

組成:芍藥、人參、赤茯苓、厚朴、陳橘皮、木香、桂、桔梗

用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米飲送下,一日二次

主治:胃熱腸寒,善飢,小腹痛脹

出處:《聖濟總錄》卷四十七

名稱:京三棱煎丸

組成:京三棱、硇砂、當歸、大黃、鱉甲、五靈脂、木香、沉香、檳榔、桂、乾漆、沒藥、馬藺花、蓬莪術

用法:上為末,入三棱煎,搜和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七丸,空心、臨臥溫酒或鹽湯送下

主治:胃熱腸寒,食已復飢,小腹痛脹

出處:《聖濟總錄》卷四十七

立字類之中藥方劑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